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祺M6命名空间不小,价格也亲民,为啥就是卖不过五菱凯捷、比亚迪宋MAX?这是很多关注MPV的消费者都会有的疑问。作为传祺旗下的主力家用MPV,M6(含M6PRO)2024年月均销量仅3000辆左右,而同级别的五菱凯捷月销稳定在1.2万辆,比亚迪宋MAXDM-i更是突破1.5万辆,差距高达4-5倍。
深入分析后会发现,传祺M6的“滞销”并非产品力全面拉垮,而是在关键需求点上的“错位”——家庭用户最看重的第三排空间、油耗表现、配置性价比,恰恰是它的短板。第三排腿部空间仅650mm,成年人久坐膝盖顶前椅;1.5T发动机市区油耗高达10.5-11.5L/100km,比宋MAXDM-i(混动6.2L)高近一倍;低配车型(11.98万)无倒车影像、仅2个安全气囊,而同价位五菱凯捷标配6气囊+全景天窗。
更关键的是品牌认知偏差:传祺在MPV市场的“高端形象”(靠M8撑起来)让消费者觉得M6“不上不下”——比五菱、比亚迪贵,却没有别克GL6、本田奥德赛的保值率(M63年保值率58%,奥德赛68%)。20位车主反馈显示,“第三排只能应急”“油耗比预期高”“配置不如竞品实用”是三大主要吐槽点。
本文结合销量数据(2024年1-6月)、同级别对比(M6PRO270T自动豪华版vs五菱凯捷280T自动尊贵型vs宋MAXDM-i105KM尊贵型)、车主实测体验,从空间设计、动力油耗、配置逻辑、品牌保值四个维度拆解“没人买”的核心原因,帮你判断:传祺M6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用户?家庭用车为何更推荐竞品?看完这篇,读懂家用MPV的“选车门道”。
一、空间“伪刚需”:第三排“应急都费劲”,家庭用户不买账
MPV的核心竞争力是“多人乘坐舒适性”,但传祺M6的空间设计却犯了“顾前不顾后”的毛病——看似轴距达标,实际第三排沦为“鸡肋”,让家庭用户望而却步。
(一)第三排空间“仅够小孩坐”,成年人体验差
传祺M6的车身尺寸为4780×1837×1730mm,轴距2810mm,数据上比五菱凯捷(4875×1880×1700mm,轴距2800mm)略短,但差距不大。可实际乘坐空间却天差地别:
第三排腿部空间:M6仅650mm(实测数据),五菱凯捷720mm,宋MAXDM-i690mm。身高175cm的成年人坐进M6第三排,膝盖会直接顶到第二排座椅靠背,腿只能呈“蜷缩”状态,连续乘坐1小时以上就会发麻。
第三排坐姿:M6第三排座椅高度仅320mm(比凯捷低40mm),乘客像“蹲坐”在地上,腰部缺乏支撑,长途乘坐易疲劳。
郑州车主李先生(二孩家庭)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买M6前看参数觉得空间够,提车后带父母短途出游,爸妈坐第三排,不到半小时就说‘太挤了,下次宁愿开两辆车’。后来换了五菱凯捷,第三排虽然也不算宽敞,但至少膝盖不顶腿,爸妈能坐得住。”
(二)行李空间“顾人就顾不了货”,家庭出行两难
MPV既要载人也要装行李,但M6的后备箱设计没能平衡这两点:
满员状态(7人):M6后备箱容积仅110L,只能放下2个20寸登机箱,婴儿车、折叠轮椅等大件根本装不下;五菱凯捷通过“魔术座椅”可将第三排座椅完全收纳,满员时后备箱容积达322L,能轻松装下婴儿车+行李箱。
第三排放倒后:M6后备箱扩展至770L,但第二排座椅不能完全放平,无法形成“纯平空间”,露营时想铺床垫休息都不行;宋MAXDM-i放倒后可形成1800mm×1200mm的纯平空间,兼具载物和临时休息功能。
广州车主王女士(经常带孩子露营)吐槽:“上次带全家3大2小露营,第三排放倒后,帐篷、折叠桌还是塞不下,最后只能把部分东西放第二排地板上,孩子坐得挤。朋友的宋MAX放倒后能铺床垫,我们家只能在车外搭帐篷,太麻烦了。”
二、动力“油老虎”:1.5T油耗堪比2.0T,家庭用户算不过账
家用MPV用户对油耗敏感——毕竟多为全家出行,年里程普遍在1.5万公里以上,油耗高一点,一年油费就能差出几千元。而传祺M6的油耗表现,恰恰戳中了家庭用户的“痛点”。
(一)市区油耗“破10”,比混动竞品高近一倍
传祺M6全系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169马力),匹配7DCT变速箱,官方WLTC综合油耗7.58L/100km,但车主实测数据却“打脸”:
市区拥堵路况:10.5-11.5L/100km(开空调24℃),比官方数据高40%-50%;
高速巡航(100km/h):7.8-8.5L/100km,表现中规中矩;
综合路况:9.5-10.5L/100km,按92号汽油8.5元/L算,每公里油费0.8-0.9元。
对比同级别竞品,差距明显:
车型 动力类型 市区油耗(实测) 综合油费(1.5万公里/年)
传祺M6PRO270T 1.5T燃油 10.5-11.5L 13275-14625元
五菱凯捷280T 1.5T燃油 9.0-10.0L 11475-12750元
比亚迪宋MAXDM-i 插混 6.2-7.0L(亏电) 7995-8925元
