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欢迎来到“寒萧的车”之《BBA的新千年》专栏系列,本专栏着重介绍奔驰宝马和奥迪在2000年-2005年时推出的量产新车(含部分原型车和概念车)并深挖这些车型从开发到量产的全部过程。不仅如此,日后本专栏还会陆续剖析其他系列,如日系车专场,国产车专场,美系车专场等,以及源于电影电视剧游戏文化中的汽车等等。不过文章内容过多,创作十分不易且资料搜集整理也有困难,同时本人翻译水平有限,所以文章可能会有内容遗漏或错误,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多多指正。
2.作为本期详谈的对象第二代奥迪A8,我将从开发or概念车阶段(1996年-2000年-2001年)、量产前期阶段(2002-2004年)、量产中期改款阶段(2004年-2010年)以及纪念车型和奥迪S8共四大角度去回顾第二代奥迪A8长达14年的车系时光。
三、量产中期改款阶段(2004年-2010年)
1.在本文的上篇,我们谈到了A8的研发历史和前期款车型以及2003-2004年中国市场的表现(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即可阅读),实际上,对于身处中国市场的我们来说,后期款的D3才更符合我们记忆中的那台大奥迪——时间线来到2005年,此时正是各大友商D级车中改和换代的一年,虽然A8 D3是当时德系D级车中唯一一个拥有四驱12缸车型的车系,但其外观部分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已经不具新鲜感,于是奥迪将先前W12上专属的那一套中网设计(SingleFrame Grill)下放给了其他A8 D3车型。作为区分,W12中网的镀铬饰条更多,而普通车型(包括4.2L V8车型)的中网就显得略微平淡(虽然他们的尺寸是一样的)(见下图1和2),在中国市场,D3完成中期改款后的造型被普遍称之为“大嘴”,而之前的小中网被称为“小嘴”,由于理论上来讲“小嘴”版本可以无损安装“大嘴”中网,所以许多前期款D3车型都被人为的改装为了后期款,这也就造成了原汁原味的前期款D3十分罕见。与此同时的北美市场,奥迪为他们首次引入了搭载4.2L V8发动机的D3标轴轴距版本,即A8 4.2L Quattro,引用newcartestdrive对此的评价是:A standard in Europe for years, this A8 delivers all the performance and luxury for buyers who don't need such a cavernous backseat, and makes parallel parking easier.【作为多年来欧洲的标准,这款A8为不需要巨大后排空间的买家提供(长轴)所有的豪华和运动感,并且侧方位停车会更容易】。同时北美市场的A8价格也降低了,标轴轴距4.2L版本66590美元,长轴距版68500美元并且均标配四驱系统(北美市场从始至终只有V8和W12版本,V6版本并没有引入),作为对比,同时期的长轴距宝马7系 745Li售价72500美元,长轴距奔驰S级 S430则需要72600美元,前者不提供四驱版本,后者四驱版S430 4Matic价格为75500美元,不仅如此,这种价格优势并非普通A8车型才有,就算是W12车型的价格依然要比同级其他D级车略便宜一些。
2.北美中期改款的D3还继承了前期款一样的个性化配置功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装包和单独配置供买家自由选配,其中选装包包含:一套名为Cold Weather Package(寒冷天气包),选装价格1100美元,其中包含带有加热功能的前后排座椅、加热方向盘以及一只滑雪包(图1和2);一套名为Convenience Package(便利套装),选装价格2000美元,其中包含高级功能车钥匙、电动后遮阳帘、手动侧窗遮阳帘以及电动后备箱功能。