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灰蒙,停车场边闪烁着偶尔的灯光,汽油味和充电桩的机器轰鸣混杂成一种奇特的城市底色。你站在一片低调的大型车辆之间,无论腾势D9,还是别克GL8,每台MPV都架着个安稳的轮廓——但它们的格局,在数字面前,忽然有了另一种冷峻的意味。我们喜欢问:假如你现在正准备买车,看着这些浩浩荡荡的“家用之王”,你会选哪一个?是销量火爆的“新晋网红”,还是老牌死忠款?
顺着这个问题,我们得把事实摊开聊聊。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所有MPV加起来才卖出七十八万多台,增幅仅3.8%。放在新能源、SUV冲天的榜单里,这简直像是在跟工资涨幅比惨。再细看排名,头号销售冠军“腾势D9”,九个月也就七万四不到,第二名赛那仅仅六万八千多。你没看错,榜单前二十里没有任何一款车突破九万台,哪怕加个把月都很艰难。声量和销量,真不是一条线上的兄弟。
腾势D9靠新能源的标签和比亚迪“爸爸”的加持稳稳坐头把交椅,新鲜配置大到冰箱、小到智能辅助,俨然一副“科技致富”的样板间。紧随其后的是老实的赛那,日系血统、没那么多炫技,安全和性能做主角;差点让人想起满大街的丰田“小面”,一板一眼,却挺得住风浪。
再往下看,第三名岚图梦想家、第四名格瑞维亚、第五名别克GL8,虽然都各自喊得挺响,实则距离“爆款”的标准都有不小缺口。尤其是格瑞维亚,跟赛那像拉郎配的姐妹花,命好但没大爆。别克GL8是老江湖,面对新能源围猎还能杀入前五,像饭局上的年长侦探,安静又坚韧。
再后头,传祺M8、别克GL8新能源,魏牌高山、比亚迪夏等依次排队,数字虽说不难看,但多半也就在二三万到四万徘徊。差距最有趣的还是后排的那些“小众选手”,比如极氪009、极狐考拉,甚至理想MEGA都勉强蹭榜前三分之一。五菱佳辰、库斯途等一万多的选手,像是剧组里的跑龙套,尽管有戏份,但主角位始终轮不到他们。
这种两极分化,其实是MPV市场近几年的缩影。表面看MPV定位“全能”、大家庭福音,实则受困于用车场景、预算、政策等现实。高端新能源MPV“抢手”,传统老品牌“掉溜”,腰部车型很难做出爆款。这像是老热锅贴和新派煎饼,顾客都在挑可吃无副作用的那一环。
站在旁观者角度看,这份榜单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首先是,热门车型集中在高端新能源,以及头部传统品牌。这种结构说明消费者向“科技加持”与“品牌信仰”倾斜,但依然没有真正全民爆款。二十款榜单中,谁都能分一口蛋糕,但没人能把蛋糕端回家,算是横向的“共同富裕”,纵向的“身不由己”。
逻辑再推远一些,MPV销量瓶颈未必是产品力太弱,更多是“用车场景”困局。家庭购车三权分立:老板、家长、娃,小朋友选空间,老头看舒适,老板盯配置。但车市风口一变,谁也救不回“说火就火”的场面,MPV难以像SUV那样成为全民剁手首选。你让一个还没结婚的年轻人考虑MPV,他可能觉得比打高尔夫还遥远。
和消费者沟通,MPV经常陷入自说自话的死循环。车企拼技术,宣传纸上画得比理想还圆,结果买家依然更关注微信车友群里谁“用得方便”,谁“临时拉货不尴尬”。家用车市场最难的,就是每个人的家庭都不一样,一律推同一个故事,最终的捧场未必高涨。
此处必须正视一点,MPV市场的“悲情”不仅仅是销量数据上的惨淡,更像隔壁“民谣歌手”的市场调研:声音很响,粉丝很跳,但走票房那一步,总有人“犹豫了”。一辆车从工厂开到家庭,跨越了设计、价格、服务、情感的每一道坎,每道坎都有特定的人掉队。有的司机拥挤在空间里像搬家,更多人却只把MPV作为偶尔的需求备选。
说到底,MPV市场越来越变成细分领域的“杀时间”游戏。每年盘点榜单,品牌在对现实的“困局”自嘲:你可以不买,但我不能不开发布会。你可以吐槽销量,但厂家必须坚持推新结构。偶尔有如腾势D9这样的“黑马”,看似改写游戏规则,其实只是让赛道多了一种“竞争味道”。
专业角度讲,未来MPV销量要突破瓶颈,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产品差异化,不能再走“空间加配置”老路;二是精准抓住家庭用户真正需求,比如出行方式、养护成本、车型迭代;三是别老盯着榜单烧脑,回归实际用车体验才是决胜的那一刻。
当然,作为在一线跟车主打交道的“职业犯罪学者”级旁观者,不得不自嘲一句:车市调研有时像破案,凶手在哪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但谁都爱玩“暗箱操作”。每逢榜单发布,厂商就像死刑犯最后的陈述,心底里都在问:“如果有下次,我能不能再抢前三?”
最终留一个“伦理性”的小问:你在身处选择MPV、SUV、轿车的岔路口,若只看销量榜单,会不会错过真正合适你的那个“家用工具”?在这个充满数据和技术的市场里,是不是有些需求,是榜单永远统计不到的?大家可以自答——毕竟,每个家庭心里的好车,谁说不是一项私人调查。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