2025年6月,比亚迪以单月38.25万辆的销量继续领跑全球新能源市场,海外销量暴涨133%至8.97万辆,巴西工厂首车下线更是让拉美市场沸腾。
就在同月,深圳比亚迪总部股东大会现场,董事长王传福面对股东支持一度哽咽:“比亚迪是我的生命”。 技术狂人的眼泪背后,藏着一个冰冷现实:销量越飙高,高端化越焦虑。
销量神话靠什么支撑? 答案是“技术普惠”与“渠道下沉”的双杀!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214.6万辆,其中70%来自三四线城市。 秦PLUS插混版成为县镇市场“神车”,油耗低至3.8L、免充电焦虑、10万级定价,精准切中燃油车转换用户的需求。
渠道层面,比亚迪在巴西等新兴市场复制中国模式:本地建厂、高价收割(海鸥巴西售价达国内3倍)、快速铺店(3年100家经销店),一举拿下当地92%纯电份额。
规模越大,高端越难! 三大矛盾正在浮出水面
矛盾一:20万以下卖爆,20万以上遇冷
2024年比亚迪427万销量中,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仅10%,远低于2020年的18%。 高端品牌矩阵(仰望、腾势、方程豹)年销19万辆,占比不足5%。
尴尬的是,当汉L以810kW电机、10C闪充杀回20万市场时,自家腾势Z9GT却被挤压得月销不足千辆,技术下放反而稀释了高端溢价。
矛盾二:工程师的完美作品,用户的尴尬妥协
比亚迪高端化困局本质是“技术逻辑”与“用户逻辑”的冲突。 仰望U8凭借四电机浮水、原地掉头黑科技一炮而红,U9超跑强堆相同技术却遭市场冷眼,圈速平庸让性能车用户直言“为噱头买单”。
腾势Z9GT搭载易三方技术,却因后轮转向系统侵占后排空间,导致5.2米车身竟输给竞品乘坐体验,工程师追求技术完整性,用户只要场景爽感。
矛盾三:不打价格战,却被迫降价求生
王传福宣称“拒绝价格战”,现实很骨感:方程豹豹5上市半年直降5万,销量才从低谷爬升至6000辆;腾势N7改款怒降8万,勉强保住存在感;就连百万级仰望U8也暗降10万促销。 当“技术平权”撞上“品牌天花板”,降价成了高端化唯一的解药。
高端化瓶颈背后:比亚迪缺的不是技术,而是“产品经理”
王传福在股东会上坦承短板:“工程师能把功能价值做出来,做不好情绪价值”。 这句话揭开比亚迪的致命伤,技术军火库越豪华,产品定义越迷茫。
仰望U7行政旗舰配运动外观,复刻了奔驰EQS的失败设计;腾势N9给5.2米越野车贴上“可城可野”标签,却模糊了核心用户画像。
反观对手,问界M9用“老板座舱+全家出行”精准切中高端家庭,理想L6靠“奶爸车”标签月销破3万,场景化定位才是高端的通行证。
组织架构大手术:公关收编、渠道混战求生
2025年5月,比亚迪启动高端品牌整合:腾势、方程豹公关团队划归集团,由李云飞统一指挥。 渠道端放弃纯直营,推行“直营+经销商”混合模式,试图用22省覆盖网解决渠道利益冲突。
内部赛马机制仍在发酵:当海豹06以12万价杀入市场时,同门海豚被迫让出定价空间,产品内卷比外部竞争更致命。
全球化高歌猛进,但欧盟17%关税砍向命门
比亚迪出海看似势如破竹:上半年海外销量47.2万辆,巴西工厂年产能15万辆剑指拉美市场。 但暗礁早已浮现: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比亚迪面临17%税率;东南亚市场遭哪吒、长安低价围剿。
严峻的是,海外高售价依赖技术代差,若欧美车企加速电动化,比亚迪的“高价出海”模式或将崩塌。
当技术狂人开始流泪,当销量王座绑定焦虑,比亚迪的领先地位究竟能守多久? 答案或许藏在王传福的哽咽里:“我们只有一家企业,所有业务都在里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