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新规出台,明确责任划分,数据存储更安全

最近工信部出了个《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征求意见稿,把L2级辅助驾驶的安全规范摆到台面上来了。这事儿乍一听挺专业、离咱们普通人远,其实说白了,跟每一个坐车、开车、买车的人息息相关。为啥?因为这就是在直接规定今后路上那些能“自己跑一段”的车,到底能怎么做、不能怎么来。你买不买?开不开心?安不安全?全给你管起来了。

先抛个问题,现在路上这么多会自己跟着车跑、转弯变道还提醒你的车,到底是让我们更轻松了,还是给安全平添了新的麻烦?看起来,大家都说智能,实际出了事媒体总爆一句“驾驶员错误操作、依赖系统”,这到底怪谁?是咱们不会用,还是厂家宣传过头,其实某些功能没那么牛牛?

智能汽车新规出台,明确责任划分,数据存储更安全-有驾

我觉得啊,这标准真不是多余。先问大家,咱买车会不会图那个“黑科技”?什么“辅助驾驶、自动巡航”,宣传册写得天花乱坠,但厂家真说清楚过吗:辅助驾驶不是无人驾驶,你双手该在方向盘上还是得老老实实握住,眼睛还得看着路,短暂松手“花式潇洒”一回,万一出点啥事,责任还真不一定在车。车厂广告天天让你觉得“这车会自己跑”,一上手才发现,自己不上心,它还能“罢工”给你看呢。

智能汽车新规出台,明确责任划分,数据存储更安全-有驾
智能汽车新规出台,明确责任划分,数据存储更安全-有驾

而征求意见稿里面最扎眼的,莫过于所谓的“多次脱离方向盘,禁用系统至少30分钟”。也就是说,你要经常性地“放飞自我”、把控制权交给机器,系统立马让你下岗30分钟。为什么要这样?道理也很直白——先进的辅助驾驶不是给那些不想开车,只想摸鱼的人准备的。这玩意只是辅助,是个安全助手,不是让你懒人靠枕。现在有多少老司机“解放双手”,顺便刷个手机,甚至睡上一觉,系统能判断到你离岗了,马上警告、报警,连喊带叫你都不理,干脆直接让你“下线”,不让你用!

咱再想一想,“视线脱离、手部脱离”不就是现成的安全提示?你得双管齐下,不然搞个假方向盘“蒙混过关”怎么办?系统还能区分你是小憩还是正溜号,真遇险,行不行?这些看似琐碎的机制,其实就是让你时时处处记得:人始终是这辆车的真正驾驶员,哪怕你坐在高科技包裹的驾驶舱里,也别想着甩锅给AI。

有人会问,真遇到事故这账怎么算?过去要么驾驶员说“我以为它能自己避让”,要么厂家挤牙膏,系统究竟“帮了哪个倒忙”谁也说不清。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数据记录要存在车上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出了啥事,一查到底,车的硬盘里全有根有据。谁脱了手,谁闭了眼,谁瞎操作,一查数据哪怕想赖都赖不了。监管部门打算让一切都有据可查,再也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种糊涂账。

你说这玩意儿是不是得有国标?别看现在电动智能车卷得厉害,大家老以为有钱就是任性,连安全都能花钱“买放心”。但事实恰恰相反,越是新技术上车越不能没规矩、没底线。标准一旦强制了,好处大得很:企业吹牛要收敛,消费者糊涂账少了,路上安全指数水涨船高。你要用辅助驾驶,得先培训,系统什么时候该开,什么时候该抢夺方向盘,说明全有,咱别再搞“看说明书缓不过劲儿”那种尴尬。

换个角度,某些厂家就是喜欢模糊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边界,宣传得跟真能“撒手不管”似的。真这么牛,怎么不自己出门验收去?出事了还要拉着用户坐“背锅席”。现在制度一绑死,企业还敢忽悠说自己是“全自动”就不挨罚?想都别想!标准里规定得一清二楚,别想偷换概念,“辅助”就是辅助,你的手不能松,眼不能闭,出了状况你就是第一责任人。以后路遇新车,哪个厂还敢不说清楚辅助驾驶的底线和边界,营销话术都得温柔不少。

再说,有了数据记录的国家标准,等于给出了事故责任认定的锦囊。像过去那些事故现场,驾驶员和厂商责任扯不清,规定全写进标准,数据说了算。你从容心安地用了辅助,厂商也不用再扯皮,说到底,谁该负责谁负责,法律层面能一锤定音,不留后患。

而且我注意到,标准里还有“场地试验、道路试验”等多层评价环节。啥意思?要让你新出的辅助驾驶真上路,先得过几关:场地试好了,道路试不行?别上路坑人,安分守己先打磨两年。以前看见某些车“公路跑测试”,开着一出问题,锅甩给软件,甩来甩去还是用户兜底。现在,有了评价体系,技术不过关谁也别想蒙混过关,老老实实修好、补齐再上街。

有人肯定要说,这样会不会打击行业创新积极性,大家都怕出事,干脆不搞了?你可拉倒吧,真正的创新和安全从来就不是死对头。没规矩的创新只能叫瞎闹腾,摔了跟头只能怪你自己。技术进步和行业标准是相辅相成的,有标准,创新有方向,企业有动力只会跑得更快。看看手机、电动车刚出来那几年,也是野蛮生长,大家闹腾半天最后还是得一锤定音、统一标准,才能让“真金”留下,“浮夸”被枪毙。

咱们再接地气问一句,安全归安全,车价会不会涨?有这层技术壁垒,是不是又成了高端车专属?其实标准这玩意本意就是把门槛拉高,让大家都往同一个平台走。最初可能会让某些小厂车没法随便糊弄、卖得便宜了,但是你得相信,只要全行业把底线稳住了,最终还是好事。到你我买车那会,大家的车都有合规的安全机制,而不是只拼价格。你买个6万块的新能源小车,安全不会比隔壁30万低到哪去,至少底线守住了。

还有一些人担心,大数据系牢了,是不是又更多监控?会不会泄露隐私?你放心,新标准规定数据储存在车上不是云端,权威机构调取,没事谁也查不到你的私人信息,出了事故才会用。安全和隐私并不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事,关键看制度设计合理不合理。其实真到了有争议的时候,这种数据反而是你澄清清白的最好证明。

新规出来以后,最开心的其实还是老百姓。你看,现在街头巷尾汽车越来越多,辅助驾驶也变得普及,如果一不留神出现技术漏洞,天天上新闻,大家谁还敢放心大胆买车?有了国家层面的标准、测试和严格监管,至少我们买车用车就安心多了。说到底,技术不应该成安全的对立面,而是应该成为守护安全的新利器。

最后我也想问问大家,你们到底喜欢的是“炫技”的新科技,还是开车时心里踏实的感觉?如果给你们选,是喜欢汽车厂商“画大饼”,还是把丑话说在前面,玩得起就用,用不好你别作死?新国标出台,也许给企业、用户都立了更多规矩,但归根到底,这样的安全红线拉得牢牢的,对谁都不是坏事。与其被新技术欺骗和操控,不如被规矩保护。这道理,你说是不是?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