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总坏?3个技巧别忽略,多骑2年不是问题

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过这样的烦心事,家里的电动车明明才买了一两年,感觉却越来越不经用,续航里程大打折扣,动不动就出点小毛病,有时候甚至在半路上就突然“罢工”,让人既尴尬又无奈。

不少人会下意识地抱怨,觉得是产品质量不过关,厂家偷工减料。

但一个普遍存在却又常常被大家忽略的事实是,很多电动车的“英年早逝”,并非源于其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在于我们日常使用中一些不经意的错误习惯。

电动车总坏?3个技巧别忽略,多骑2年不是问题-有驾

电动自行车作为我国保有量超过三亿辆的国民交通工具,几乎渗透到了每个家庭的日常出行中,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正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它的人却并不多。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改变一下用车方式,掌握几个关键的技巧,就能显著延长爱车的使用寿命,让它多陪伴我们两三年,省下不少维修和更换零件的费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电动车最核心也最金贵的部件——电池的充电问题。

绝大多数人的充电习惯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回到家,找到插座,把充电器插上,然后就彻底不管了,任由它充上一整个晚上,直到第二天早上出门时才拔下来。

人们普遍认为,充电器指示灯变成绿色,就代表电充满了,甚至觉得绿灯亮了以后再多充一两个小时,进行所谓的“涓流充电”,能让电量更扎实,跑得更远。

然而,这种看似“充满安全感”的做法,对于目前市场上占据主流的铅酸电池而言,恰恰是最大的伤害。

铅酸电池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特性,就是非常害怕“过度充电”。

当电池电量已经充满后,如果继续强行通电,充电器持续的浮充电压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发生剧烈的电解反应,这个过程会大量消耗水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池“失水”。

电池一旦失水,内部的化学反应环境就会被破坏,内阻增大,活性物质的效能下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储电能力变差,续航里程会一次比一次短。

更严重的情况是,过度充电产生的气体来不及通过排气孔排出,会在电池内部形成高压,导致电池外壳发生肉眼可见的膨胀、变形,也就是“鼓包”,到了这个地步,这块电池基本上就宣告报废了。

那么,正确的充电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很简单,我们应该遵循“浅充浅放”的原则。

这并不是说要频繁地充电,而是要让电池的电量始终保持在一个健康的区间内运行。

电动车总坏?3个技巧别忽略,多骑2年不是问题-有驾

一般来说,当电动车的仪表盘显示剩余电量在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左右时,就是最理想的充电时机。

这个时候电池还没有进入深度亏电状态,充电的接受能力最强。

充电时也无需追求百分之百的满电状态,当充电器指示灯由红灯转为绿灯后,再继续充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也就是电量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就可以拔掉电源了。

通常情况下,完成这样一个充电过程大约需要四到六个小时,完全没必要充一整夜。

对于日益普及的锂电池来说,虽然它对过充的耐受性比铅酸电池要好一些,但长期让它处于百分之百的满电状态,同样会加速其内部电极材料的老化,影响其循环寿命。

所以,无论是哪种电池,避免彻夜充电,让电池“吃个八九分饱”,都是一个能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好习惯。

很多依赖电动车工作的外卖员和快递员,通过实践发现,利用午休时间补电两小时,晚上回家再根据用量充三四个小时,远比一次性充满一整夜,更能维持电池的健康和续航。

其次,我们的骑行习惯也直接决定了车辆关键部件的寿命,尤其是电机和刹车系统。

在街头巷尾,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急脾气的骑手,绿灯亮起的一瞬间,便猛地一下将油门转把拧到底,享受那种瞬间冲出去的快感;而在遇到需要减速或停车的情况时,又习惯于最后一刻才来一脚急刹,伴随着轮胎摩擦地面的刺耳声音停下。

这种看似潇灑帅气的驾驶方式,实际上是在让车辆的电机和刹车系统承受着巨大的额外负担。

当我们瞬间将油门加到最大时,控制器会指令电池向电机输出一个极大的瞬时电流,这个电流值可能是平稳起步时的数倍之多。

如此强大的电流冲击,会给电机线圈和控制器内部的电子元件带来巨大的热负荷,长期反复如此,很容易导致电机线圈因过热而加速老化、绝缘性能下降,最终表现为车辆行驶无力、噪音变大,甚至直接烧毁。

同样,频繁的紧急刹车,会让刹车片与刹车盘(或刹车鼓)之间产生剧烈的高温摩擦,这不仅会使刹车片以超乎正常的速度磨损,需要频繁更换,更重要的是,强大的制动力会持续拉扯刹车线,使其长期处于高度紧绷状态,加速金属疲劳,增加了刹车线突然断裂的风险,这在行驶中是极其危险的。

电动车总坏?3个技巧别忽略,多骑2年不是问题-有驾

科学的骑行方式,讲究的是一个“稳”字。

起步时,应该平缓、匀速地转动油门,让车速有一个柔和的提升过程,这样做不仅能保护电机和控制器,还能有效节省电量。

在日常行驶中,要养成预判路况的习惯,比如看到前方较远处是红灯,或者有行人准备过马路,就应该提前松开油门,利用车辆自身的惯性滑行减速,在需要刹车时,先轻捏刹车,让速度降下来,再根据需要逐渐加大刹车力度,尽量避免一下就将刹车捏死。

这种平稳的驾驶风格,不仅能让你的电机和刹车系统多用上好几年,更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安全驾驶态度。

最后,我们还要养成一个“随手检查”的好习惯。

很多人觉得电动车结构简单,不像汽车那样需要定期保养,平时就是骑,直到坏了才推去修理店。

这种“懒人思维”恰恰是导致很多小毛病演变成大故障的根源。

我们并不需要掌握多复杂的维修技术,只需要在日常用车中,多一些观察和留意。

比如,每次骑车前,花十秒钟弯腰看一眼前后轮胎,用手捏一下,确保气压充足。

轮胎气压不足,会大大增加行驶阻力,不仅更费电,还会导致轮胎两侧异常磨损,缩短更换周期。

每周可以花一分钟时间,给链条上一点润滑油,防止其生锈、卡顿,避免行驶中突然断裂的麻烦。

每隔一两个月,可以自己感受一下刹车手柄的行程,如果感觉刹车变“软”,需要捏到底才有力,就应该及时找师傅把刹车线调紧,这是保障安全最基本的一环。

此外,还要注意车辆的停放环境,尤其是在夏天,应尽量避免将电动车长时间置于烈日下暴晒,因为高温是电池性能的“杀手”,会加速其内部化学物质的老化。

雨天骑行后,回到家一定要用干布将车身,特别是充电接口、控制器等关键部位擦干,防止水分渗入导致线路短路。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做起来并不费力,但日积月累,却能为我们避免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开销,让我们的爱车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更长久地为我们服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