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身价千亿的老板,就发了个爱心表情,一堆人就嗷嗷地冲去订车了?” 我朋友刷着手机,一脸的不解和“这世界疯了”的表情。
这事儿还真就这么玄乎。雷军那个简单的“爱心”表情包,背后是小米汽车八月份又交出了三万多台车的成绩单。说实话,这数字现在在新能源圈子里,不算什么能吓死人的顶天数据。但可怕的地方在于,这是他们连续第二个月做到了。一次是运气,两次……那就是实力了,而且是那种让你后背发凉的实力。
几个月前,大家提起小米造车,不还都是一副看热闹的心态吗?总觉得一个做手机的,跑来造车这么重的资产,不就是玩票么,等着看他什么时候把底裤都赔掉。结果呢,先是一台SU7出来,样子好看,性能能打,直接把市场给砸了个坑。当时很多人还嘴硬,说这不就是靠着米粉的情怀和雷军个人的名气嘛,等第一波订单消化完,肯定就歇菜了。
可八月份的数据出来,这帮人的脸估计都肿了。因为这次的主角,悄悄换成了新上的那台SUV,叫YU7。这才是小米真正阴险的一步棋。SU7像个穿着礼服的先锋,负责在晚宴上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告诉大家“我来了”。而YU7,这个貌不惊人的家伙,则穿着工装,直接冲进市场后厨,开始抢占最大最肥的那块肉——中国的家庭用车市场。懂车帝那边的数据挺有意思,YU7的周销量从刚开始的两千多,一路爬到快四千,那条线,比很多人的心电图都陡。这就是在告诉你,小米不是来交个朋友的,是来抢地盘的。
当然了,光有产品也不行。很多人没想明白,小米凭什么能这么快?它的优势根本不在车间里,而是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比如,他们开店的速度。八月开了18家,九月计划开32家,这种铺法,哪家新势力见过?这不叫卖车,这叫占领。他们把卖手机那套“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当别的牌子还在一线城市卷生卷死的时候,小米的店已经开到唐山、泰州这些地方去了。
还有更深的一层。小米的用户,很多都是从第一台小米手机、第一个小米手环开始,家里早就被小米的各种设备给“绑架”了。现在,这套系统无缝衔接到了车上,那种体验的顺滑感,是其他车企花再多钱也买不来的。这是一种惯性,一种深入骨髓的品牌依赖。所以你看,雷军根本不需要天天开发布会,他只需要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像个邻家大叔一样分享一下喜悦,就能调动起千万米粉的情绪。这种力量,是花多少广告费都换不来的。
所以,现在再看雷军那个爱心表情,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庆祝,那是一次精准的“心理操控”。他在告诉市场:我的第二张牌,打出来了,而且打赢了。也在告诉竞争对手:你们还在研究我第一款车的时候,我的大部队已经悄悄包抄你们的后路了。
现在行业里估计都挺紧张的。以前大家打价格战,你降八千,我降一万,虽然肉疼,但好歹规则都懂。小米进来,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他用粉丝经济、用生态系统、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效率在打,这仗就变得不好打了。
说到底,小米汽车的成功,与其说是产品的胜利,不如说是小米模式的胜利。这套模式能不能一直笑到最后,现在谁也不敢说。毕竟,造车是个长跑,供应链、质量控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致命的。但至少在开局这一年,雷军确实把所有人都给上了一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