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痛点全击破,东风奕派联手华为,打造智能贴心出行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准备买车,尤其是想从油车换到新能源车的朋友们特别关注,那就是咱们国家的老牌车企东风,和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科技公司华为,这两家重量级选手,决定要凑到一块儿,正儿八经地干一件大事。

这事简单说,就是东风旗下的一个叫“奕派”的新能源品牌,要和华为深度合作,联手打造一款全新的智能汽车。

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可能都会冒出一些问号:这俩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怎么就走到一起了?

用户痛点全击破,东风奕派联手华为,打造智能贴心出行-有驾

他们合作造出来的车,到底能解决我们普通消费者开车时遇到的那些烦心事吗?

还是说,这又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宣传噱头?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咱们先得弄明白现在大家买车最纠结的是什么。

很多人开了十几年油车,对车子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心里头有谱,觉得踏实可靠。

可一看到现在新能源车上那些大屏幕、智能语音、自动泊车,又觉得心里痒痒,感觉不换个智能车就跟不上时代了。

但纠结也随之而来,这些新功能好用是好用,可万一不稳定怎么办?

开在高速上,智能驾驶系统突然失灵了怎么办?

车机屏幕卡得跟十年前的手机一样,那不是更添堵吗?

这种“既想要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又害怕技术不成熟带来的麻烦”的心态,可以说是现在很多消费者的真实写照。

东风和华为的这次合作,瞄准的恰恰就是这个最核心的痛点。

咱们来看看合作的双方。

东风汽车,那可是咱们国家汽车工业的元老之一,从生产军用卡车起家,几十年来造了无数的车,从大货车到小轿车,什么都造过。

它的优势是什么?

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整车制造经验,是对车辆品质的把控能力,是对生产、供应、销售、售后这一整套链条的熟悉。

说白了,东风懂得怎么造一辆结实、耐用、开起来舒服、坏了有地方修的好车。

这是它的“本”,是它的基本功。

用户痛点全击破,东风奕派联手华为,打造智能贴心出行-有驾

而华为呢,大家就更了解了,它的强项在于“脑子”,也就是软件和智能技术。

从手机的鸿蒙系统,到现在的乾崑智能驾驶系统,华为在人工智能、云计算、软件算法这些领域是顶尖的。

它能让汽车变得更聪明,知道怎么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帮你开车,能让车里的屏幕操作起来像高端手机一样流畅,还能把你的手机、手表、家里的智能设备都和车连接起来。

这么一分析,您是不是就看明白了?

东风有造好“身体”的本事,华为有开发好“大脑”的技术。

这两家联手,就不是简单地我买你一个零件,你卖我一个屏幕那么简单了。

他们是从最开始的设计研发阶段就坐到了一起,目标就是要造出一台“身体”和“大脑”完美匹配的车。

东风保证这台车的机械素质过硬,开起来稳当、坐起来舒服,品质靠得住。

华为则负责给这台车装上一个顶级的智能系统,让它用起来聪明、省心、不卡顿。

这样一来,就正好解决了前面说的那个矛盾:让那些从油车换过来的老司机们,既能享受到智能化的便利,又不用担心车辆本身的品质和可靠性问题,心里能踏实。

而且,从他们合作公布以来的一系列动作看,这事儿还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他们从去年年底宣布要合作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新进展,而且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都是在为最终的产品落地铺路。

比如,他们先是明确了要成立专门的公司来负责这个项目,保证有人有钱来干这件事。

接着,又在成都确定了生产基地,这就是告诉大家,车子将来在哪里生产已经定好了,不是空中楼阁,能保证到时候按时交车,不会让大家订了车等个一年半载。

再后来,他们又宣布要共建一个联合创新实验室,还专门为此招聘人才。

这就说明他们的合作已经深入到了技术研发的核心层面,双方的工程师要一起攻克难题,而不是简单地做个“组装工”。

甚至在销售和服务环节,东风奕派也明确提出要学习华为的经验,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就是为了让大家以后无论是买车还是修车,在全国任何一家店都能享受到同样标准的服务,避免“看店下菜碟”的情况发生。

用户痛点全击破,东风奕派联手华为,打造智能贴心出行-有驾

当然,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要看车本身怎么样。

根据目前透露的信息,这款由东风奕派和华为合作打造的新车,预计会在2026年和大家见面。

它身上“含华量”会非常高,用的是华为最新一代的乾崑智能驾驶和鸿蒙座舱系统。

这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来说,就是它的自动驾驶能力会更强,不仅能在高速上帮你轻松巡航,在拥堵的城市里也能更好地辅助你驾驶,甚至解决“停车难”这个大问题。

它的车机系统会像最新的华为手机一样流畅,语音助手会更聪明,能听懂更复杂的话,还能和你的华为手机、手表无缝衔接,上车前手机上没看完的视频,上车后可以直接在中控大屏上接着看。

为了保证这些高科技功能在各种环境下都靠谱,他们还做了很多在我们看来甚至有点“折腾”的测试。

比如,他们特地把测试车开到新疆吐鲁番,在夏天地面温度能达到70摄氏度的极端高温环境下反复测试。

为什么要这么干?

就是为了模拟咱们普通人夏天把车停在太阳底下暴晒的场景,确保车里的电子设备不会因为高温而出问题,智能驾驶的各种传感器不会“中暑罢工”,空调也能在第一时间把车内温度降下来。

除了这些极限测试,他们还做了件很有意思的事,就是把很多真实的用户请过来,开了一个“产品品鉴会”,让大家来给还没上市的新车提意见。

比如有人说,智能驾驶的提示音太吵了;有人说,内饰的颜色选择太少了。

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厂家都一一记录下来,回去进行修改。

这种做法,就是想让最终造出来的车,是真正从用户日常使用的角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工程师们自己觉得好就行的产品。

总的来说,东风这个“汽车老兵”和华为这个“科技先锋”的联手,确实给当下的汽车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想象空间。

它试图在传统汽车的“可靠”和智能汽车的“新潮”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在选择新能源车时,或许可以少一些纠结,多一份安心。

当然,现在说再多都还只是纸上谈兵,最终的“答卷”写得怎么样,还得等2026年新车正式上市后,由我们每一位消费者亲自去检验。

到那个时候,这台车开起来到底顺不顺手,用起来到底聪不聪明,服务到底贴不贴心,市场自然会给出最公正的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