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V骨折价11万起!东本销量腰斩背后的致命套路】
"老张,CR-V现在11万就能开走!"上周三在4S店门口,我撞见发小攥着报价单手抖得像帕金森。展厅里冷气开得足,但我手心全是汗——去年这时候,这车还硬气地挂着18万价签。
上个月陪朋友砍价,销售经理叼着烟比划:"CR-V混动版,现金+置换+国补三刀齐下,直接从24万砍到17万。"玻璃墙外停着辆试驾车,车漆在正午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记得2018年陪亲戚提车,加价八千还得等三个月。
思域更离谱。表弟上周末在沌口店拍给我看的价格表,1.5T燃动版裸车9.69万——比五年前二手价还低三成。销售小哥苦笑着划拉手机:"哥您看这库存数据,光我们店就压着200多台。"
可降价真能救命吗?三月上市的S7新能源车,定价25万被全网群嘲,逼得东本一个月后自砍6万。我蹲在上市发布会现场,听见媒体区有人嘀咕:"这操作像极了菜市场傍晚甩卖。"
最扎心的是召回数据。去年初那场转向机缺陷风波,85万辆CR-V和思域集体返厂。我同事老李的混动车就在名单里,他指着4S店维修单骂街:"省下的油钱全贴给拖车费了!"
展厅角落里,销售主管正给新人打鸡血:"记住!现在每单必须绑三年保养套餐。"他身后墙上的销量曲线,像过山车般直插谷底。今年Q1七万五的销量,比去年直接腰斩。
"您看这混动版电池质保..."朋友刚要开口,销售突然压低声音:"哥,要是今天订车,我再给您申请三千油卡。"落地窗外,停车场里停满待售新车,阳光在挡风玻璃上折射出刺眼的光斑。
离店时瞥见财务室,会计正往电脑里录入当日订单。屏幕右下角弹窗跳着新闻——某自主品牌上月销量破八万。玻璃门开合的瞬间,热浪裹着蝉鸣涌进来,恍惚间仿佛听见时代转身的轰鸣。
降价救得了销量,救得了崩塌的口碑吗?当"开不坏的本田"变成"修不完的东本",我们究竟在为廉价买单,还是在为信仰殉葬?展厅墙上的促销横幅被穿堂风掀起一角,哗啦啦响得像在鼓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