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打响第一枪,中国汽车遭针对!马克龙_ 我们不是保护主义

最近大家可能都听说了这么个事儿,法国总统马克龙站出来说,他们调整电动车补贴政策,绝对不是针对谁,更不是搞什么“保护主义”。

但另一边,咱们国内出口到欧洲的电动车,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压力。

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一边说着场面话,一边又悄悄使了绊子,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事儿要想看明白,咱们得把时间线拉长一点,从头说起,看看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欧洲这些老牌汽车强国都开始坐不住了。

法国打响第一枪,中国汽车遭针对!马克龙_ 我们不是保护主义-有驾

说实话,就在五六年前,要是有人跟你说国产车能把日本、德国车甩在身后,你可能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那时候咱们对国产车的印象,还停留在价格便宜、配置高,但总觉得在核心技术和品牌档次上差了那么点意思。

可谁能想到,这短短几年,整个汽车市场的风向变得这么快。

咱们先不谈别的,就看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

今年前四个月,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已经达到了193.7万辆,同比增长了6个百分点。

这个数字可能听着有点干,但换个说法大家就明白了:按照这个势头下去,我们全年的汽车出口量很可能要冲破640万辆大关。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过去几十年里一直霸占着全球汽车出口冠亚军宝座的日本和德国,现在都得跟在我们后面了。

我们,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这股浪潮里,跑在最前面的就是比亚迪。

这家公司现在简直是“开挂”一样的存在。

去年在海外卖了41万辆,已经让很多人惊掉下巴了,结果今年第一个季度,海外销量直接又暴涨了110%。

在新加坡这种过去被日系车牢牢控制的市场,比亚迪硬是把丰田给挤了下去,成了销量冠军。

在巴西,当很多国际品牌还在为销量发愁的时候,比亚迪自己的滚装船已经满载着一辆辆崭新的新能源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港口。

这种自己造车、自己用船运到全世界去卖的架势,展现的是一种全产业链的强大实力。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弯道超车”了,这简直是重新修了一条又宽又直的高速公路,然后自己定了新的交通规则。

在上海车展上,那些外国媒体和专家,围着比亚迪仰望那台能原地掉头的U8,长枪短炮地拍个不停,那眼神里的惊讶和震撼是装不出来的。

一位英国的汽车专家在参观完我们的自动化工厂后,直言不讳地说,这种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对德国的工厂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中国车能卖得好,不就是靠便宜吗?

法国打响第一枪,中国汽车遭针对!马克龙_ 我们不是保护主义-有驾

要是你现在还这么想,那可就真的落伍了。

靠低价抢市场的时代早就翻篇了,现在咱们凭的是真本事,是硬核的技术。

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是什么?

就是电池、电机、电控,我们常说的“三电”系统,这相当于汽车的心脏和大脑。

在全球跟这三样技术相关的专利排行榜上,前十名里,有七个都是咱们中国的企业。

这就是底气。

所以,当国外的视频博主把一辆比亚迪海豹的电池包拆开,发现里面的能量密度比他自己的特斯拉还要高出20%的时候,他才会那么震惊。

也正因为如此,那些过去总爱嘲笑我们造车“没质感”、“塑料感强”的日本媒体,现在基本都集体沉默了。

更有意思的是,听说德国的一些老牌车企,现在正偷偷地买我们的蔚来汽车回去,干嘛呢?

拆开来,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研究,搞“逆向研发”。

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几十年前,我们就是这么研究他们的桑塔纳的。

你看,这攻守之势,不知不觉间已经完全变了样。

咱们的优势是全方位的。

当欧洲的汽车巨头们还在小心翼翼地,想从燃油车先过渡到混合动力,再慢慢转向纯电的时候,我们这边,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都已经更新到第五代了。

当他们的车机系统还在被用户抱怨卡顿、反应慢的时候,我们十几万的车里,高通8155芯片、全域800伏快充、城市智能辅助驾驶这些功能,都快成标配了。

这种技术上的“代差”,已经不是靠一个车标、一段辉煌的历史就能轻易抹平的。

好了,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法国和马克龙的表态,就一切都清楚了。

面对中国汽车如此强劲的势头,你说欧洲人能不急吗?

自家的“后花园”快要被占领了,当然要想办法。

法国打响第一枪,中国汽车遭针对!马克龙_ 我们不是保护主义-有驾

但直接说“我不让你进来卖”,那就太明显了,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会授人以柄。

所以他们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

马克龙说,法国要改革电动汽车补贴政策,未来的补贴,要和一辆车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挂钩。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高大上?

为了环保,为了地球,谁能说个不字呢?

但玄机就藏在这个“碳足迹”的算法里。

它不仅算你开车时排不排碳,还要追溯到你这辆车在生产制造,甚至是从工厂运输到港口、再海运到法国的全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

这一招,可以说打得非常精准。

第一,咱们国家的能源结构里,目前火电的比例还是比欧洲高一些,这就意味着在生产环节,我们的“碳排放”得分就会比较低。

第二,一辆车从中国工厂下线,通过几万公里的远洋货轮运到法国马赛港,这个运输过程产生的碳排放,自然也要比一辆在法国或者德国本地生产的汽车要多得多。

这么一算下来,一辆技术再先进、价格再实惠的中国电动车,很可能因为“碳分”不达标,拿不到法国政府那高达几千欧元的购车补贴。

而一辆欧洲本地生产的车,哪怕技术没那么亮眼,却能轻松享受补贴。

这一加一减,我们汽车的价格优势就被大大削弱了。

所以你看,马克龙说“我们不是保护主义”,从字面上他没说错,因为这个标准对所有国家的车都一样。

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阳谋”,是利用规则,为自己的本土产业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贸易壁垒,比直接加关税要隐蔽得多,也“体面”得多。

不过,这种小动作真的能挡住中国汽车前进的步伐吗?

恐怕很难。

因为中国车企今天的强大,是在全世界最残酷、最“内卷”的市场里,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

国内有147个汽车品牌在激烈竞争,用长安汽车高管的话说,未来几年,绝大多数品牌都得倒下。

能在这种环境里杀出重围,并走向世界的,都是身经百战的“卷王”。

它们不仅有技术、有成本控制能力,更有对市场需求闪电般的反应速度。

从曼谷街头,打到的网约车十有八九挂着汉字标,司机还跟你夸充电比加油省一半钱;到匈牙利,我们的工厂里清一色的机器人手臂在高效地焊接车身;再到德国的租车行,居然会因为车队里没有比亚迪而被顾客投诉。

这些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真实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由中国力量深度参与并重新定义的新汽车时代,已经真真切切地到来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