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傍晚,楼下老王拎着大葱来串门,一进门就嚷:现在马路上不是比亚迪就是比亚迪,看得人眼晕。他嚷得有点夸张,不过这两年,有个冬天早上我站窗前,雪地里停着三辆车,两辆挂着BYD的标,一辆是隔壁老胡的宋PLUS,刷蓝漆还贴了个“巴西版”小贴纸。听说这车今年出口十三万多,已经成了比亚迪海外最火的家伙,法国那边朋友还说路上看着都当豪车在用,根本没人提“便宜车”那套。
胡哥上次喝酒跟我嘚瑟,他说“人家外国人开宋PLUS都觉得倍儿有面儿,跟咱以前认奔驰宝马一样”,还给我看手机里巴西的照片,路边一家咖啡馆,插着蓝尾巴的宋,傍边小姑娘拿着比亚迪卡通钥匙圈。老胡车子里装了个冷门配置——感应式自动空气净化,听说是出口版才有,国内顶配才见着。他说那玩意儿巴西人特别吃香,什么防花粉,防沙尘,反正吹得天花乱坠。
车友群里前两天有人转了段统计——上半年比亚迪卖出去214.6万辆新能源汽车,第一不第一的不管,光突破两百万我就有点打结巴。那些数字,每年涨得跟过年红包似的,隔壁特斯拉七十来万,比亚迪直接甩仨街。群里老于泡茶时还顺嘴亮了一嘴,“听说研发那头今年丢进去三百多亿,还长了快一半,A股上挑不出第二家像它这么能砸钱。”我记得老于以前念的是发动机,见谁都说关键得自己攒技术,不然牌桌上坐不住。
其实专利那茬,之前没细想,后来在修理铺,师傅边拆门锁边说起这个事儿,“现在街面上新能源,混动,纯电,哪款不是比亚迪手里捏着专利授权,全国第一那可是有数的。”他用梅花起子敲了两下门板,补了句:“技术厂子不是瞎说的,哪家能掏出董工那样的人?”
出国这话题,每次群聊都有人插嘴。阿豪去年去新加坡开会,说新车里五辆有一辆贴BYD标,连出租车司机都说“这牌子中国来的,省电又稳当”。泰国更怪,三辆纯电里就有一个是比亚迪;印尼更乱,两辆电车就一辆BYD。还有巴西、以色列那边,“不是你家就是你楼上的亲家买了比亚迪”,听着像段子,可我微信上那俩巴西朋友年初刚晒新车,铁确确的。
说回国内,哈弗H6那王座也坐不住了。销售说宋PLUS刚出来那会儿,天天有人问“这车怎么跟哈弗比?”价格没便宜多少,却性能、配置都刮新风,前轴电机、热泵空调、还有自适应远近光,乱七八糟。宋PLUS里有个隐藏功能——远程喊醒电池预热,我还真没用过。修车师傅说冬天北方起车直接后台APP开了就不怕“老寒腿”,以前油车哪有这事儿。
真实用车里,偶发的小插曲挺多。前阵子宋PLUS后备箱锁死,手机唤醒没反应,抓瞎半小时,最后邻居小张说:“用物理钥匙头试试,别老信高科技。”一通折腾,才发现车后盖附近有个隐藏孔,官方文件只字未提,是工厂内部维修师傅流传的“紧急手段”。现在这事儿群里都嘚瑟着传。
说点绕嘴的,有人吐槽这车后排座椅不够软,长途坐着馒头屁股疼。可巴西朋友说家里老人上了宋觉得比小卡车好一百倍,都是裤衩子咋用就咋舒服。各地体验千差百别,见仁见智。
外头传比亚迪今年成了“国民车”,感觉唬人,但路上肉眼能见,确实不是玄乎。技术砸出来的,营销不拉胯,师傅说“技术是个命,钱是个命,得舍得砸”。那些专利数、销售数、海外渗透,不背不行。
我妈最近一直念叨要换车,可看完比亚迪的种类,大巴都出全了,她眼花缭乱:“咋这么多型号,有点晕头。”其实选不选还是自己过日子,其它当个八卦听听罢了。
至于车子的未来,也许明年菜市场路口又多几个新标牌,老太太们拿着菜篮子聊的不是H6了,是比亚迪那谁谁谁的儿子新换的宋。我家楼下那辆至今还没卖掉,也许能顶到三手车里再转一茬,据说二手正经能卖得比哈弗高——这个到底靠不靠谱,咱且看且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