而单独增加的配置包含:自适应巡航(选装价格2100美元,该功能为中期改款后新增加选项)、Sirius XM 卫星无线电功能(选装配件价格550美元,工时费安装费另算,该功能为中期改款后新增加选项)、三辐造型多功能木饰方向盘(480美元)、带有太阳能面板的天窗系统(650美元)、泊车辅助系统(700美元)、电吸门(450美元)、前排座椅按摩和通风功能(1500美元)、18英寸五辐铸造合金轮毂搭配四季轮胎(1150美元)、18英寸九辐铸造合金轮毂搭配四季轮胎(1700美元)、19英寸12辐铸造合金轮毂搭配高性能轮胎(1900美元),同时如果买家购买的是W12版本D3,那么轮毂配置还可以升级为20寸轮毂搭配高性能轮胎。
3.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增配改进外,D3还有一些不易发觉的改进,列如全系取消了搭载柴油4.0L V8的车型(2005年取消)和3.7L V8发动机车型(2006年5月取消)、部分车型变速箱更换为奥迪与LuK联合开发的Multitronic CVT变速箱(模拟七档)和更换了新款家族设计的四幅方向盘(但先前三幅运动方向盘并没有更换)。引擎部分之所以改动,是因为4.0L柴油发动机只搭载在A8 D3上,虽然可靠性尚可但整机生产量极低配件也十分少见,一旦损坏配件难找价格昂贵,修车工时长短只能靠缘分(不过该发动机并未引入国内);而3.7L发动机虽然中规中矩但定位十分尴尬,虽然这款发动机比后期搭载FSI技术的4.2L V8发动机更可靠,但他毕竟只是奥迪新千年V8发动机从正时皮带过渡到正时链条时期的产物,况且280匹的调教马力在2005年时也不算强大(一直以来有个误区,大多数车主都会先入为主认为这台发动机完全取自A8 D2,实际上这台适用于D3的3.7L发动机要比先前D2上的那台发动机调教马力更大,输出扭矩也更大,但整机基本架构是一样的)。
4.不过用于取代4.0L柴油发动机的4.2L V8柴油机表现倒是十分优秀,该发动机经过完全重新开发(进气量、内径x行程、行程比、气缸间距、压缩比等都不同)和改进后(包括发动机电控也变为博世制造的Bosch EDC16 CP),不仅通用性可靠性相比前者强了很多(这套柴油机还搭载在卡宴、途锐和Q7上),调教马力也变得更大(2005年7月开始制造的该机调教马力提高至326匹被称为BVN,还有一种功率略低的版本被称为BMC,而前者4.0L的只有275匹),搭载了该发动机后的A8 D3在当时被称为“最舒服的D级柴油轿车”,足可见此次改动是成功的(主要是因为发动机表现优秀),所以,中期改款取消这两个发动机配置只能说可以理解。
5.其实这套被替换下来的4.0L V8柴油机(又被称为3.9T发动机)并非完全鸡肋(从技术角度讲),在2003年5月该机刚刚推出时是全球量产的柴油发动机里面功率和扭矩最大的机型。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该机直接采用了柴油涡轮增压直喷技术(简称TDI),气缸总进气量达到3937立方厘米(240.3立方英寸)(每个气缸492.1立方厘米),缸径x行程达到81.0毫米×95.5毫米(3.19英寸×3.76英寸),行程比:0.85:1,是一台长行程设计发动机。气缸体和曲轴箱整体采用压实石墨铸铁材质,而气缸盖和气门机构则使用铸造铝合金材质,其中每个气缸四个气门,总共32个气门(8x4)并带有气门间隙液压补偿技术,采用双顶置凸轮轴设计(每个气缸组两个顶置凸轮轴)。除此之外进气结构还有两个空气过滤器、两个热膜式空气质量计、两个水冷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器型号Garrett GT1749,该涡轮增压器运转转速可达210000 rpm,最大增压为2.2巴)和两个独立的铸造合金进气歧管等配件组成。
