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B级车销量榜单一出,数字就挺扎眼的。销量破万的车型整整11台,传统燃油和新能源叫板的劲儿真大。有朋友昨天跟我说:这新能源车卖得这么好,是不是意味着燃油车快没戏了?我当时没答,他话里话外都有道理,可也没那么绝对。
先说销量吧,大众帕萨特8月卖了1.8万辆(体感,样本有限),拿第一没啥悬念。紧跟着特斯拉Model 3卖了1.7万,迈腾也差不多1.7万出头。你看,这里面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基本打成平手,谁也没能完全碾压谁。这也挺有意思,传统车企的底盘厚实,品牌力强,依旧是稳定军;新能源的技术和智能配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说白了,新能源车现在是年轻人的新宠,燃油车更像是老油条。
比亚迪这两款车秦L DM和海豹06 DM销量爆表,分别卖了2.31万和2.54万(估算,销售端感知)。插混和纯电的搭配很巧妙,秦L DM插电混动,用电成本低,假设每天通勤30公里,电费一个月不到100块钱,算我这笔临场小计算,相比燃油车平均油费翻一倍还不止。海豹06续航能跑600公里以上,这点数据是真的吸引人,尤其冬天表现还算靠谱(体感)。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同是1.8万左右价位的帕萨特和特斯拉Model 3,开起来有明显不一样。帕萨特给人的感觉是老练稳重,坐姿高,车内空间相当宽敞;Model 3则更像科技感十足的小玩意,方向盘轻盈,仪表简洁到极致,完全符合极简未来感的调调。不同的人会喜欢不同风格,但你拿来家用,体感上,帕萨特的舒适性和隔音表现明显占优,适合一家人长途旅行;Model 3省钱又先进,但冬天加热下来电耗真不小,续航会缩水,这点老车主常抱怨。
有人问我,燃油车里赶场的代表怎么还有凯美瑞和雅阁。这两款车都很经典,但销量差距不小。凯美瑞卖了1.55万辆,雅阁只卖了1.19万。我猜原因之一是,雅阁最近几年更新太慢,智能配置跟不上节奏,内饰设计老旧,年轻人不买账;凯美瑞倒是坚持自己的低调省油路线,老车主忠诚度还挺高。我之前说过雅阁会回潮,现在说得大了,事实证明它还是得加把劲儿,智能化不跟上,销量很难起色。
豪华车方面也现出了点变化。宝马3系和奔驰C级销量都差不多在1.2万左右,算是稳定发挥,但奥迪A4L只卖了7185辆,排12名。区别主要还是品牌调性和定价,宝马和奔驰在驾驶体验和用户口碑上占优;奥迪这几年产品力下滑,且内饰设计没太大突破,年轻消费者流失严重。销售跟我聊过,客户对奥迪的期待越来越高,但现实给不了足够惊喜,尴尬。
红旗H5能卖1.18万,亚洲龙也有1万,这俩销量还算体面。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为什么红旗H5还能保持这个水准?有人分析说,是国人对自主品牌的认同感在提升,加上价格实惠、配置丰富,但这段先按下不表,得慢慢观察。
君威的销量才3695,排了第19名,严重萎缩让人叹气。凯迪拉克CT5、沃尔沃S60销量也很一般,好像都快被市场边缘化了。咋回事?我猜里边有一部分是豪华品牌定位和中国消费者需求脱节了,同时价格和服务还没拉开明显优势。你说这些车还有翻盘的可能不?我倒觉得得靠升级智能化配置和新能源转型。毕竟现在这个趋势很明显。
给你们个生活中能懂的比喻,供应链就像你家厨房的冰箱和储藏柜,研发就是厨师对菜谱的打磨。传统燃油车就是老厨师,材料供应稳定,菜色常来常往;新能源车像新派厨师,花样多,要求材料新鲜,要控制调味比例,一点差错就影响口感。这厨房换了新菜单,老厨师和新厨师必得互相适应,不然就做不好饭。车企面临的供应链问题大多是材料搞不齐,芯片缺失,动力电池爆仓,延误了研发进度,产品交付可能滞后。这说明啥?研发计划和市场需求之间难免有些小摩擦,尤其在转型期。
我刚才说新能源车市场占主流,那其实也要打个折扣。电池成本还没到完全合理阶段,换电和快充网点普及也有盲区,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觉得电动车的真实日常成本能比燃油车低多少?我估算,一般城市里开,综合计算每公里能便宜个30%~50%(体感有限,样本少),但长途尤其冬天环境里,成本优势会被打折不少。
未来B级车市场到底会怎么走?新能源车能一直这么猛吗?传统车企的坚守会不会带来绝地反击?我也没有答案,只能说,这一切都在不断变化。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开新能源车的,路上慢慢多了不少盯仪表看续航的小动作?我今天在车里就看见隔壁车主使劲点大屏幕查询剩余电量,那种紧张和期待交织的眼神很有意思。车,变成了不止交通工具的东西了,甚至带点smart的焦虑感。你咋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