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临近年底突然扔下“重磅糖果”,对燃油车松绑,把油车党高兴得跟过年一样,混动车主却一脸懵。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实这背后信号明明白白:国产发动机技术彻底出圈,充电基础设施短期内无解,油车的春天还远远没结束。
这波操作,估计北方兄弟们最能体会。“电动爹”去年冬天让多少人半路趴窝仇恨拉满,如今终于有政策出手,给油车正名。数据上看,燃油车表现出罕见的生命力——乘联会8月报告显示,燃油车出口连续逆势拉升,奇瑞一个月出口超5万辆直接刷新纪录。国产发动机更是争气,红旗H6用的4GC20TD发动机掏下了德国莱茵认证,44.3%热效率正在和丰田PK正面硬刚。反观日系车,4S店疯狂降价调戏消费者,卡罗拉价格都跌破8万还卖不过自主品牌,吉利星瑞等老对手火力全开。
掌控上游的还有长安,蓝鲸NE1.5T发动机折腾出业界壮举,在吉尼斯记载下连续工作550小时不熄火——等于从北京到广州来回三次都不带歇气。技术壁垒逐步被攻破,日系合资想两头捞便宜的时代已经过去。
混动车是不是就凉了?显然也没这么简单。工信部明文件保护混动车,2035年前买混动国家全免购置税,DM-i之类还能继续薅羊毛。但又有小字游戏:燃油车国七标准2024年上路,新车必须安装颗粒捕捉器、油耗线卡到百公里4升,合资车企估计要把测试台哭湿一片。
再看电车和充电桩,问题就更扎心。中电联最新数据直接摆上桌,中西部省市充电设施稀缺得让电动车主不敢出城。西藏平均500公里一个桩,新疆312国道“导航显示无充电设施”,堪比荒野求生。北京这样的特区,今年新建充电桩60%还是投在五环内,城郊昌平、密云排队两小时成常态。东北地区冬测零下30度,油车还能剩下八成续航,电车则直接“连腰带髋骨一块剁”,里程打对折还得祈祷天不更冷。
市场预判很现实,专家称2030年前燃油车保有量不会低于2亿。相关产业悄悄集结兵力,中石油在新疆兴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捕集线,这边厢环保派有话讲,那边厢传统产业链铁打不动。日德车企也改口风,大众马上抛24亿欧元投资在天津,为国产发动机加码。
别说南方电车党不服,广东省充电协会数据表明,珠三角充电桩利用率甚至不足30%,很多充电站比郊区停车场都冷清。上海新能源群里晚上十点以后充电费用直接三折,每公里甚至比混动车还便宜两毛钱。其实,国家思路很明确:两手都要硬,油车、电车必须“双丰收”,政策上灵活切换,产业上全面布局。
这场博弈,最郁闷的还数二手车商。瓜子二手车最新数据寒光闪闪,三年车龄电动车残值直接砍到45%,燃油车还能坚挺在65%。特斯拉Model 3二手价跌到轩逸水准,BBA纯电车型更惨,挂了半年没人接,眼看市场信心被连番击碎。
纵观全盘,工信部这波燃油车“加油续命”操作属实堪称教科书。既用技术升级堵上环保派的嘴,又用政策给产业链打强心针,还摇晃一下合资车企别再各种躺平混日子。结果是——宁德时代、比亚迪股价应声下跌,中石化逆势涨了3%。车市变得魔幻现实,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连老司机都侧目。
本质上,大道至简。中国汽车市场就是双轨并行,既想新能源弯道超车一局定江山,也不想让数亿燃油车主被时代赶下牌桌。政策、技术、市政配套、社会认知、企业战略齐头并进,局中人只有一条路,唯有适者才能生存。未来的车市,你以为的逻辑,全都没有终极答案。下一步棋走向如何,得看每位玩家的杀手锏。至于普通车主?反正油车、电车票都别丢,谁能跑得远、用得爽,谁就是赢家。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