6.剩余的发动机燃油系统与ECU部分由一套电动低压燃油崩和一个齿带驱动的喷油泵(该燃油泵可产生1600巴的压强)、燃油分配器、两个共轨的燃油导轨(每个气缸组一个)、Bosch电磁阀喷油器和一套由博世制造的Bosch EDC16发动机电控单元等组成,并且该发动机还符合欧III排放标准。最后,上述的所有零件和其他部件共同组成了这台长516毫米(20.3英寸)重270公斤(595磅)并且输出275匹马力,650牛•米(在1800至2500转/分时)的发动机。就像我文章上面说的一样,这台名为ASE(零件代码前缀:057.B)的发动机并非完全鸡肋,只是应用面太过于狭窄且技术成熟度尚佳,无奈被替换罢了(改机型于2005年3月停产)。
7.为弥补取消3.7L V8后在汽油车型上低功率V6和V8发动机之间的空白,奥迪为2005年之后的(含2005款)D3搭载了一款调教马力260匹(视进气量不同,或256匹马力)、转速6500rpm、代号BPK的3.2L FSI V6发动机(从技术角度上叫3.1L 发动机)。该发动机使用铝硅合金曲轴箱和气缸体搭配铸造铝合金汽缸盖气门机构,采用可变进气歧管和双顶置凸轮轴设计并搭载了燃油分层喷射技术(FSI),因为拥有可变进气歧管技术,所以该机有两种不同的进气量(3123和3197立方厘米)并有多种调教功率版本,大约自2005年以后就广泛应用于奥迪A4、A5、A6、A8上,可以说是全球奥迪车主都非常熟悉的发动机机型(不过这不是搭载于第一代TT上的那台3.2 VR6发动机,该发动机调教马力仅有250匹马力)。
8.除了动力总成变化外,自2005年9月开始,Bang&Olufsen开始为D3提供一套1000瓦14声道的高级音响系统,并且宣称这套音响可以让D3车内的音响效果上升到“标准音乐厅”的水平,同时这也是Bang&Olufsen第一次生产开发汽车音响系统,而奥迪自然也是市面上第一个提供Bang&Olufsen品牌音响的车企。为了让这套音响不负众望,Bang&Olufsen为这套音响搭载了一种名为“Beolab 5”的扬声器(该扬声器可以自动检测当前的环境噪声水平并自动设置数字滤波器)(当然该扬声器经过了改进以符合车规要求)并在后备箱放置了一个巨大的音响放大器并改进了低音扬声器,以保证最后的音质是尽可能贴近高保真音质。除W12车型和S8车型标配外,普通的D3车型亦可选装,如果选装该套音响系统,D3的中控台会增加两个可升降的高音喇叭(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模拟升降舞台效果,同时这样的音响布局还可以让车内成员明显感觉音乐是从面前传来)(见图1)、后排座椅靠背增加3只喇叭(见图2)、主副驾驶门板包括前后门板以及后排靠背的所有喇叭均增加圆形哑光不锈钢喇叭罩,并在上面写着Bang&Olufsen字样(见图3和4)。
9.随着LED技术和大灯照明技术的日渐成熟,奥迪也紧跟潮流并从2007年开始,为D3换装了搭载LED照明技术的尾灯(D3也成为了最早一批搭载LED尾灯的奥迪车型),该尾灯相较于老款重新设计了内部灯腔结构并改善了照明效果(比如亮度)且灯泡寿命相较于之前的卤素尾灯也有一定的提升,同时双后雾灯也并未简配。最重要的是,这套LED尾灯支持老款卤素灯车型的系统,更换并不需要编程,只需要无损互换即可(所以03-09年的D3都可以安装)。尾灯点亮后呈现一种类似于“口”字型的环状效果,另D3的尾部夜间辨识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这种点亮样式的尾灯也成为了奥迪后续将近10年里的家族设计,包括A4、A6、TT、R8以及奥迪的SUV产品等都在后续车型的中改或换代时改用类似样式的尾灯。
10.除尾灯这一大变动外,奥迪还为2007年之后的D3进行了车头细节优化:将原有的车头圆形雾灯改为近似于长方形的矩形造型灯,这样的改进让原有的巨大中网看起来不再突兀(奥迪的设计师认为在巨大中网的衬托下,圆形的小雾灯不够大气,所以导致大中网看起来很奇怪)同时让新设计的转向辅助灯(此为新增加的功能)也有合适的地方布置。不过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虽然先前的D3大灯具有±15°转向功能,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该大灯在面对大角度转弯或调头时依然有一定的照明盲区,所以这套转弯辅助灯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该辅助灯并非转弯即亮而是会根据当前速度和转向角度自动启动并独立于雾灯工作(尽管辅助灯和雾灯集成在一个灯壳中)。
