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腾烧光84亿却无车产员工零食花费惊人引发热议

拜腾这档子事儿,说起来比电视剧还精彩。

先抛个数字炸弹给你:84亿人民币,差不多就是一座中等城市的GDP,咔嚓一下烧光了,可连台能开上路的车都没捣鼓出来。

别急,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回到2017年那个夏天,法兰克福车展现场,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拜腾高调喊着“中国特斯拉”,旁边投资人笑得跟中彩票似的,一个劲往里砸钱。

南京政府也甩出大礼包,土地、税收优惠啥都有,就差亲自帮忙打气了。

然而,这场资本狂欢背后,却藏着不少“内味儿”。

说起员工零食账单,有没有听过一年700万美元买零食?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是办公室还是甜品店?”

拜腾烧光84亿却无车产员工零食花费惊人引发热议-有驾

算下来,人均每天450块吃糖果饼干,你信吗?

有内部爆料说,公司北美总部300多人把办公室变成了免费自助餐厅——真不是吹,他们那阵仗让无数创业公司老板眼红又心疼。

这种“豪横”花销,不止是零食,还有德国进口烫金名片,每盒千元以上;上海体验店制服必须空运德国,一套几千块;慕尼黑门店找裁缝量身定制服装……细节控得简直像欧皇,但放在一家新能源企业,就是“哎呀妈呀,我的钱袋子呢?”

接着讲厂房和技术问题,更是一言难尽。

拜腾烧光84亿却无车产员工零食花费惊人引发热议-有驾

一块1200亩地的大工厂,从2019年盖好到2020年底关键生产线依然没搭建完成,要知道同行理想汽车早已开始规模化量产。

而拜腾三电系统全靠外包拼凑,核心技术一点底气都没有。

样车测试续航甚至不到理想的一半,这数据摆那儿,是尴尬还是悲催?

再扯管理层内部斗争,那简直可以拍宫廷剧了。

不足1000人的团队居然弄出29个副总裁,各派系互掐日常操作。

有位员工吐槽:“调整个屏幕位置要折磨42天、发37封邮件。”

这效率,比蜗牛爬还慢!

董事长毕福康坚持欧美市场优先,总裁戴雷死守国内,两条路线撕裂成悬崖式对峙,高层吵架频率堪比天天开演唱会。

从战略方向争论,到发布会发言顺序,都能搅得火药味十足。

拜腾烧光84亿却无车产员工零食花费惊人引发热议-有驾

“造车”变“造戏”的节奏走偏得很严重。

富士康曾经抱着救世主姿态投了2亿美元进来,本以为能扶一把,却发现整个项目漏洞百出、资料混乱,只好潇洒撤退。

这锅烂摊子没人敢碰,因为它不仅代表财务风险,更像是心理战场上的坍塌墓碑。

后来超级工厂七次流拍,以8.18亿元卖掉,仅仅原始投入十分之一——这个数字,让很多业内人士叹息不已。

有老工程师感慨:“进去前以为踩的是红毯,出来才知踩碎玻璃鞋。”

这一切看完,你可能会问:这些钱到底花哪去了?

拜腾烧光84亿却无车产员工零食花费惊人引发热议-有驾

除了奢靡浪费,还真有部分资金被用来支撑庞杂的人头和复杂组织架构。

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下,无论怎么喊创新研发,也不过是假象罢了。

而且这种缺乏责任感、高管们玩命挥霍,把头等舱五星级酒店消费记账入公司成本,好酒配佳肴成为标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归属感丧失的典型症状,一家公司的精神状态如此松散,又怎可能打造真正竞争力强大的产品?

放眼新能源汽车圈,其实拜腾并非孤例。

同样债台高筑的威马汽车创始人跑路,高合汽车靠炫技割韭菜销量惨淡停产,它们共同暴露的问题非常明显:过于迷恋资本游戏而忽视技术积累,用营销包装换取短暂关注,却无力承担持久战。

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在新能源赛道上,没有点硬核实力撑腰,再多浮夸终究逃不过市场毒打。

拜腾烧光84亿却无车产员工零食花费惊人引发热议-有驾

当然,也不能只盯着表面揪茬。

拜腾失败背后,还夹杂政策环境制造泡沫、多国文化融合带来的治理难题,以及初创期盲目铺张导致资源错配。

这就像是在风口浪尖试图跳舞,多方力量拉扯下摇摇欲坠,不够稳健根本站不住脚。

有人说,现在社会太快节奏,对成功要求苛刻,新经济领域更是如此。

但现实告诉我们,没有一步登天,全凭嘴炮是不行滴。

如果你觉得某家公司招摇撞骗还能活蹦乱跳,那只能说明你离行业真相还有段距离。

我倒希望未来更多创业者能安静钻研,坚持严谨管理,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秀肌肉刷存在感,否则下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很可能就在转角跌个狗啃泥。

聊完这么多,不禁好奇大家怎么看待这波燃烧八十四亿却只剩灰烬的大戏?

是不是感觉资本游戏里的套路越来越深,看谁先翻船?

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扒皮聊聊那些鲜血淋漓但又充满故事的新势力江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