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秦L DM-i上市首月订单破4.2万辆,那抹未央灰配色背后,藏着老司机都在默默算计的用车经济账
上周末在商场地下车库,远远瞄到一台秦L停在那儿,光线不算好,车身却泛着种说不清的质感。走近了才发现是新出的未央灰,这颜色有点意思——不是那种死板的水泥灰,也不是张扬的金属银,阴影里偏暖,灯光下又透着股冷劲儿。后来打听才知道,这配色首月订单占了37%,看来不少人跟我一样,被这股子“不声不响但挺有料”的劲儿给拿捏住了。
其实配色只是表面文章。真正让人琢磨的,是这代车把纯电续航拉到了128公里。你琢磨琢磨这个数字——北京三环到五环来回差不多三十公里,一周五天上班也就一百五。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可能真就能做到“周末充一次,工作日随便开”。我有个朋友王哥,之前开油车每个月光通勤就得七八百油钱,现在换了这车,一个月电费算下来不到一百块。当然了,这得看你家有没有充电桩,要是天天去外面快充,那账就不是这么算了。
跑长途的时候,这车的另一面才露出来。满油满电2148公里,这数字乍一看有点玄乎,但实际跑过的人都知道,节假日最怕的就是服务区排队。去年国庆我开燃油车从北京去成都,在陕西某个服务区排了四十分钟才加上油,那滋味真不想再来一次。这代秦L油箱加到55升,配上那个2.79升的亏电油耗——对,你没看错,亏电状态下百公里不到三升油——理论上北京直奔昆明中间就加一次油够了。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实际路况、驾驶习惯都会有影响,但至少给了你少进服务区的底气。
中控台的变化可能得坐进去才能体会。怀挡这东西以前都是高端车的标配,现在十万块的车也给你整上了。手不用离开方向盘就能换挡,刚开始可能觉得别扭,开个十来分钟就顺手了。最实在的是下面多出来的储物空间,女士包、水杯、充电线总算有地方放了,不用再塞到座椅下面。
智驾这块,比亚迪这次算是把高速辅助驾驶往下拉了个台阶。天神之眼C这套系统,京港澳高速上跑过几次,自动变道、过匝道基本能应付,虽然偶尔还得人工介入,但大部分时候确实能让右脚歇一歇。停车功能倒是挺实用,尤其那个车头泊入模式,碰上那种窄到怀疑人生的车位,让车自己折腾去,你在外面看着就行。
音响和座舱的升级说实话有点超预期。十二个扬声器配丹拿,这配置以前得二三十万的车才舍得给。周末带家人出去,小孩在后排连麦K歌,声音听着确实比普通车载音响厚实。手机地图直接拖拽到车机屏幕这个功能,头一次用的时候还挺惊讶——终于不用手动输地址了,这种小细节往往比大配置更戳人。
悬架方面,后四连杆独立悬架在这个价位段算是个稀罕物。过减速带的时候,后排乘客的体验明显比之前那代软和,碎石路上也不会弹得人七荤八素。当然了,跟豪华车比肯定还有差距,但在十万级别里,这舒适度已经对得起价钱了。
说到价钱,9.28万起这个数字大概是整件事最有意思的地方。车漆升级了、续航加长了、配置堆高了,价格反而没往上蹿。算笔账的话,一年跑两万公里,光油费就能省出四千多,三年下来一万多块钱,够再添点钱换个更好的配置了。OTA升级还在持续推送新功能,去年买的老车主也能享受到部分技术红利,这种“常用常新”的玩法,多少让车的保值率有了点保障。
市场反应大概最能说明问题——首月订单4.2万辆,其中六成是从合资品牌换过来的。这年头大家买车都精明着呢,性价比、实用性、后期成本,哪样都得掰扯清楚。秦L这代车把账算得明明白白摆在那儿,选不选就看你自己的用车场景合不合适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