11.除此之外先前的大中网奥迪也进行了改进,在原有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优化了中网结构和牌照架的颜色,即从先前的雾面灰色变成了亮面黑色。同时奥迪还将原有普通D3车型上的指纹启动功能取消(受限于当年指纹识别技术不够发达和涉嫌用指纹识别驾驶员是否具有合法性的问题,所以该功能实际使用体验并未达到预期,但S8车型的该功能得到保留),原有位置替换为一键启动按钮。并且为D3新增加了盲点辅助功能、车道辅助功能、碰撞预警系统以及ACC Plus(更好的全速自适应巡航,搭载该系统后D3可以完成零至任何速度区间的自动刹车,这是之前不具备的)
12.先前2005年奥迪为D3引进了更小排量(相较于3.7L V8)的3.2L发动机车型,这次又在2008年之后为D3车系加入了代号为BDX的2.8L V6车型(写作2008款)匹配Multitronic CVT变速箱(模拟七档),并且这种更小排量的车型是欧洲和亚洲专供。不过这种2.8L发动机并非老款A8 D2和帕萨特 B5上的那台发动机,而是基于上面说过的那台3.2L FSI V6发动机基础进行行程减小版本得到的,同时搭载了奥迪气门升程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和燃油分层喷射技术(FSI)。这种更小排量的前驱车型燃油经济性更好起售价也更低,自2007年引入国内后就一直是最便宜的D3车型(起售87.50万)(一直持续卖到2010年),要比同时期的小排量奔驰S级 S300(93.00万)和宝马7系 730Li(94.60万)更便宜,所以搭载了该机的D3也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一个版本。
13.在当年,A8 D3作为唯一一个提供2.8L发动机版本的D级车,不少人都会担心这样的动力总成是否是“小马拉大车”,对此太平洋汽车于2008年2月15日发表的文章《小胃口大力气 试驾奥迪A8L 2.8FSI》中评价了该车的动力表现:人类从来都是这么贪心,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跑的快,还要马儿不吃草。而2.8 FSI发动机,几乎能满足你这三个愿望。在试驾过程中我们发现,Multitronic变速箱的传动如丝顺滑,起步的瞬间感觉稍弱,这主要是受到1.7吨车重的拖累。加速虽然与更大排量的发动机相比缺少一点凶猛感,但胜在十分流畅和持续,从1800转就开始发力,整个过程连绵不绝,而且保持了FSI系列高转动力出色的特性,转速随车速一起升高直冲红区,而且声音细致而动听,感觉豪华之余也不沉闷。除此之外,文中还特意表扬了该车的燃油经济性和FSI技术对于节油帮助:其市区综合油耗在14L/100km左右,在高速上基本不超过10L/100km(一般是9L/100km左右),数字与我们之前测试的A4 2.0T FSI车型相近,反映出FSI技术带来的省油优势。
14.次年的2009年6月8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在苏州开启了“奥迪A8L品鉴暨尊贵之旅”活动,在活动中,奥迪发布了D3车系中的全新车型:奥迪A8L 3.0 FSI车型并发布三种不同的配置,分别为:标准型(92.8万)、豪华型(95.8万)、尊贵型(99.8万)。奥迪宣称该发动机是为了应对新的消费税而特意为中国市场打造,且该机的油耗和环保性更好并停产了性价比不高的3.2L V6版本车型(因新消费税规定,所以原有的3.2L V6车型消费税税率增至25%)。不过该发动机虽然宣称为3.0L发动机,但实际排量只有2773立方厘米,所以追根溯源这台发动机还是原有那台代号BDX的2.8L V6发动机的重新调教版本,只不过功率更大(231匹)但扭矩不变。
