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外车企打交道十年的老手忍不住拍了拍大腿感叹:不是外国人不愿意搞电动车,而是咱们中国把电动化搞得太复杂,难度堪比地狱!
他们不是不合作,实在是跟不上节奏!这三大差距,让人看了又心疼又感叹:
政策实在太给力,电动车变成了唯一的出路!
一、政府的优惠措施
在不少限牌的大城市里,绿牌还能不用花钱拿,想着油车摇号资格都快把头发都白了,老百姓干脆直接用脚投票,跑去4S店买电动车了。
补贴的力度直指要害:一开始是直接补贴车价,现在则是大把投入到充电桩和关键技术上,钱都花在最关键的地方。
国外那些补贴,简直连塞牙缝都不够用!
车企拼命搞电动车图自救,国外那些厂商还在油车的舒适区里悠哉悠哉地打盹呢!
第二点,基础设施一波接一波地搞起来,充电比加油还要方便多了!
在国外得靠祈祷找充电桩,我们这边可随心所欲,随缘找充电地点!
国家电网真是够牛的: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全部覆盖,百分之百!老旧小区电力不够装私人充电桩?没问题,干!政府下了狠手,电网国企扛起大旗,执行力直逼全球第一。
全民都在拼命布点:特斯拉、特来电这些车企,连奶茶店都争先恐后装充电桩,搞出个全球最密集的充电网络,占据了世界70%的充电桩份额。
欧洲的高速充电桩,还不如拍荒野求生片呢,稀稀拉拉的,能用的地方少得可怜。
家用充电桩普及一骑绝尘:咱们小区集中安装,办事更省事,就算物业再难应付,政策都奋勇向前,业主也敢硬扛,家充桩几乎遍地开花。
国外的独栋别墅?拉根电线装个充电桩,贵得心疼!住公寓的呢?只能在车库里难过地哭啦!
价格大战搞得火热,电车几乎变成了白菜价!
在国外,电车还算是高档货,价格挺贵的呢;可咱们这边,电车挺实惠,价格真不高!
宁德时代从生产电池到比亚迪刀片,再到核心零件,整个链条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成本比国外要低大约三成!Model 3在中国卖25万,在德国却卖35万?就这么个价!
新兴品牌和传统大厂、互联网巨头的价格一个月比一个月低,配置却每天在堆升。
十万块能搞定400公里的续航,二十万还能装上激光雷达!国外厂商还在一点点涨价、挤牙膏似的往上推。
买车肯定要精打细算,续航得实在,价格得便宜,配置还得全。有做到吗?吹牛再厉害也白扯!结果逼得车厂拼命想办法压缩成本。
价格贵得离谱,让电车的价格直冲云霄,普通人都只能望而却步,一脸无奈。
说到最后,也就这点事吧,大家看着办吧。
这事其实也挺正常的,你看我们电车满大街跑,可外头油车还是占大头,原因也挺简单的。说到底,油车和电池各有各的优势嘛。
油车不用担心续航问题,开起来也挺方便,省心省钱;而电车则更实用,快捷又节省开销。到底该选哪一种呢?大家有什么看法,留言告诉我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