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次又一次的所谓新能源汽车事故后,我越来越感觉到大众老爷车的性价比确实高[赞][赞]
你说这事儿,事故这事,不用我多说了。高速上那车稳得像老狗,转弯一点也不怕傻站,像个定海神针一样。尤其是我那辆老速腾,车身沉甸甸的,底盘扎实得很,油门一踩,梯形的稳定感扑面而来,大伙都觉得,靠,这车真不会给我出幺蛾子。
当然啦,也不是说啥都完美。大概,就我的感受,发动机的抗磨损性还不错,用了几年,跑的也不少,油耗一如既往的老派,油箱都没怎么减半,但是表现出来的动力还是稳稳的。对比起那些变形金刚似的新能源,开着这辆老爷车,我倒觉得心安多了。
这车泥泞路上也是踏实的。刚从朋友借了辆四驱的SUV去越野,实际体验下来——就算是丰田普拉多,也没有我那大众老爷车的脚不沾泥。你知道的,修过的后轮悬挂,没有跑偏的感觉,那种踩着点的质感,别人开个几次就会变感觉,我开了快十年,早就惯了。
我其实平时挺喜欢低调的车。大众啊,车型有个共同点,低调、实在,而且经久耐用。没那些新潮的点阵灯和奇怪的外形设计,开着很有归属感。反正我觉得,能用几年不出问题,才是真底气。别的车都爱炫,一般我都在想,真正的性价比在哪儿?可能,还是稳定和耐用吧。
说到这,心里突然冒出个疑问:这新能源虽然节能环保,但真能耐用得住时间的考验。如果问我,日常家用车,差不多只要开几年,我觉得大众这种车就挺适合。你说,百公里油耗估计在8升左右(这段没细想,但大概差不多),保值率倒是还行,折旧不算太离谱。
要说比较的话,同价位的车其实也不少。比方别克的君威,舒适度略高点,但底盘就没这么扎实,体验说不上。体验差别嘛,可能主要在悬挂调校上——大众偏硬朗,路感清晰,开起来稳得厉害。很多修理工说,老款的车,零件也买得快,维修方便,成本控制得很好。这也是我不喜欢新车的原因:车都变翻新机了,随时可能出点啥问题。
我刚才翻了下自己手机里的相册,看到些旧车的照片。那会儿,车内的中控台还是传统的按钮布局,没有那些拉链式屏幕什么的,操作极为直白。现在新车一排屏幕,虽然漂亮,操作便利,但我总觉得少了点手感。这么多智能辅助下来,难免让人觉得,这车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操控着?你想想,那些自动泊车也好,自动跟车也罢,真有用到极致的时刻吗?我觉得,还是靠自己开,心里更踏实。
我对大众车的喜欢,更多的是那份沉稳——不是说喜欢它多多好,而是觉得,日常用着不用太多花招,而且,车就像一只老狗,虽然不引人注意,但只要稳稳的,就很舒服。坦白说,车这事儿,哪有百分百的选择?市场变化太快,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无从预料。新能源也许会淘汰掉一部分老旧的燃油车,但那些传统的汽车,能持续多久,没人给个答案。
难得有人问我,你怎么看新能源和传统车的未来。我其实一直觉得,没必要过度新,毕竟新也有很多看不见的坑。比如说,充电桩不够、续航不稳定、电池寿命、回收难题……这些,从消费者角度看,都是隐形成本。我觉得,像我这类偏好稳妥的车,买一辆耐用的经久车型,日子过得也挺好。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说到耐用,确实有点偏执。很多年轻朋友说,用那么久也就把车换了呗。而我想,如果一辆车好的话,一拖就是十年,折算公路成本,平均每公里成本可能低到比新能源省(这是我随意略算的猜测,但应该差不了太多)。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朋友开新车几年就出问题?我认识的人,很多新能源车折旧得比燃油车快。你说扫雷似的修车师傅都说,新能源电池要换,费用不低,也不知道未来回收率咋样。反倒是这大众老爷车,出了点小毛病,修个零件,几百块就能搞定。去年,我跟修理工聊天,他说这车不算啥,倒是那些电动车,电池一出问题就是一大堆事。
讲了半天,就是觉得,这些新潮的汽车,能不能让人用得放心?我挺怕麻烦的。还记得我父亲那代老职工,开了辆老帕萨特,用了十年也没咋坏。这个确实可靠的感觉,难得。是不是,日常用车只要不出太意外,就挺够用的?你们会怎么选?还是说,偏要追求新花样?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汽车毕竟还是工具,实用最重要。比技术、比花哨的配置,还是得看实际体验。只是我觉得,生活中有个稳妥的小老伙计也不错。
好了,这段闲扯你看完没?我还能大胆点说,未来这车市会不会出现一些反转——新能源车的耐用性能改进到和燃油车一样?或者,低成本的老牌硬汉会不会又重新流行?这些,得留点悬念,才有聊的趣味吧。再说,讲这么多,心里也明白一点:不论潮流怎么变化,车都还是那个车,只要够用就行。
你说,你的车里喜欢哪些细节?比如座椅的包裹性、方向盘的触感,或者油门踩下去的那种踏实感?我有个朋友,开车喜欢很嗨的加速,但我觉得,从驾驶惯来说,稳一点更重要。
后面还想再逛逛那些经典车型,感受一下当年江湖传说的质感。也许,再过几年,我还在想,要不要换辆新车,搞点科技感,但心头那份老爷车的味道,谁能舍得?
(想问一句:你们觉得,最耐用的车是哪一款?)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