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30万,用十年油耗10万,卖车还能剩下一点点的钱。纯电车30万,十年用电费大概1万,卖车能剩几千。混动车价格基本和纯油差不多,但实际用起来,性价比显得薄弱很多。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我一直觉得,买车真不是简单比个启动价和标签上的价格。你要考虑到后续使用成本,除掉维修保养、保险这些,还得算燃油/电费和贬值。要不要笑我?我曾经画过个表,把不同车型的十年成本大概算了下。
比如说油车,过去我问过个修理工,他说十年一万多的油钱还算正常。真没想到的是,涨了不少,估算油费还没刚开始那么低了。这个部分,也许能少点,但不可能少到3千块那样,毕竟百公里油耗在8L左右,大概7块每升。
反过头来,纯电车的电费,得看用地区。我们这里,电价普遍是0.6-0.8元/KWh。假设车辆能跑到 估算 3公里每KWh(没有细算过,但感觉还靠谱),那么百公里电费就是大概2.4块到3块。十年下来,没算错,差不多也就1万元左右。
但这个油费数字,是不是有水分?当然。像某些城市,优惠电价、夜间充、充满电是打折的。其实我觉得,充电的方便度,要考虑到家里自建充电桩,还是用公共充电站,差别挺大。这点我晃了一下,不能一概而论。
再来看贬值,很多人说新能源现在贬值厉害,但我猜测,不一定那么绝对。因为电动车越来越被接受,二手市场逐步扩大(这点我真没观察多久,但感觉变化挺快的),卖掉后,贬值恐怕还比油车低一点点。或者,出厂时间早的二手车还能保值得不错。
至于混动车,说实话,我觉得价差在少少一两万,但用起来,差别腿大。这里面具体差别,比如同等价位的油混车,油耗会低点,百公里6-7L,节省个4-5块油钱。买回来,维护成本还多一份电池和电控的担心。
我曾经和一个销售小哥说:你们混动车,这电池用不了几年啊?他笑着答:没那么快吧,至少保修八年。我心里冒出一句:就算是这样,到底合算与否,还得看个性价比。
(这段先按下不表)话说回来,混动车的优势其实挺明显。如果你在城市里跑得勤,堵车多,油耗低还能算得上相对节省;但如果你长途高速为主,油车可能还是更直白点,维护也更方便点。你有没有试过,一边高速跑着,一边考虑这车的油耗到底值不值?我有次坐在朋友新买的混动里,想着:这车到底省了多少钱?但实际体验下来,也觉得绝不可能赚回买混动的多出来的钱。
我突然想到一个点:个人每公里的油费或者电费,其实还和驾驶惯、地区(相差至多不确定的2-3块)有关。说到地区,深圳的会比北京高点,无形中让成本更高。而且,使用惯不同,油车可能平均每次加油25L,一次要花个百把块。
总的成本到底算下来哪个高?我试着做了个心算:十年油车,油钱10万左右,卖掉剩个5万左右;纯电车,电费1万,卖掉差不多剩下2万;混动车,油电双管齐下,费用得5万,卖掉还能剩4万左右。这个比对,油车虽然便宜买,但后续折旧、燃料更贵,又容易出现油不够用的麻烦。
我曾翻了下我手机里的照片,里面有个旅行照片——一辆电车在大草原上充电,旁边是一位笑着的维修工,说:你们我们这边电动车故障少,维修快。真要考虑稳定性的话,油车的燃料供应其实更稳。油箱容量大,补给站多;电池一旦出问题,修起来就像捡了一块炸弹。
再不留意点,新一代的新能源车已经不光是低油耗那么简单。自动驾驶、远程升级、智能屏幕,都很吸引我。这个智能化部分,可能才是未来最大的差别。软件的漏洞、隐私安全,也不是虚的。你用过一些那种大屏安卓,偶尔会出现卡顿,你知道这是信号不好还是系统问题吗?我猜测,随着技术普及,软件安全会成为新的战场。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有些车主喜欢用车体验——比如座椅、空间布局。这也让我思考:无非是以舒适、实用、智能为主线。那我问一句:你会为了几百块的差价,放弃更舒适的座椅工艺么?反正我不会。
这年头,买车其实还得考虑未来的政策趋势。有没有新能源补贴、限行放宽,还是更严格。你们觉得,国家会不会逐步逼迫我们走更环保的路线?我猜,未必。有的地区,比如北京、上海,限行政策压得紧,但一些二线城市,可能还会让油车稍微宽松点。
我其实挺困惑的,油车和新能源车,哪个更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这我倒没有十足的答案。就像我说的,可能真有人用11年,油车还能跑在路上,而新能源车用不到那久,电池寿命限制了这个考验。
(这段先关掉)我还在想,也许,将来会不会出现油电混合两用+太阳能这样超长续航的神奇方案?不细想,我猜测,成本可能还会更高。或者,某天,电池技术会突飞猛进,纯电车的续航撑过20年都不成问题,那又是一番新天地。
挺喜欢问自己:如果我现在要再买一辆车,是选择省油、舒适、智能哪个优先?其实没有答案,只能看需求。哎,买车这事,总是越折腾越迷糊,不是么?
你们觉得,未来十年,谁会赢?油车、混动还是纯电?或者,还有啥我没想到的黑马? 这就是开车的乐趣:永远不知道下一站,会遇到啥。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