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开通前,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是南宁人通达各个城区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如今,随着公交车客流量减少、上座率降低,公交车线路常常会面临着调整甚至停运。
最近我发现,曾被称为南宁“最挤公交车”的“线王”,也没能逃过改线“缩水”命运。

民族大道东段,再也看不到6路车
周末,我陪家人乘坐公交出行,却发现曾经熟悉的6路公交取消了民族大道东段的多个站点。
仔细确认后,我发现,早在今年4月,白马公交就已官宣6路车改线。
▲相关信息(南宁白马公交)
消息中提到,6路公交车调整后首末站为竹溪立交—北湖园艺路口;
取消埌东站、翡翠园、民族凤岭立交、荣和山水美地、民族青秀路口、石门森林公园、民族会展路口共7对公交站点停靠。
政府官网公布的调整理由为,目前该线路的出行需求,主要集中在朝阳广场至北湖吉兴路口段,南段截短至竹溪立交,减少与轨道1号线重复率,缩短线路里程,提升线路运行效率。
▲相关信息(南宁政府官网)
不得不说,6路真的没落了。
曾经的6路车,算得上是白马公交的“明星公交线路”。
它从北湖一路向南向东,横跨北湖、朝阳、埌东几大人流密集的城区,即便不常乘坐6路车的南宁人,都会对它眼熟。
6路的骄傲不止在于它的高曝光率,还在于它的高人气。
▲曾经的6路公交车(网络)
过去,它从埌东客运站始发,许多人由外地乘车到南宁,一落地便会乘坐6路车进城。它常常从始发站就开始“爆满”,而且一路满座直至终点站。
其一度成为南宁客流量排名前列的公交线路之一,也因此总能成为南宁首批换新车的公交线路。例如,在南宁推进公交线路全空调化升级初期,6路便是较早升级为空调线路的。
除了6路车外,改线缩水的“明星线路”,还有76路公交车。

曾经76路,2小时穿越城市东西
无独有偶,这两年,被迫改线的还有76路公交车。
2023年1月,南宁官方发布《关于同意南宁白马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调整76路公交线路的批复》。
▲相关信息(南宁政府官网)
调整后的76路,由西乡塘站始发,途经大学路、北大路、江北大道、民族大道、东葛路、滨湖北路、祥宾路、金湖北路、金洲路、民族大道至民族会展路口终点。
▲如今的76路公交车
在原有的路线基础上,76路车减少了站点,终点站也由埌东站调整为民族会展路口站。
与许多曾在南宁读大学的人一样,76路车承载着我的青春与曾经的梦想。
时隔多年后,7月22日,我带着怀念之心,再次坐上了开往大学东路的76路公交车。
还记得当年,没有地铁1号线,埌东站周边也没那么繁华。
在大学东路沿线求学的学子们,想要往返埌东客运站,花2块钱乘坐76路公交,是性价比最高的出行方式。
▲2018年的76路公交站点(网络)
从老家坐大巴到南宁,在埌东客运站一落脚就得赶紧去公交站台抢座。
抢不到座位的,便只能一路站到远在城市另一头的西乡塘。这一站,很有可能得2个多小时。
若在今天,这样的时长,乘坐动车都快能直达桂林。
▲曾经的76路公交车
如今的76路车,看不到当年的拥挤;全程空调,乘坐起来也更为舒适。
我从民族会展路口站,乘坐到广西大学站。
一路上,从新城区穿越老城区,上车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多数时候,车里都有空位。
车厢里很干净,没有异味;开车的女司机,车子开得很稳。全程坐下来,大约花了1小时20分钟。
▲如今的76路公交车
对于我来说,这样的耗时已很难适应了。与许多人一样,无论是驾车,还是乘坐地铁,我已经习惯了快速通达各个城区。
于是返程时,同样的乘车区间,我选择了坐地铁,从广西大学站到会展中心站,只花了25分钟。

