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了:同样是挂着“华为智选车”的招牌,都是沾了华为这点“科技光”,为啥问界能一路狂飙、销量爆表,而智界、享界连上个台阶都费劲?是真车不行,还是背后有什么门道?这个事儿得好好琢磨琢磨。
其实咱们得先问自己个最直观的问题:消费者买车,到底图什么?有人是图个牌子,有人是奔着配置,有人就盯准售后和体验。可在中国这样竞争激烈、品牌林立的市场,光有个“噱头”根本就不够。问界最大的优势,其实不光是华为的加持,更是把消费者的心理摸得透透的。大家心里都清楚:问界就是华为的亲儿子,什么黑科技、技术优先、资源倾斜全是往这上面倒。买回来起码觉得花钱花得值,心里踏实。
但咱再看看那个智界、享界,情况就不一样了。大部分人眼里,智界、享界就是“跟着喝点汤”的”华为周边产品”。核心问题是信任——这玩意横在消费者心里。你说是华为“智选”,但消费者可不傻,一查底子发现:智界是奇瑞拼出来的,享界又是跟北汽勾兑的。这些车企吧,自己销量就那样,品质、口碑也没跑赢主流。那这玩意贴个“华为”标,真就能让人啥都不管?答案其实很明显:大家冲的还是华为,但开到手又发现货不对板!
华为自己得认栽,这锅不能全甩给合作伙伴。你说你要打造生态、拓展市场,本来是好事,可太明显的偏心就变味了。随便哪个华为线下门店,问界就是大爷,智界、享界真成透明人,销售都默认你是来看问界的,智界没几个人搭理,享界更是靠边站。是哪家汽车公司能受得了这么分明的资源分配?你销售渠道都搞一锅烩,还不给小兄弟分点蛋糕,问界单车打爆,其他都陪跑,这华为自己也心里明白“亲儿子”是谁。
技术资源、市场费用、带货嘴替,华为基本都优先给问界用,比如那些什么鸿蒙座舱、ADS智驾,都是问界先吃螃蟹,剩下的智界、享界慢慢等。就像班里的优等生,老师天天盯着他夸,剩下的小朋友只能当陪衬。你说其它两路能不窝火吗?这种赤裸裸的偏向,市场不仅看在眼里,用户也感受得到:买问界不光是买车,还是买华为的老本行和保障;买智界、享界呢?图个新鲜,讲点尝试,能不能使还得试试。
退一步讲,就算是“亲儿子”带飞了品牌,偏心的后果就是其它同类产品受冷落,而市场并不是一条路走到黑。你看华为直接把智界硬塞进纯电轿车最卷的那块地方,敢跟特斯拉和极氪正面硬刚。消费者并不傻,这纯电轿车赛道里,各家都卷疯了。华为牌再亮,也架不住人家Model 3人家极氪001的品牌沉淀和市场规模。所以智界S7一个月就几百台,可劲儿吆喝也没人听。
享界更惨,瞄准高端行政轿车那点儿市场,偏偏30万+这个区间本来就没多少人买车。不是谁都像国企给领导配车那样随便买,你拿BBA对标,发现宝马5系、奥迪A6也才一万出头的销量。享界在这里“强攻”,就是自己给自己设了个坎。这不是自己画地为牢吗?市面上好货多得是,用户钱花出去都盼着买得舒心,享界完了要和北汽的造车水平扯上关系。一对比,谁还傻傻冲动买单?
更庞大的问题,其实还是信任危机和品牌心智的建设。调查显示,80%的问界用户就因为信赖华为才下的单。智界、享界这块认可度只剩三成。其实这已经说明问题:用户被“华为亲儿子”的标签吸引,但“智选”不是“亲造”。技术分层,口碑积淀,谁给谁背锅,消费者早就心里有数了。
更让人皱眉的,是合作车企拖后腿。智界由奇瑞操盘,偏偏品控大翻车,车主反映摄像头起雾、内饰割手,退订闹得欢。享界又是北汽操刀,后排空间和座椅舒适度被喷惨,“买华为,修北汽”,还能不能放心开?华为光环再亮,也没法拯救一款连细节都不靠谱的车。吃华为的红利想太多,结果“被搭子拖后腿”,这事儿越做越憋屈。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会不会继续“偏心”?现在享界准备单飞,自建100家展厅,试图搞独立形象。智界回归奇瑞体系,打算发力渠道。享界开始猛打年轻消费市场,推旅行车想破圈;智界则搞“终身质保”救口碑。这些策略看上去是在突围,可其实问界已经神坛稳坐,“后来者”只能拼命追赶。如果华为还继续把资源优先往里面投,外面的小兄弟,只能当陪跑,再努力也就那样。
咱们反过来想,一口锅热了三碗菜,能不能都保证味道?现实是,华为的光环、技术方案、门店渠道有限,资源只够把问界做精品,其他产品就靠边站。反而那些跟主流品牌合作会被消费者质疑技术、服务、品控的可靠性。你资源分配太极端、支持面太窄,站那儿真没法全吃下市场蛋糕。苹果也搞过这种事,只能说明“头牌效应”是双刃剑,既带飞也伤其他同台选手。
最本质的思考是,中国车市已经不是谁有个噱头谁就能赢的年代,大家拼的是硬实力。营销和口号能带来新鲜感,但靠品牌心智、优质服务和技术体验,才能实现用户长久信赖。华为可以带飞问界,但想带动智界享界,除了资源平衡,更得从底子做改革。否则就是一碗水端歪,失了民心。
你说华为以后的路怎么走?要么彻底分开品牌,大家各自搞自己,市场谁能打出独有认知谁吃蛋糕。要么压根就一根筋,主推问界,其他的陆续收缩,多元化战略只停留在PPT。消费者的选择其实很现实:产品好、体验真、服务爽,才愿意掏钱。不是贴个标签就能骗到票子。
总结算下来:华为想带动全场,亲儿子能暴走,是因为资源、认知、体验都到位了,别家只能喝个汤。大家都说“华为制造”带劲,但是合作车企不给力、市场定位失误、资源分配失调,就算搭上华为招牌都不顶用。只有把产品真正做扎实、品牌心智打透、服务体验升维,才能让智界、享界有咸鱼翻身的一天。否则,就只能看着问界一路飞升,其他车型继续陪榜,日子难熬。
最后问一句,你要是买车,真的会为了“华为”标签就闭着眼选所有“智选车”吗?你信谁,你图什么,其实决定了这场“带飞”到底能带多远。华为这副牌还真不是谁都能胡。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