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B级燃油车大洗牌,凯美瑞逆袭迈腾,雅阁为何难再回巅峰?
雨下了一整夜。周一早上出门,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打伞,邻居老李拎着保温杯路过,说他新提的帕萨特后备箱真能装,上周末全家去郊游,一堆零食和折叠椅都塞进去了。顺手,他又吐槽了句:“你们年轻人喜欢新能源,我还是信得过油车。”
其实这话最近听得不少。尤其是6月B级燃油车销量榜出来以后——那几个熟面孔,又一次刷屏了朋友圈。
凯美瑞、迈腾、帕萨特,这仨还是轮流坐庄。不过这次有点意思:凯美瑞微弱优势反超迈腾,两辆的差距,说起来也就停车场多走几步的事儿。但终究是冠军换人了。
翻开数据,6089辆,对比6087辆。这种“胶着”感,好像小时候跟表弟抢遥控器,一不留神就被对方先按到台。旁边帕萨特,也没闲着,这个月直接冲进6000+俱乐部,把“一线梯队”的座位坐稳了。
身边选车的人纠结啥?我妹夫前阵子刚买迈腾,他说自己常跑长途,“电桩不是哪都有,加个油省心。”倒是朋友小赵选的是帕萨特,“外观够气派,谈客户见面不掉链子,还以为会很费油,其实也能接受。”
价格战今年特别明显。我陪同事去看凯美瑞时,人家销售张口就是“优惠三万多”,主力车型裸价奔16万去了。这么一来,不少原本只敢看看卡罗拉的人,都琢磨是不是可以咬咬牙上B级。而且现在迈腾和帕萨特之间差价越来越小,就3000块左右,你喜欢运动点还是商务范,各取所需。
我记得5月份还有人在说混动才是趋势,可真到掏钱的时候,大部分家庭用户和公司采购还是偏向这些合资燃油B级。一方面机械成熟耐用;另一方面维修保养成本低,不容易出岔子。有些东西,看似落伍,其实就是踏实靠谱罢了。
雅阁这回有点尴尬,只排第四名,而且销量还滑了一下。有网友吐槽它智能化配置太慢半拍——连CarPlay都没支持,让不少年轻人直摇头。我高中同学李哥去年买的雅阁,他自己承认动力平顺、省油,但内饰科技感确实跟不上节奏。“当初想着省心,现在偶尔想连个手机导航都麻烦。”他说完还笑:“早知道这样,当时应该再等等。”
亚洲龙本来定位高端一点,但因为定价太谨慎,被消费者当成“贵版凯美瑞”,性价比吃亏。这回榜单里,它已经掉到第六名,有点可惜。本田天籁倒是在第九守住阵地,一位杭州王姐分享经验:“座椅软是真的舒服,就是隔音一般,不过我们家自驾游用下来很满意。”
至于豪华品牌,那几位也是各显神通。宝马3系靠运动标签抓住不少年轻用户;奔驰C则更多依赖品牌号召力撑门面,目前还能挤进前七的位置。而奥迪A4L虽然终端价格已经跌破24万,却始终甩不开红旗H5——后者配置更丰富、豪华感更强,在第八名站稳脚跟。
二线阵营竞争激烈,从11名往后一路卷到底。别克君越/君威组合,为冲销量把价格压到了15万上下。我成都的小张前两天刚提君威,本来冲动力来的,看见优惠幅度这么大还有些失落:“感觉买早一步就亏几千块……”但即便如此,这对兄弟俩每周也只是勉强破千而已,很难重返主流视野。
蒙迪欧呢,也是徘徊在千辆线上晃荡。不如以前风光,那时候马路上一排蓝色蒙迪欧,现在想找都难碰上两台并排停着。同样处境还有CT5,上周996辆。“外观挺酷,就是语音系统反应慢,”有老铁试驾完直摇头,“聊一句半天才答复,比微信回复速度还慢。”
沃尔沃S60卖575台,被智驾短板拖累。不少潜在客户转投国产新能源阵营,再加上宣传力度有限,自然压力山大。从数据来看,他们已经快成“边缘角色”——一天卖不过别人一星期量,也算现实无奈吧。
自主品牌这一块,在传统燃油B级市场存在感稀薄。今年除了新能源车型,比如比亚迪汉这样的20万元档产品火热之外,很难看到自主厂商杀入前三甚至前十行列。在合资圈里厮杀,是另一种江湖味道,有自己的规则与默契,不是谁都能插足分羹的局面。
最后忍不住唠叨一句:虽然新能源声势浩大,但理性消费者对于稳定、省心、安全性的需求一直没变。有时候潮水退去,还得靠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老将继续撑场子。如果让我爸再换一次车,他估计照样不会考虑什么花哨配置,只认准皮实耐用好修理。他总念叨一句话,“开出去别丢份儿,用起来别添堵。”简单,却戳中很多人的购车心理吧?
今天天气闷热,下班准备带爸妈吃顿饭。他们问起新出的那批热门轿车,我脑海里又浮现那些曾经试驾过的大沙发座椅,还有高速巡航时窗外呼啸而过的一幕幕……生活嘛,总归绕不开一台让你安心的大空间轿车,无论时代怎么变,总有人需要它陪伴走远路,你说是不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