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身份象征,如今销量腰斩,进口豪车市场为何失去魔力?

又到了一年一度车圈大戏上演的时候,不过今年这场“进口豪车秀”,好像把观众的热情给生生浇了盆冷水。

搁以往,能买进口车的,这钱包都不是一般的鼓,走到哪都能扯着嗓子喊一句“老子开路虎、保时捷,低头干嘛?看车啊!”可现在,数据眼睁睁摆在这儿,连路虎揽胜的屁股都捂不住了!

不是我危言耸听,今年上半年全国进口车销量直接断了腰,才卖出22万辆,比去年来说砍掉三成,这数据要搁在股票上,股民早集体哀嚎了。

咱们先别着急分析,先问自己一句——买进口豪车这事,怎么就忽然变得冷清起来?

最有意思的是,今年的销冠竟然落在了路虎揽胜头上,这车向来不是大众产品,顶配卖379万多,还不包括你爱定啥颜色就有啥颜色、连座椅面料都能私人订制,说直白点,买得起的本就是手里不差钱的主儿。

结果,连这么壕气冲天的车型都比去年跌一成多,这剧情啊,步步紧逼,哪有以前“豪车标=社会地位”的气势?

要说日本车依旧打着“省心、保值、耐用”的金字招牌,销量还是最高的,可就算这样,也跌了快两成。

德国那帮“工业骄傲”们,销量更是一泻千里,跌到老母亲都不认识的地步——直接腰斩,还多跌出一些边角料。

德国人估计捶胸顿足:明明这车曾经是身份的门票,谁想到这么快就变成“滞销孤儿”?

美国和英国这边,也没啥脸面,竟然同样集体大跳水。

就只有斯洛伐克,悄咪咪涨了一点点,像在车圈里考了及格的后排同学,被老师表扬了一下,但全班大环境能好吗?

车型结构也体现不少玄机,轿车依然稳住阵脚,占了45%,但你发现没,四驱SUV也混上了大头,份额将近三分之一,大排量的“油老虎”们,直接被打入冷宫,掉了七成多,看来油门都不敢踩深,大家钱包还是兜不住。

真正让人目瞪口呆的地方在这儿,把电动车高端市场当成救命稻草的,估计已经全军覆没了,卖得更少,只占两成。

这还没算上,新政策来了之后会不会再补刀一下。

要说近年来守得最稳的还是雷克萨斯,上半年居然还逆势增长了8%,敢情人家不光能省油,牌子稳口碑好。

曾经身份象征,如今销量腰斩,进口豪车市场为何失去魔力?-有驾

而“老钱家族”奔驰、宝马、路虎、保时捷集体滑铁卢,尤其宝马,跌了整整63%,曾经的“开宝马、坐奔驰”,现在看都快成历史笑话了。

再来看超跑圈,迈凯伦烧起来了,翻了一倍多,但其他超跑品牌,宾利、法拉利这些牌子,也不抵挡得了跌势,两成起步。

曾经身份象征,如今销量腰斩,进口豪车市场为何失去魔力?-有驾

有趣的事是,人家迈凯伦属于很稀有的类型,销量再翻倍说实话,真不影响整体车市大盘。

保时捷的数据更扎心,全球营收下降6%,利润暴跌66%(这数字看了怕是要多喝两杯咖啡压惊),中国市场原本是他们的“最大票仓”,可落得个三连跌,线下门店要是挂块“曾经辉煌”的布条,我也不觉得奇怪。

三年前好歹还能卖出九万多辆,现在只有可怜的两万多,吓得经销商恨不得站街拉客。

路虎揽胜这边,虽然跌幅也挺大,但靠着一台能卖出一套房的钱,还是纹丝不动地守住销量宝座。

你说豪车市场到底为啥突然“挥泪斩马谡”?明面上看,有点像豪华外衣被揭开,露出了捉襟见肘的内核。

咱再往深里说,这波损伤可不是偶然:7月份刚刚开始新政策,90万以上的车必须多交一成消费税!