15.虽然该车为中国市场特供,但配置却没有缩水,用奥迪官方的话来说,该车搭载了奥迪高效模块战略中多项核心技术,包括FSI技术发动机、ASF奥迪空间框架结构和电动太阳能天窗,这样的配置除了提升用车体验外,还可以有效降低了能耗和排放(奥迪官方宣称该车的平均油耗仅为9.3升/百公里)以及支持选装B&O高级音响系统、高级后座娱乐装备包、Audi exclusive 专享尊尚包和专享尊崇包等配置。同时该车虽然排量降低了,但得益于D3先天的轻量化技术和取消四驱系统降低重量,这套发动机匹配Multitronic CVT变速箱依旧能做到7.9秒破百,动力方面并不弱于任何同级别3.0L自然吸气发动机。对此,时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唐迈表示:“奥迪A8L以其更富时代科技感的设计、高效节能的发动机和诸多豪华舒适性装备,完美诠释了奥迪‘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理念和高效的造车理念,为各行业富有创造力的才智领袖而打造。奥迪A8L 3.0 FSI将为那些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用户带来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
16.在中规3.0L车型发布不久后,2009年11月30日在迈阿密设计展上,奥迪以一种十分艺术化的方式首次展出了全新一代A8 D4(Typ 4H)车型,几个月后的2010年1月11日,奥迪在北美国际车展上正式亮相A8 D4并在同年停产退市A8 D3全部车型。在D3整个生命周期中,虽然整车设计理念脱胎于A8 D2,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强大的产品力让奥迪首次在D级车领域中有了一席之地,并且在世界各地都拥有了良好的口碑和客户群体(虽然A8只是个初来乍到的新人),而这种强大的产品力离不开奥迪开发团队前期耗费将近4年时间开发打磨,背后花费的成本和精力可想而知。但D3对于大众来说,虽然他是辉腾的兄弟产品各自负责不同的市场领域,但D3无疑抢了辉腾的风头和市场,导致辉腾在海外只能草草停产退市,也算是只是当时已惘然了。
下表格是A8 D3后期款(2005-2010)全部车型动力总成统计:
汽油车型
柴油车型
四、纪念车型和奥迪S8(2006-2010)
在A8 D3多年的市售时间中,除民间非官方改装(如防弹车,殡仪车,加长车型等)之外,奥迪还基于现有长轴或短轴的D3底盘打造了两种特殊车型,下面第四部分我们简单的浅谈一下这两种车型:
1.百年纪念型
(1)2009年10月,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宣布新奥迪A8L百年限量版正式上市用以纪念奥迪品牌成立100周年(英文:Audi A8L Centennial Limited Edition),纪念车型共两个版本,分别为A8L 3.0 FSI 百年限量版(105.80万)和A8L 6.0 W12 quattro 百年限量版(254.00万)并限量800台(一说总数800台,实际销量799台,此处有待考证)且仅供中国市场。百年纪念版与普通版本车型最大的外观区别就是即使是3.0L车型也更换了源自W12车型上的横向镀铬装饰中网并在左侧增加“V6”字标(如果是W12版本就是“W12”字标)和19寸12辐铝合金抛光轮毂。
(2)纪念车型外观相对低调,但内饰却得到了极大地豪华提升——纪念车型全系标配Audi Exclusive手工打造定制内饰、Bang&Olufsen 1000瓦14喇叭音响、手工打磨的阿萨姆灰红木饰条、带铝质装饰条的地毯、带“exclusive”徽标的金属门槛装饰条以及采用灰色真皮包裹米色缝线点缀的带加热功能的真皮方向盘(同时新增铝制换挡拨片)以及新增了扩展真皮套装、阿尔卡塔拉(Alcantara)装备包和一枚写着100years等字符的车门金属纪念徽标,足可见奥迪对该纪念车型的重视(上述配置都是增配)。有意思的是,在搜索该车资料时,本人发现纪念版车型在当年是要加价一万元的(至少在北京地区是这样的),而普通D3车型都有5000-5万不等的优惠(以车价优惠或赠送选装包等方式发放给车主)。
