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聊车,他说现在买合资SUV越来越纠结了,不是合资不好,而是国产车给的实在太多。就拿刚突破200万销量的吉利博越来说,8万多的起售价,540度全景影像、高通8155芯片这些配置全系标配,换成合资品牌得多花多少钱?说合资厂商不慌,那是假的。
先说说博越这个定位,它卡在了一个很微妙的位置上。紧凑型SUV市场,上有合资品牌的途观、CR-V,下有自主品牌的哈弗H6、长安CS75 PLUS。博越偏偏选择用”配置堆料”的方式突围,全系标配的540度全景影像,这在同价位合资车上基本是天方夜谭。你说这算不算降维打击?
动力这块,博越搭载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81马力,峰值扭矩290牛·米,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数据看着中规中矩,但关键是这套动力总成已经足够成熟,油耗表现也不错。比起某些合资品牌还在用自然吸气发动机糊弄人,博越的诚意确实到位了。
配置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主驾6向电动调节皮质座椅、13.2英寸中控大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这些在8万多的车上出现,确实有些”不讲武德”。特别是那个540度全景影像,对新手司机来说简直是神器,倒车入库再也不用提心吊胆。这点确实打在了用户痒处上。
价格策略上,博越玩得很聪明。8.58万的起售价,看着不算便宜,但顶配也就10万出头,拉开的差价不大。这就避免了用户纠结配置的烦恼,反正怎么选都不亏。对比同级别合资车动辄12、13万的起售价,博越的性价比优势一目了然。
从销量数据来看,今年1-2月博越家族销量合计4万多台,在市场整体下行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这个成绩,说明消费者用脚投票了。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合资品牌在这个价位段确实承受了不小压力,降价促销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不过说实话,博越也不是没有槽点。比如内饰用料还是偏硬,后排地台凸起比较明显,这些细节体验和合资车相比还有差距。但话说回来,这个价位你还想要什么自行车?关键是大部分用户能接受这些小瑕疵。
品牌层面上,吉利这几年的策略很明确,就是要在10万以下的市场站稳脚跟。博越作为走量车型,承担的任务就是用性价比把合资品牌逼到墙角。从全球200万销量这个成绩来看,这个策略算是成功了。
说到底,汽车市场就是一场关于价值的博弈。博越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靠的不是营销噱头,而是实打实的产品力。至于合资品牌会怎么应对,估计除了继续降价,也没什么更好的招数了。你觉得在这个价位段,还有哪款车能和博越掰掰手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