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米汽车公布9月交付量突破4万辆的消息时,朋友圈瞬间被刷屏了。 谁能想到,一个刚入局没多久的品牌,竟然能直接叫板老牌车企?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整个汽车行业洗牌的信号弹。
看看小米的成绩单,旗下只有SU7和YU7两款车型,却硬生生挤进了月销4万的俱乐部。 小米汽车自己都说了,这是交付的极限,不是销量的极限。 这句话背后藏着多少潜台词? 订单积压、产能爬坡,每一个环节都在考验着这个新玩家的韧性。
而小米只是冰山一角。 整个9月的中国车市,就像一锅煮沸的水,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新势力都在拼命冒泡。
广汽丰田在9月卖出了71220辆车,其中新能源车铂智3X就贡献了9017辆。 这个数字对于合资品牌来说,简直是个惊喜。 毕竟过去几年,合资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总是慢半拍,现在终于看到反击的苗头了。
广汽丰田的凯美瑞、赛那、锋兰达这些老将依然能打,分别卖了20517辆、8168辆和13715辆。 但铂智3X的9017辆交付量,才是真正的亮点。 这款车被官方称为“合资新能源黑马”,看来不是吹的。
一汽大众更猛,9月整体销量冲到146385辆。 大众品牌卖了76037辆,奥迪品牌58323辆,捷达品牌12025辆。 有意思的是,一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的份额还提升了0.3个百分点,奥迪在豪华燃油车市场居然排到第一。
上汽大众也没闲着,9月终端销量9.13万辆,前三季度累计78.7万辆。 他们主打“聪明的油车”,喊着“油电同智、油电同进”的口号,新车上市就升级驾驶辅助功能,明显是在跟新能源车抢市场。
别克品牌9月销量36194辆,GL8家族就占了11775辆。 别克的电动化转型看起来挺顺利,新能源MPV市场几乎被它统治了。 9月还推出了全新高端新能源车型至境L7,动作一点都不慢。
北京现代9月卖了17871辆车,同比增长8%。 虽然没公布具体车型数据,但伊兰特、途胜L、库斯途估计是主力。 北京现代还预告要推全新纯电SUV EO羿欧,看来是想在电动车上发力了。
合资品牌这一波反弹,背后有什么逻辑? 价格战肯定是其中之一。 2025年上半年,合资燃油车的平均促销幅度高达23.1%,比2023年高出10个百分点。 这种降价力度,消费者怎么可能不心动?
但光靠降价肯定不够。 合资品牌现在玩的是“油电双线作战”,燃油车继续升级智能配置,电动车则加快推出新品。 这种策略能不能长期奏效,还得看后续表现。
自主品牌这边,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比亚迪和吉利直接上演“一哥”争夺战,销量数字一个比一个吓人。
比亚迪9月卖了39万辆车,王朝网和海洋网贡献了35.5万辆,方程豹24121辆,腾势12407辆,仰望758辆。 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达到325万辆,离年度460万辆的目标还差135万辆。
吉利汽车9月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卖了27.3万辆,同比增长35%。 吉利品牌占了221966辆,领克品牌32902辆,极氪品牌18257辆。 吉利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60%,转型效果明显。
比亚迪和吉利的打法完全不同。 比亚迪靠的是“电比油低”的价格策略,直接冲击燃油车市场。 吉利则强调“不卷价格卷价值”,银河系列用高配低价抢用户。 两种思路,谁更能赢得市场?
长城汽车9月卖了133639辆车,同比增长23.29%。 方盒子车型卖了63389辆,坦克300、坦克500、哈弗大狗这些车型持续热销。 哈弗品牌81923辆,魏牌11026辆,坦克品牌21441辆,欧拉品牌6255辆,长城炮12901辆。
自主品牌的竞争已经不只是销量比拼,更是技术、品牌、生态的全方位较量。 比亚迪有刀片电池和DM-i技术,吉利有SEA浩瀚架构,长城有Hi4-T混动系统。 每个品牌都在拼命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新势力阵营的格局变化更让人眼花缭乱。 曾经的“蔚小理”铁三角,现在被零跑、小鹏、小米彻底打乱。
零跑汽车9月交付66659辆车,同比增长97%,首次突破6万辆大关。 零跑C10、C11、C16、B10、B01多款车型同时发力,10月还要推旗舰车型D19。 从“理想平替”到产品线全面开花,零跑只用了几年时间。
小鹏汽车9月交付41581辆车,同比增长95%。 前三季度累计销量31万辆,同比增长218%。 小鹏MONA M03、全新P7、P7+、G6这些车型在细分市场卖得不错,尤其是全新P7,虽然设计前卫,但口碑挺好。
小米汽车9月交付超4万辆,刷新了行业认知。 小米SU7和YU7两款车就能撑起这个销量,订单量让对手眼红。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产能逐步释放,一期工厂优化后产能翻番,3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可能提前实现。
蔚来汽车9月交付34749辆,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 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速明显落后于零跑和小鹏。 鸿蒙智行全系交付52916辆,新车大定突破11万台。 新势力排名彻底洗牌,零跑、鸿蒙智行、小鹏位列前三,小米紧追其后。
新势力为什么能快速上位? 性价比是关键因素之一。 零跑汽车主打20万内市场,车型选择丰富;小鹏MONA M03定价亲民,上市后快速上量;小米汽车更是直接把高端配置拉到平民价格。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谁性价比高就买谁。
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品牌也逐渐站稳脚跟。 岚图汽车9月交付15224辆,同比增长52%。 岚图梦想家、追光等车型有华为乾崑驾驶辅助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加持,连续7个月月销破万。 四季度还要推追光L和泰山两款新车。
智己汽车9月卖了11107辆车,首次月销破万。 智己LS6和L6是销量主力,吸引了不少城市中产阶级。 接下来要推大型SUV智己LS9,计划四季度上市。
极狐汽车9月交付16074辆,同比增长47.74%。 新车型极狐T1上市首月大定突破35000辆,给品牌注入新动力。 上汽乘用车9月荣威和MG零售超97000辆,同比增长超52%,MG4上市首月零售11789辆。
这些传统车企的新品牌能成功,离不开母公司的技术积累和渠道支持。 岚图背靠东风,智己有上汽撑腰,极狐是北汽的亲儿子。 资源整合能力,成了它们突围的关键。
9月车市的火热,还离不开新车的密集上市。 上汽大众PRO家族多款新车在9月升级上市,别克推出了至境L7,北京现代预告了EO羿欧,零跑要推D19,智己要推LS9。 新车扎堆亮相,明显是在为四季度冲量做准备。
消费者面对这么多选择,会怎么投票? 燃油车还是电动车? 合资还是自主? 性价比还是品牌力? 每一个决策都在重塑市场格局。
汽车行业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体系化作战。 从研发制造到营销服务,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出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比亚迪海外出口70851辆,同比增长107%;吉利全球化布局加速;长城坦克系列出口势头强劲。 出海成了新的增长引擎。
政策环境也在变化。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智能网联标准逐步统一。 这些因素都在推动市场向前走。
但挑战依然存在。 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芯片供应紧张,市场竞争白热化。 车企要想活得好,必须既有短期爆发力,又有长期耐力。
9月的销量数据只是冰山一角。 背后的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消费者越来越懂车,越来越挑剔,车企得拿出真本事才能赢得认可。
汽车行业的故事还在继续。 每个月都有新变化,每个品牌都有新动作。 谁能笑到最后,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