2.奥迪S8
(1)2005年东京车展上,奥迪发布了高性能版本S8车型,该车型基于标准轴距D3打造且不提供长轴距版,中规版车型则在次年的2006年广州车展首次亮相。S8车型与普通D3车型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换装了独具S系列车型风格的中网、银色反光镜外壳(也就是俗称的奥迪银耳朵)、带铝饰条的门把手、一套20寸轮毂以及配套的陶瓷刹车。新的中网虽与普通车型大小一致,但看起来视觉冲击力更强,这得益于整体镀铬面积更大,内部具有独特的垂直支柱细节设计和下方三个扁平的进气口设计,并且在车标下方左侧附有红色“S8”字标点缀。除此之外S8车型的侧翼子板上还有“V10”字样,以及车尾四个镀铬椭圆形排气尾管并且在后备箱盖上还有一个精致的后扰流板,这些设计细节让S8和普通车型能够快速区分开来并且凸显S8车型的运动设计风格。毫无疑问,这样的外观在当时看来要比宝马7系750Li甚至是奔驰S55 AMG等同级别D级车或是他们的运动车型看起来更具质感也更有运动风范。在新浪网2005年10月21日发表的文章《豪华运动轿车新奥迪S8》中是这样评价奥迪S8的:奥迪旗舰车型奥迪A8一贯以鲜明的运动气质和顶级的舒适性两大特征而闻名于世。因此3年前,奥迪A8一上市便立即占据了豪华轿车市场的至高地位。2005年东京车展,奥迪旗下又一款顶级豪华运动型轿车——新奥迪S8正式亮相。
(2)长久以来,有许多媒体都会将S8上的这台5.2L V10发动机标记为兰博基尼第一代Gallardo同款或其衍生发动机,但很显然这是错误的——这台发动机是奥迪基于现有的4.2L FSI V8发动机的架构进行改进的(这也是奥迪的第一款发动机),在保留原有V8发动机的曲轴箱、气缸盖、配气机构、燃油系统和进气歧管的设计基础上,奥迪为该机设计了全新的曲轴、平衡轴、带双节气门的双室进气歧管、排气歧管和ECU并增加了两个气缸和两毫米的孔径,这些改进使进气量达到了5204立方厘米(317.6立方英寸)并可以输出450匹马力和540牛·米扭矩(在发动机3500转/分时可以输出百分之九十的马力,即444马力),并且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并特意强调该机应该具有“精致性”、“舒适性”和“运动性”,这样才能保证搭载了该机的S8车型依旧具有D级车应有的质感,而后续的兰博基尼第一代Gallardo和奥迪R8的发动机虽然与该机设计架构相似,但部分结构的强度得到了强化提升并更换了不同的ECU。之所以使用V10而不是W12,是因为奥迪工程师认为与同级别的12缸发动机相比,10缸发动机的运动部件更少、更轻的运动质量及更小的摩擦,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同时体积也缩减到极限——长685mm(净长560mm),宽801mm,高713mm,这样可以做到极致的轻量化,背后理念就像他的全铝车身那样。由于该机具有高转速的特性,所以奥迪主要对ECU部分进行了改进,为其加装了两套博世制造的Bosch Motronic MED 9.1 ECU,并且采用'master and slave'的控制概念。
(3)与这套发动机匹配的依旧是采埃孚制造提供的ZF 6HP26-A61变速箱,不过和普通V8车型上不一样的是这次变速箱经过了重新的调校可以更好的适应V10发动机的输出扭矩而且最终传动比比A8更低,这样的改变意味着变速箱在六档时能有更强的加速度,同时还支持方向盘拨片换挡功能以及运动模式和动态换挡模式(DSP)。除此之外S8还全系标配Quattro四驱系统,前期车型(2005-2007年)采用Torsen T-1中央差速器,其前后桥配比与普通A8车型一样为50:50,但这样的前后桥配比会导致前桥的50%动力不能被完全利用从而出现转向不足的情况。