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龙破局 埃安转型 C端市场迎来新攻势
销量数据背后总有故事。广汽埃安8月终端销量27044辆。环比增长约2%。数字背后是一场艰难的转型。从B端到C端。从依赖出行平台到赢得真实用户。这条路并不好走。
埃安正在打一场硬仗。
“三龙”出击 精准卡位主流市场
产品是转型的核心武器。广汽埃安接连推出三款全球战略车型:霸王龙、RT和UT。它们组成覆盖7万-15万元的产品矩阵。这个价位段是中国家庭购车的黄金区间。竞争也最激烈。
埃安UT起步价6.98万。诚意十足。用海鸥的预算买到海豚的体验。但市场是残酷的。其月销量最高仅5000余台。与内部1.5万辆的盈亏线相距甚远。叫好不叫座?原因复杂。
霸王龙家庭版定位“超舒享家庭SUV”。订单数超预期。它针对家庭用户完成21项配置升级。空间。续航。舒适。精准命中家庭需求。
RT轿车则凭借650km续航、400V 3C快充技术。以及率先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下放至15万级。切中了用户对智能出行的渴望。
转型阵痛:从B端到C端的艰难跨越
广汽埃安曾风光无限。2023年销量达48万辆。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中国。远超“蔚小理”。但2024年遭遇急刹车。全年销量仅37.5万辆。同比下滑21.19%。2025年1-8月累计销量15.4万辆。同比下滑17.31%。
为何下滑?过度依赖B端市场是重要原因。AION S曾是网约车领域的王者。却也给品牌贴上了难以磨灭的标签。限制了在C端市场的品牌突围。
此外产品战略略显单薄。在行业技术路线呈现“电动多元化”的当下。埃安长期以来专注于纯电市场。当对手纷纷推出混动车型时。埃安直到2025年才计划上市混动车型。错过了部分市场红利期。
全面突围:技术、服务与全球化的合力
面对挑战埃安没有坐以待毙。广汽集团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全力打好“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
充电网络是基建重点。尽管自建充电桩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埃安仍全力推进。其自建快充桩数量达1.5万根。位居行业第一。在“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通过“自建+互联”模式。实现了高密度布局。解决用户补能焦虑是赢得C端用户的关键一步。
技术储备上埃安发布了全新“星源增程”技术。昊铂、传祺、埃安都将推出基于该技术的增程车型。弥补其在混动市场的短板。
全球化布局也在加速。埃安正聚焦资源打造5万辆级至10万辆级的核心市场。泰国、印尼本地智能生态工厂已竣工投产。2025年第一季度。埃安在泰国市场销量排名第二。2024年全年。跻身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第八。即将举行的慕尼黑车展上。埃安将宣布“欧洲市场计划”的最新进展。在欧洲多个国家销售AION V和AION UT。
未来之战:体系效率与用户洞察的比拼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竞争的核心已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全球化和生态化。对于埃安而言。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技术积累转化为消费者的认知。从而提振销量。
其已开展了代号为“番禺行动”的改革。推进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并计划下半年实施B/C端品牌分离战略。B端将成立全新品牌。专注出租车、网约车等运营市场。这将有助于重塑其C端品牌形象。
埃安也将依托“埃安三龙”系列产品。实现C端销量占比的显著提升。稳步推动品牌从B端向C端市场纵深发展。
启示是什么?
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已是体系效率、用户洞察与生态建设的综合比拼。未来的赢家。必然是那些能以用户洞察定义产品、以体系效率控制成本、以生态建设滋养体验的企业。埃安的转型。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从B端规模化走向C端精准化的一个缩影。这条路很难。但必须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