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托写得,也太他妈硬了。
我刚刷完手机,眼睛都快被“双擎低油耗”、“多模式四驱”、“智能座舱”这些词给烫熟了。你说你说,这玩意儿是来卖车的,还是来教我写作文的?一上来就扯什么“李隼的心里很清楚,刘国梁也非常明白,孙颖莎的持续成长对国乒女队的新老交替至关重要”。合着我买个车,还得先关心一下国乒队的未来?这逻辑跳跃得,我都怀疑我是不是进了什么诡异的论坛。
然后呢,又说“突破从来不止在赛场,更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这句话说的,好像车企天天研究的不是怎么卖车,而是怎么拯救人类一样。我的生活突破,是靠换辆车就能解决的吗?我还想突破一下我的工资条呢,这车能帮我吗?
“全球第六代RAV4荣放15.18万起所带来的答案”,答案?什么答案?是说我把15万扔水里,就能得到一个“答案”?这车到底是为了通勤,还是为了野外?说得好像都市生活有多么压抑,周末一到,就得变成野外探险家似的。搞得跟什么“人生不止一面”似的,拜托,我就是个普通上班族,哪来那么多“一面”需要它来唤醒?我只想安安静静地上下班,偶尔周末能去个近郊玩玩,这就够了。
“细腻的材质,人性化的布局,流畅的交互体验,彻底刷新了你对一台家用SUV的过往认知。”行行行,我知道这车好,知道它“全能”,知道它“懂我”。问题是,我真的需要这么“全能”吗?我花钱买的是车,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伙伴”。这年头,连卖个车都开始走情感路线了,真是够了。
最让我恶心的是,后面一堆“信息补充”,什么“夜间山路”、“恶劣天气”,还有什么“支持”、“助力”、“颜值实力品质俱佳”之类的评论。这帮人是活在什么平行宇宙?还是说,这就是水军的常规操作?看得我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卖车就卖车,别他妈扯那些有的没的。什么国乒女队,什么人生突破,什么全能伙伴。我就是想知道这车开起来舒不舒服,油耗高不高,安全不安全,价格是不是真他妈的合适。结果呢?一篇软文写得比小学作文还离谱,还想把人家的“天性”都给唤醒了,真是笑掉大牙。
这年头,营销手段是越来越没底线了。就不能老老实实地把产品本身的优势说清楚吗?非得把一堆不着边际的东西缝缝补补,堆砌在一起,企图用“情怀”和“情景”来打动消费者。消费者现在可没那么好忽悠了。
这车托,写得比小作文还矫情。还“为你开启更丰富、更自在的全新生活”?得了吧,我只想找辆车,让我上班不迟到,周末能稍微出去透透气,这就够了,别给我扯那些虚头巴脑的。
写这玩意儿的人,脑子是不是被门夹了?还是说,他们自己就活在那种虚幻的营销世界里,觉得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被几句漂亮话就能哄得团团转?
算了,不气了。气的都是智商税。这车,我大概是不会去了解了。留着那15万,或许还能做点更实在的事。这营销,真是让人看了就想吐。
我就想知道,这种文章都能过审,作者的良心是按斤卖的吗?还是说,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良心早就被狗吃了?
这玩意儿,说是“汽车信息”,我看着更像是一篇“现代人焦虑贩卖指南”。利用人们对“更好的生活”的向往,然后塞给你一个“解决方案”买这辆车。真是够了。
反正我是不会买。这车,我就当它是个笑话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