你想买个100万、200万辆的豪车?多掏几万到几十万现金,商家给你含泪算账,消费者更是默默转身退出舞台。

门槛降到了90万,进口车商家估计一起给“放大招”的政策喊了声谢谢,再叫几声“完了完了,该吃土了”好像也不过分。

还记得前些年进口豪华SUV简直满大街,谁家能摇下宝马五系、保时捷卡宴的玻璃,那都是“成功人士”小幅炫耀,全小区的保安大爷小心翼翼给你看门。

但现在这些品牌销量直线下降,市场冰点仿佛提前降临,路虎虽然还抗得住,但谁知道这抗多少年?

国产高端车趁势出来抢市场,仰望U8仅一出场动不动标价七八十万,要是以后国产高端冲着百万杀过去,谁还眼馋进口那点排量?

新能源这块也难,油老虎守不住,新晋“电王”也突然卖不动了,这要是搁以前,大家喊着换电车,现在直接变“谁都不买”。

怎么算都亏,车企自己算的账都不合。

新款揽胜SV听说刚上市卖了两台,试问一下,这真实性能真能让人买单吗?

整个市场就像急剧降温的澡堂,没了热气,泡的人也慢慢散了。

但这些都还算经济层面的“明伤”,更棘手的是消费理念的变迁。

这几年,豪车的光环逐渐消退,面子没以前厚了,尤其一线城市,停车位钻石价,车主还得担心随手一刮又多修几十万。

能花上百万买进口车的人,不会真差这点税,但他们更现实:品牌不再是信息差兑现的钱罐子,代步、舒适、智能、个性需求才是刚需。

再说车圈那股“消费降级”的劲头,眼睁睁看着身边人选国产,主打就是一个实用性和可控性。

国产高端硬生生做起来了,就是用高性价比和低后期维护成本,直冲你的钱包。

环肥燕瘦,自主品牌见高打高、见低就卷价格,大佬们卷得你来我往,各种广告投到哭爹喊娘……但很管用,掏钱的人是真下定决心。

买豪车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算计”:二手折价率和后期服务的天花板。

进口车落地就像买股票,一买就亏三成,二手市场一问能拍多高价,车商直接反问“你想太多了兄弟”。

反而国产高端,这两年残值坚挺,售后服务点遍地开花,修车保养省事、省钱,老百姓认了,愿意买单。

另一个有趣现象,进口豪车曾经的主要客户,本来就不是按需购买,而是为了突出的“身份象征”。

当这种象征逐渐淡化,尤其在年轻一代和新兴中产中的分量大为缩水,变成“谁还在乎标志、咱得过日子”的心理,实际购买动力跟着肉眼可见地土崩瓦解。

抛去品牌滤镜,你要问豪车到底值不值?有人甚至会说,真没必要,开一年保养换件,钱包的心在滴血,朋友圈的新鲜感早散光了。

现在税再一提,价格又升,别说普通人,大老板回头率都低了。

其实每一轮经济变动、消费升级,老品牌都被逼着要进化,就像打怪升级,技能得不断点。

路虎、保时捷这帮“贵族”,不肯接受新玩法,转型慢点,就只能被市场打回原形。

说到头,进口豪车市场的“集体掉队”,既有政策压力的“外力踹一脚”,又有消费认知的“内部断舍离”。

国产车趁虚而入不是偶然,抓住了年轻人和新中产的胃口,赚到的是真金白银。

原本独霸高台的豪华品牌们,是不是也该学学,甩掉傲慢的滤镜、别再躺着赚信息差的钱,真正了解新一代消费者想要啥了?

大风起兮,车市变。

不再是谁能挥霍,谁就能掌控市场。

你怎么看今年这波豪车大跌,有啥买车计划,小伙伴们都来聊聊呗!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