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修到小修,汽车维修标准全解读

汽车维修的标准体系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大修、中修和小修等。这些标准不仅关乎汽车的性能和安全,也影响着每位车主的用车体验。在众多的维修术语中,如“发动机维护(一级、二级等)、常规检修、整车大修、专项修理”等,我们常常能够听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省市的行业标准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大体上还是保持一致的。在解读这些标准时,我们可以以发动机的通用维修标准为参考,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汽车维修的各个方面。

A、发动机大修(一、二类):

(1)所有装配的零件、部件、总成和附件都必须符合相应的技术条件。各装备必须齐全,并严格遵循原设计的装配技术要求进行安装。在汽车大修过程中,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技术文件对某些零件和部件的设计进行适当调整,但这些调整后的性能必须不低于原设计要求。

(2)发动机的主要结构参数必须与原设计规定相符合。由于维修导致的自重增加,不得超过原设计自重的3%。

(3)发动机各部件的运行温度必须正常,且无漏油、漏水和漏电现象。然而,在润滑油和冷却水密封结合面处,允许存在不形成滴状的轻微浸渍。

(4)气缸压力和油压必须保持正常,且符合原车新车时的标准规范。

(5)发动机的外观必须整洁完好,所有附件都应齐全并有效。外表应按规定进行喷漆或涂装,漆层应牢固且无气泡、剥落或漏涂现象。

(6)所有装配的零、部件和附件都必须符合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制造或修理技术条件。各零部件的装配应严格遵循原设计规定,同时确保各螺栓、螺母的扭紧顺序和扭紧力矩都符合原设计要求,并保证锁止可靠。

(7)发动机应按照原设计规定的品质和数量加注润滑剂。在发动机经过冷、热磨合后,应及时更换润滑油,并同时更换机油滤清器或滤芯。此外,发动机还应按照原计划规定加装限速装置,或对限速装置进行相应调整并加装铅封。

(8)起动性能方面,汽油发动机在环境温度下应能在三次内成功起动,每次起动时间不超过5秒。而在正常工作温度下,发动机则应在5秒内一次起动成功。

(9)在正常工作温度下,发动机在额定转速范围内以高、中、低速运转时都应无异常响声。同时,气缸压缩压力也必须符合原设计规定;各缸压缩压力的差异,对于汽油机来说不得超过各缸平均压力的5%,而对于柴油机来说则不得超过8%。

(10)关于排放污染物方面,发动机的排放污染物限值必须符合本地区的排放标准要求(或新车规范),并且燃油经济性也必须符合原设计标准。

(11)保修政策方面,可以参考2013年10月1日国家关于汽车新三包法规与车企相关质保政策实施(或按地方行业管理部门相关标准执行)。

B、二级维护(二类):

(1)必须更换润滑油及润滑油滤清器,除非车主特别声明不换或因车型特殊无货不换。

(2)仔细检查燃油系统,确保其紧固可靠,无渗油现象。根据实际情况更换燃油滤清器。

(3)清洁或更换空气滤清器芯,并确保其部件按规定紧固。

(4)检修或更换点火系统中的白金、火花塞等部件,并调整点火正时(对于高级车型,如采用无触点点火及ECU调节正时,则无需更换或调整)。

(5)检查水泵和水管是否松动、渗漏,并确保水温维持在标准值内。

(6)检查进气门间隙,如有异响则进行调整(对于采用液压挺杆的气门,无需调整)。

(7)检查各传动皮带的磨损程度及张紧力,并进行相应调整。

(8)调整加速踏板自由行程,并确保怠速符合厂方标准。

(9)仔细检查发动机是否存在润滑油渗漏情况,严重者需加做单项维修。

(10)检查并调整制动踏板和方向机的自由行程。

(11)检查离合器的作用是否完全分离、结合是否平稳,以及是否存在异响、渗漏等现象。

(12)检查变速箱、分动器、差速器等部件,并根据油质情况补充或更换齿轮油。

(13)检查传动轴或横轴、前后悬挂、方向机构等部件是否存在变形或连接是否紧固可靠,并加以润滑(特殊车型除外)。

(14)检查减震器是否有效工作,并紧固连接处,同时注意有无渗油现象。

(15)检查动力辅助方向机构的工作液油质是否有渗漏,并确保工作过程中无异响。

(16)全面检查制动系统,包括总分泵是否有渗漏油、分泵活动是否灵活、驻车制动是否正常等。同时,制动碟/鼓应平滑无裂纹且不超过限值,制动皮无油污且保持一定厚度。各部件应紧固可靠,路试时制动无偏刹,制动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

C、一级维护、常规保养、小修及专项修理(三类)

通过更换或修理个别零件,我们致力于确保或恢复汽车的工作能力。这类作业主要针对车辆在运行或维护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或隐患,旨在消除这些问题,使汽车能够恢复正常工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