于是从2007年开始的S8车型都换装了Torsen T-3中央差速器(非对称/动力扭矩分配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这套新的四驱差速器默认输出前后桥配比40:60,如若驾驶情况发生变化,中央差速器还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可以将最大85%的动力转移到后轮或是将最大65%的动力转移给前轮,如果出现某个车轮空转的情况,差速器还可以自动锁定这个车轮从而更好的脱困。经过这样的修改后,S8的四驱驱动力配比更合理,同时也能带来更出色的操控表现。最后,奥迪考虑到为了更好的安全性(尽管S8速度不是很快),为S8搭载了一套亮黑色涂漆的前双活塞卡钳和后单活塞滑动卡钳(或者选装奥迪专属陶碳刹车,顾名思义该刹车卡钳由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SiC)复合材料制成,使用径向通风和浮动SGL碳制动盘并带有无烟煤灰色涂漆带有十二活塞固定Brembo单体合金卡钳组成,在当年也叫“Audi ceramic”),并搭载博世制造的Bosch ESP 5.7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后期款又升级为Bosch ESP 8.0版本)。
(4)除了动力总成和外观的变化,S8在悬挂方面也要比A8做的更运动,列如换装更粗的悬架连杆、更有路感的悬架调教、更低的驾驶高度等,但S8的悬架形式却和A8没有区别(依旧是前轻质四连杆、后自适应梯形四连杆结构)。不过因为S8依旧搭载了改进型的空气悬架和支持四种悬架模式(自动、舒适、运动和提高),所以S8并没有和大多数性能车一样做到极致的运动,其舒适性在实际驾乘中并没有被完全抹除(根据模式选择,整车离地间隙可分三级控制,可以在95mm至125mm间自动调节),只是每一种驾驶模式悬架做的都要比A8更硬一些,可以说S8自打诞生以来就不是绝对的性能车,而是一种努力寻找舒适和运动的平衡点车型。这一点在实际加速度性能中也能看出来:在原厂S8车型和原厂A8 W12车型一样被电子限速器限速在250km/h的大前提下,奥迪官方宣称该车在加注98 RON无铅汽油(辛烷值为98的无铅汽油,差不多等于98号汽油)的情况下,0-100公里加速时间是5.1秒和W12车型一样(虽然这两台发动机都是输出450匹马力),但实测中S8的0-97公里加速(0–60英里/小时)时间为5.4秒,这样的数字显然是不如W12车型快的。
(5)除了保留舒适性,S8也尽量保留了D3内饰上的那份豪华感。虽然S8车型要比W12车型更便宜,但S8在内饰配置上并未逊色后者太多并带有诸多专属配置——列如S8车型有专属的三幅运动造型方向盘(带有S8字样,可以选装加热功能)(当然也可以选装普通车型上的四幅方向盘,具体效果见下图3)+换挡拨片、专属带有S8字样的仪表、碳纤维车内饰板(图1效果,实际造型看起来十分光滑但具有碳纤维颜色)(还有一种更好的碳纤维花纹内饰,实际效果就是图4中规版车型,加版车型选装需要650加元)以及看起来更运动的座椅。
(6)除了专属配置,还有类似Bang&Olufsen 14喇叭音响系统并带有6碟CD换碟机(整套音响并非标配,加版车型选装需要7800加元)、前排16向电动调节座椅(包含腿部支撑、安全带高度、头枕高度)+6挡加热功能+通风功能+按摩功能(该功能疑似后期款车型增配)+4组记忆功能、后排支持前后+靠背调节+4档加热功能(全部为valcona真皮包覆)等功能外加支持选装包等常规D3车型亦有的配置可控选择。
(6)同时在2007年普通D3车型取消指纹启动功能后,该车还独占了该功能,实际使用过程中该系统可以记忆四位驾驶者的个性化设定,指纹经启动按钮上的传感器扫描后,同原始资料对比,一经确认就会自动完成一系列动作:座位、后视镜、方向盘会自动根据预先设置调节妥当,空调的温度和送气方式以及一系列的信息娱乐设定也将自动调节完成(不过这个指纹系统并不具备防盗功能,即便你带上手套,车辆仍旧可以启动,只是不能实现驾驶员个性化设置)。
