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晒超过24小时,电动汽车可能触发热保护机制,甚至对电池造成不可逆伤害,车主应重视环境与养护,否则未来座驾也会变高温炸弹
那天中午,我在公司停车场翻了下手机,看到个公告——车辆温度过高,部分功能受限。这事终于让我意识到,原来我那辆未来车,居然也怕晒。刚开始我还以为电动车跟燃油车比:不烧油、不排废气,就算曝晒,也就内饰老化点,心里暗自窃喜。直到某个夏天的烈日下,我裙角被热浪扯动,才发现问题的真面目。
我记得那天,天气预报说最高温得40多度。我就是这车主典型代表:露天停车,虽然是平日,车子一曝太阳,门把手那都变得像焊接一样烫手。用手触摸,汗水都在上面打滑——这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很细心地记着。心想:它咋比我想象的还要娇气?我试着按了几次启动键,都没反应。中控屏幕像陷入沉睡,只有那黑屏的死寂,好像在嘲笑我。
我赶紧打电话售后,客服脸色平静地告诉我:这是热保护机制在作祟。啥?我还从没想过汽车还能怕热。他们建议:找个阴凉地,或者地下车库,然后等待降温。
这时候,我的脑子嗡了一下。天知道,这个高科技座驾居然也有软肋?我小时候玩过一台依靠风扇降温的游戏机,电池简直像装了烈火一样,热到不行。想象它内里的化学反应,也许比我开玩笑的描述还要复杂——那电池里,化学反应被比作舞会,高温就是闹事的裁判。一旦温度过高,这舞会就失控了。
我开始在车友论坛搜资料。结果,发现不是我一个人遇到这个问题。全国各地,冷不丁就有人发帖:我这辆车黑屏了、空调不冷了。甚至朋友圈里,也有人晒出停放两天后,续航明显缩水的照片。大部分都归咎于露天高温,或者连续曝晒。
我认识一个在新疆吐鲁番工作的朋友,他的车在连续放两天后,续航竟然比平时少了20%左右。这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真有人说,电池就像是夏天的冰淇淋,一晒就融化、不堪一击。没细想过,但我猜(这个不确定,因为我不是电池学出身):或许每次过度高温,电池的活性材料就像被烤焦的牛排,怎么都恢复不过来。
再说,BMS(电池管理系统)会尽量帮你降温,比如启动液冷系统,把热量带走。这一切,究竟消耗了多少电?我猜也得算,是不是会让续航打折?毕竟,冷却系统得用电,车在打火灯光都没亮之前,就开始不怀好意地消耗电池能量。更别说,那长时间在烈日下,车的散热能力到了极限。
这段时间,我在朋友圈看到不少晒车实录——一堆车主天天抱怨:早上出门,还行,下午猛晒,车就黑屏。甚至有人分享:我在吐鲁番体验,车子停进去几小时,提车时,发现续航只有平时的一半。那一瞬,我忍不住想:人家都说夏天没火车快,我车不火了,也怪不得。
我还挺纳闷:为什么制造商要把这些隐患藏得那么深?有些厂家在极端高温地带,做了高温测试,把车辆拿到沙漠里跑。可那毕竟是在工厂的舞台上,车子都是经过特别调校,不太像咱们普通用户的日常。很多时候,车主把车放在某个没有地下车库的旧小区里,空调关掉,车窗也不拉好。这样一晒,真得像烤箱。
我还想:他们在宣传里强调零排放、低成本、智能体验,但很少提到阳光直射的风险。的确,燃油车也怕晒,但大多问题是车漆老化、内饰变形。电动车则不同,它的心脏——那块电池,是最敏感的。制造商在出厂前,确实会去极端环境做测试,但那些测试条件、设备、调校……跟我们在城市里泡着的日子完全不同。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开始尝试改变用车惯。每天停车后,第一件事就是用车衣罩住车身。刚才我翻了下相册,车衣上的那点尘,还真不敢忽略。而且找到的某个导航软件里,特意关注明天的气温,提醒自己别让车中暑。
搞这些细节,挺烦人。挺觉得自己像个铁杆(车)迷,每天都要花几分钟伺候这个未来座驾。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小心翼翼,让我的心态平衡多了。
我一直在想:我们买电动车,是为了简单、环保、未来感。却被昭示着夏天不怕的广告,反复灌输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天真。实际上,这个未来也很脆弱,它的未来等待着我们的呵护。
现在的问题是:你敢说,你的车放在烈日暴晒的地方,还真能安然无恙?是不是可以试着,没那么麻烦,给它多准备点阴凉的庇护所?毕竟,一台热情似火的电池,也许一时不留神,就变成了高温炸弹。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每天多花点时间,给你的电动座驾找个小阴凉窝——是多么得心应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