当年挤不上,如今随便坐
除了6路、76路公交车外,在南宁,曾经辉煌的公交线路还有8路、西专/大站快车、55路等。它们有的改线、有的停运,那些曾经挤不上的公交车,如今可以随便坐。
曾承载着无数人的通勤记忆的公交车,在轨道交通、私家车、共享出行等多重“夹击”下,路线不断优化。
一则,客流量大幅下降。
以南宁白马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为例,2016年随地铁的开通,该公司的76、83、6路等路线,客流减少了40%,后逐年下降10~20%左右。
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南宁市日均客流量为70万人次;至2022年日均客运量降至49.19万人次。直至2023年底,南宁日均公交客流量才回升至60.26万人次。
▲南宁的公交车
二则,不少老线路停运、改线。
近几年,南宁公交线路不断调整。许多路途较长的老线路都已改线收缩,甚至停运。取而代之的是在地铁延伸不到的区域,增加了地铁快巴等短途公交线路。
三则,乘客偏老年人。
与许多城市一样,南宁的公交线路,越来越像“老年专线”,免费乘车、优惠乘车的比例大幅增加。这意味着公交行业需“另谋生路”。
据悉,南宁市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今年5月正式上线。该平台推出的护学专线、通勤专线、高校专线及临时用车等多样化服务模式,解决了传统公交难以打通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这大概率是南宁公交新的盈利机会。
▲相关报道(南宁日报)
而外地,也有不少公交公司“自救”的案例。
例如近日,郑州公交因“白天拉人,晚上拉快递”的举动出圈。据悉,郑州公交与河南顺丰合作,利用公交车辆富余空间,如夜间停运车辆、非高峰时段车辆、特定线路,进行小件、高时效、同城急件的运输试点。
▲相关信息(大河报豫视频)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公交都是城市的神经末梢。只不过,它从过去简单粗暴的运输工具,变成如今的城市服务产品。
从南宁公交的转变,可以看出,公交这个行业正在努力地适应时代的变化。

“线王”衰落的背后,交通网络快速崛起
虽然曾经的“明星公交”和“线王”客流量已不如当年,但这背后正好映射着全新的交通网络快速崛起。如今的轨道交通触达南宁各大城区,更加高效更加便捷。
公交车已不是公共交通的唯一选择,但不得不说,与从前相比,现在的公交车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2021年,南宁推出公交换乘票价优惠政策,放宽了市民乘坐公交的优惠范围。
▲相关信息(南宁市交通运输局)
例如,一名成年乘客可免费携带1名身高1.3米以下(含1.3米)的儿童乘坐南宁市常规公交线路;广西户籍的70周岁以上(含)老年人凭居民身份证、《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证》或经注册验证的南宁市市民卡刷卡可免费乘坐南宁市常规公交线路等。
▲特定人群公共交通优惠方案(南国早报)
除了优惠乘车外,如今的南宁公交归轨道管理,下载app便可实现地铁、公交一码出行。同时,通过小程序还能查询公交线路,看到公交车次的等待和发车状态,十分方便。
▲掌上公交小程序
同时,南宁公交线路的优化,主打“听劝”。
去年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收到25条建议,其中21条被部分或全部采纳。
今年,南宁政府官网上,分别于4月和7月,公布了两批关于南宁今年公交线路优化的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
▲相关信息(南宁政府官网)
▲相关信息(南宁政府官网)
方案中显示,今年第一批拟调整公交线路有30条。
新增50路区间、赏花专线1、赏花专线2、旅游2路区间、金湖广场的巴等5条线路,优化调整线路21条,取消线路4条。其中,优化调整的线路就包括上文提到的6路。
▲相关信息(南宁政府官网)
第二次拟调整公交线路有36条。
其中,新增线路9条,优化调整线路24条,取消线路3条。新增线路大多为地铁快巴。
▲相关信息(南宁政府官网)
不难发现,传统的公交线路正在加速优化,而地铁快巴、的巴、旅游专线等“新型公交”,正在逐步推广,填补城市中公交和轨道交通的“盲区”。
▲南宁地铁快巴
▲南宁的巴(南宁日报)
甚至,已经停运多年的公交线路,都有可能因新的使命,被再次重启。
有媒体报道,今年5月,2路公交车在停运8年后重启运营,以“文旅专线·时光巴士”的新面貌回归,同时2路公交车还为刀郎2025南宁演唱会歌迷出行服务,打了一手漂亮的情怀牌。
▲重新运营的2路公交车(南宁新闻网)
2路公交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营。它见证了友爱路的繁华、中山路的烟火,承载着几代南宁人的出行记忆。
不少南宁人感慨,没想到还能看到2路公交重启的一天。
由此可见,当城市公交的公益底色和市场活力找到平衡支点的时候,公交的困境便不再是时代的眼泪,反而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温度载体,发挥着它的新作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