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买车以后有些事儿,总有人操碎了心,生怕你一步走错了坑里去?尤其是各种4S店跟车友之间流传的“汽车真理”,听上去头头是道,但用点常识琢磨一遍,好像都透着股糊弄味。怎么感觉汽车圈处处潜伏着套路呢?你看,“4S店不会明说的6大汽车谣言”,几乎90%的车主都被坑过,还真不是危言耸听。今天我就想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些“老生常谈”的秘密到底坑在哪儿,怎么才能不再当那个出头的“冤种”。
先说说加95号油比92号更省油还护车那套说辞吧。当初我身边不少人,刚买车都被4S店销售忽悠过:“您这车等级高,得加95啊!”你再一问,“那为啥我说明书上写的92?”店员眨眨眼:“95的品质高,对发动机好,92的会爆震。”说得跟揭密似的,搞得人不信都难。
但你翻一翻大多数家用车说明书,压缩比都在9-10之间,本就是设计给92用的。高标号汽油是好,但只能说适合高性能发动机。你低档普拉多、朗逸、轩逸这类家轿,天天加95,那不是“大补”反成“虚不受补”?我还真有同事,买92喝惯的车,硬灌了半年95,油钱没少花,还真多出点积碳——为啥,因为压缩比不高,点火温度上不来,残留物多了,反倒脏了。听完之后,我只能感叹一句:“花钱买教训,都是套路,憋信。”说到底,真要换油标儿,先看看说明书,别听人道听途说。
再来讲讲电动车充电时别洗澡,雨天充电等于找死。每年一到汛期,微信群、朋友圈都疯传“XX小区车主充电遭雷劈触电”的段子,图片配字,家长里短,能把胆儿小的吓得半个月不碰充电桩。真有那么邪乎吗?
你要了解下国家新出台的电动车安全标准,咱现在动辄IP67、IP68级防水,理论上一米深的水泡着半小时都无所谓,能漏电的概率,和被烧水壶劈着差不多。关键慢点说,有些人还愿意在雨里拿插头往插座怼,跟故意作死似的。其实这种极端环境也不过烧个保险。现代正规品牌电动车,只要接地保护继电器在,漏电检测、瞬间断电,能直接把潜在危险降到最低。反倒是一些老小区绑着楼道的野线,劣质插头才真有可能电到人。回头问问那些天天传谣的人,多少是亲眼见过?电动车品牌官方出的实验视频,我都看过,人站在水坑里插充电枪都没事,怎的到某些人嘴里就成了“别命不要了”的故事会?
有人可能问了,就你说的都安全,那为啥还有事故?这里你真得分清楚,事故往往都是人为违规、私拉乱接,跟正规充电枪、原厂安全措施八竿子打不着。最危险的反倒是图便宜装的杂牌充电器。唉,谣言止于常识,别都信。
还有一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二手车商收车一刀砍3万,这更是套路里的套路。我当年卖第一辆车,还真遇到过“杀价侠”:一进门就说行情不行、市场积压、库存大,张嘴就砍3万,感觉不让他们砍还是你心里有问题一样。到底是咋回事?其实二手车商吃的就是信息差,你一看平台标价觉得自家车能卖天价,人家二手商早摸透行情:新车优惠后比你想象的还低、你车还得整备、转手还有滞销和周转资金损耗,一道道算下来,人家能给个差不多价格都算仁至义尽。
有人说现在平台透明了,不也是一堆车商价相互踩?其实真正一手车一般就比新车便宜个10%-20%,剩下的“贱价回收”都是忽悠急售车主、信息闭塞的老哥。想卖出合适价格,最靠谱还是自己多查平台、自己挂售。市场价、出手速度、车况判断,一对比啥都心里有底。别遇事就认定“商贩都黑心”,其实“套路看得多,心就不容易软”。有些时候,信息差的便宜终归要自己去填。
谈到车漆不抛光等于慢性自杀,每年总有人在朋友圈发:“下午去做抛光,之前有细微划痕,全都闪亮了!”4S店保养项目里抛光是保留节目,材料讲得玄乎其玄,一次下来几百块,回头过两个月,车身爱擦哪哪又没光了。
我专门问过玩改装认识的一个钣金师傅,他开玩笑说:“你只要多抛上几次,漆离裸铁也就只差一纸之隔了。”本质上,抛光就是拿磨料把外层清漆磨薄,偶尔来一次确实细小伤口能隐去。但你三天两头去,就是拿30微米的清漆层和自己过不去。人家国外一年都不一定抛一次,就咱中国4S店生生把抛光说成必需品。真要图省心,懂得换种思路,贴个车衣一次性全包,也不用三天两头花小钱办大事,理顺了还美观省心不心疼。
再来说说那些年“车得热车”的家族遗训。东北的冬天,你动不动就能见到原地热车十分钟,师傅们坐在车里抽烟喝咖啡,不等水温表爬到一半下都不挪窝。问他为啥,人家一口咬定:“不热,发动机得坏!”可是你仔细查查发动机结构,尤其电喷时代以后,冷车启动根本不用久等。机油泵几秒全循环一遍,你要真喜欢搁哪儿怠工,唯一的结果就是油耗高,发动机积碳一茬又一茬,捷达王能被当成黑烟制造机真不是空穴来风。正确做法是,启动就慢走,2-3分钟自然水温就上来。有油车专家给我看他百万公里出租车维修记录,从没因为“冬天猛热车”干报过发动机。现在高科技装备越来越多,老观念那套早过时,咱还守着干啥?
还有一个掏空钱包的老生常谈,新车首保必须去4S店,不去厂家脱保。多少新人车主顶着压力认了——走不走都怕车坏坏了没人管。这事我经历过,一辆新车,去4S店保养,溢价都快顶得上两次“外面”全套了。其实咱们国家明文规定过,只要你在首保期内保养完,有正规维保记录和发票,厂方责任都得兜着,不分地点。4S店非要把客户拴在自家,用恐吓当营销手段,这才是本事所在。
就问一句:你买的车,钱都交了,还要不要花一大笔买安全感?人家也得靠售后吃饭,但钱得让你心甘情愿掏出来,不能靠“要挟”。
总结一下,这些经典汽车谣言之所以年年有人信,年年有人排队掏钱,根子就俩字:信息差。4S店不会直接告诉你的“坑”,本质上就是利用你的不确定、你对机械细节的不了解。时代变了,比谁信息渠道多,比谁看得明白。有问题翻翻说明书不丢人,自己天天琢磨琢磨比花冤枉钱强百倍。你买车是让日子更方便,不是把自己折腾成汽车大师——咱就是普通人,知道什么能信,知道哪些得多留一个心眼,这才是成熟车主的标志。
以后谁再忽悠你“必须这样才能省事”、谁一口咬定“不花钱准得坏”,能问问车友多问问老司机,自己头脑里有了数,啥坑也轮不到自己跳。到头来,你掏的钱、你花的时间,就是为了买个安稳开心——哪用被捆绑套路绑一辈子?汽车这点事,不用整明白全部细节,但记住大一条——常识走天下,要面子掏腰包,聪明人干聪明事。别再当冤种了,这年月,谁都不能随便被涮一遍。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