(7)尽管S8 D3很努力的去营造一种独属于奥迪品牌的运动车型,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该车是一款生不逢时的车型且寿命很短的汽车。自2006年6月开始生产以来,S8就受到排放法规要求和环保政策的影响,最终,奥迪自2009年9月停产了全部的S8车型(也就是没有2010款车型,但S8车型自停产后依旧卖到2010年夏天才结束)。
(8)对此事情一直以来有三种说法,其中最让人信服的说法便是受到排放法规的影响不得不停产;其次还有说法认为奥迪最终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制造和营销比A8更高级的豪华轿车以及奥迪认为现有车型无法与奔驰S63 AMG竞争更何况是S65 AMG这样的车型;最后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大众集团产品线过于复杂,S8的退位是为了给保时捷Panamera开拓市场,并且大众集团还认为奥迪S8影响了A8 W12车型的销量。同年2009年,有小道消息传出奥迪已经决定淘汰其轿车系列中的顶级车型——奥迪A8 W12和奥迪S8给未来的保时捷和宾利新车型让路,但在2010年4月,奥迪官方亲自辟谣了该消息并指出下一代A8依旧会有W12车型和S8车型。
(消息引自媒体CARSUK于2009年4月25日发布的文章《Audi A8 W12 and Audi S8 cancelled for 2010》)
(8)在2023年的今天,在汽车车型越做越细分化,越来越喜欢把特点表现在明面上的今天,我们再去回看S8 D3这款车会觉得他很矛盾,对于一款接近200万的性能车,他显然是既不够快的,但要比豪华性和乘坐空间,S8这种短轴车型显然也不大够,那么S8车型成功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非常成功。毕竟我们很难在今天找到一台像S8 D3这样收放自如的车型:既有运动外观、陶瓷/陶碳刹车、经过极致轻量化理念打造出来的V10发动机,又有可以装下一套高尔夫球杆的后备箱和可以作为行政用车的半舒适调教;既有如“小钢炮”车型般的操控性、每hp只需推动4.31kg的推重比、经过调教的可变助力转向的转向比被提高近10%的方向灵敏性,又有表现扎实不弹跳的悬挂和超乎想象的高速稳定性舒适性,最重要的是,这样的V10 S8在D3代车型上即是开始,也是绝唱。而S8这样的特殊质感特殊配置仿佛自诞生以来就是为了经典收藏而制造的,毕竟经过强化的发动机和连续使用30万公里都不必更换(是普通钢制刹车盘的四倍)的陶瓷刹车也绝对允许他被永久收藏甚至是使用。就像58汽车于2007年8月15日发表的文章《超越巅峰 试驾奥迪顶级性能车Audi S8》中这样评价这台车:虽然我与S8的接触只有短短4天,虽然它和A8是那么地相像,但细细品味,“S”的意义非同一般。“朴素的奢华”,凝缩了奥迪百年的品牌精髓。作为市场上绝无仅有的量产D级运动型车,全新奥迪S8不仅向旁人表达着中庸内敛的品牌特质,同时还会赋予其拥有者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与超乎预料的运动追求——蹦极般的Speed(速度)、如丝般的Smooth(顺滑)、颇具匠心的Special(特别)、渗入血脉的Sports(运动)是我对其的肤浅认识,但这足以令我回味终身。如果说A8是奥迪销售店内“非买勿动”的高档商品,那么S8就是奥迪博物馆流芳千古的超越巅峰之作。若是想要拥有这样的汽车,需要至少付出96200美元或198.00万人民币的代价和成本(均为2009年售价),不过也有好消息,相比较同年代W12车型的120100美元或291.90万人民币的天价(均为2009年),S8车型还是很便宜的。
五、附加篇——A8 D3和W221合照
对比车型:A8 3.0 TDI 和 S 320 CDI(均为标轴)
对比车型动力总成:ASB 3.0L V6 和 OM642 3.0L V6
..至此本篇所有内容完结..
注:本文文字篇幅大量参考wiki百科以及各大汽车网站,图片则主要来自于Google与百度图片和汽车网站图库,内容侵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