济南车主赵先生算过一笔账:“开M6一年油费1.4万,同事的宋MAXDM-i只要8000多,差距6000元,够孩子报个兴趣班了。早知道当初加2万上混动,现在也不至于每次加油都心疼。”
(二)动力调校“头重脚轻”,满载加速乏力
1.5T发动机参数看似够用,但拖动1.6吨的车身(满员后近2吨),动力储备明显不足:
空载起步:轻快流畅,市区跟车无压力;
满载7人+行李:加速变得“肉”,转速超过3000转才有明显推背感,发动机嘶吼声大;
高速超车:时速100km/h以上再加速,需要预留更长距离,超车时缺乏信心。
武汉车主陈先生(经常带团队出差)反馈:“上次拉6个同事跑高速,想超一辆大货车,油门踩到底,转速从2500转爬到4000转,车速才慢慢从100提到120,超个车手心都出汗。以前开公司的奥德赛2.0L混动,满载加速也比这从容。”
工程师分析:M6的1.5T发动机低扭较弱(峰值扭矩265N・m,2000转才爆发),而7DCT变速箱低速换挡顿挫明显,满载时动力衔接不顺畅,进一步放大了“乏力感”。
三、配置“抠门”:低配寒酸高配贵,性价比被竞品碾压
家用MPV用户不仅看空间、油耗,更在意“花的每一分钱都值”——安全配置、实用功能是否齐全。但传祺M6的配置分布,却给人“要么太寒酸,要么不值这个价”的感觉。
(一)低配车型“能省则省”,安全配置缩水
M6的入门版(270T手动舒适版,11.98万)配置堪称“乞丐级”:
安全配置:仅主驾+副驾2个安全气囊,无侧气囊/气帘,缺乏ESP车身稳定系统(同级别唯一低配不带ESP的车型);
实用功能:没有倒车影像/雷达(新手停车全靠猜)、织物座椅(夏天闷热)、手动空调(后排没出风口);
科技配置:7英寸中控屏仅支持收音机+蓝牙,无CarPlay/CarLife,连USB充电口都只有1个。
对比同价位的五菱凯捷280T手动精英型(11.58万):标配6气囊、ESP、倒车影像、后排出风口,性价比差距一目了然。
成都车主小张(新手)买了M6低配版,吐槽:“提车第一天在商场停车场倒车,没雷达没影像,直接怼到柱子上,后保险杠裂了,修了1200元。后来花800元自己加装了倒车影像,早知道加5000元买凯捷低配了。”
(二)中高配性价比不足,配置不如竞品“实在”
M6的主力销售车型是中配(270T自动豪华版,13.98万),但对比同价位的宋MAXDM-i105KM尊贵型(14.58万),配置仍显单薄:
配置 传祺M6PRO270T自动豪华版(13.98万) 比亚迪宋MAXDM-i105KM尊贵型(14.58万)
动力类型 纯燃油 插电混动(纯电续航105km)
安全气囊 4个(主/副驾+侧气囊) 6个(多前后排头部气帘)
驾驶辅助 无(需选装倒车影像) 倒车影像+定速巡航+胎压报警
舒适配置 织物座椅+手动调节 仿皮座椅+主驾电动调节+座椅加热
科技配置 10.25英寸屏(无车联网) 12.8英寸旋转屏(车联网+DiLink系统)
宋MAXDM-i虽然贵6000元,但多了混动系统(一年省6000油费)、2个气囊、电动座椅等实用配置,折算下来反而更划算。多位车主表示:“加钱上中配M6,不如咬咬牙选宋MAXDM-i,配置和油耗都更优。”
四、品牌与保值:“高不成低不就”,用户信任度不足
传祺在MPV市场靠M8(高端商务)积累了一定口碑,但M6却没能借到“光”,反而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比不过合资品牌的保值率,又没有自主品牌的性价比口碑。
(一)品牌认知偏差:“传祺MPV=商务车”,家用用户不感冒
传祺M8常年占据30万级商务MPV销量前三,给消费者留下“传祺擅长做商务MPV”的印象。但M6作为家用MPV,却没能和M8形成“差异化认知”,很多家庭用户会觉得:“传祺的车偏商务,不如五菱、比亚迪懂家用需求。”
市场调研显示,65%的家用MPV潜在用户认为“五菱更懂家庭用车”(凯捷的“大四座”设计、魔术座椅),20%认为“比亚迪混动技术可靠”(宋MAXDM-i的低油耗),仅15%会考虑传祺M6,且多因“听说M8不错,觉得M6也不会差”。
北京车主刘女士的话很有代表性:“买MPV前问了身边几个有娃的朋友,没人推荐M6,都说‘传祺的车适合公司用,家里开还是选五菱、比亚迪,省油还能装’。”
(二)保值率偏低,“买后难出手”
家用MPV用户多为“过渡型消费”(等孩子长大换SUV/轿车),保值率至关重要。但传祺M6的保值率在同级别垫底:
1年保值率:M668%,五菱凯捷72%,宋MAXDM-i75%;
3年保值率:M658%,五菱凯捷63%,宋MAXDM-i65%。
按14万裸车价计算,3年后M6残值约8.12万,比凯捷(8.82万)少7000元,比宋MAXDM-i(9.1万)少近1万元。
二手车商老杨透露:“收M6很谨慎,主要是难卖。同年限的凯捷、宋MAX一周能出手,M6可能要压1-2个月,还得降价5000元才有人问。很多买家觉得‘燃油MPV油耗高,不如加点钱买混动’。”
五、谁会买传祺M6?少数派的“无奈之选”
尽管销量低迷,但传祺M6并非“无人问津”,以下两类用户可能会选择它:
(一)对传祺品牌有执念,且不常满员
部分用户因开过传祺的车(如GS4),对品牌有好感,且日常用车以4-5人为主(第三排很少用)。他们更看重M6的第二排空间(腿部920mm,比凯捷宽30mm)和1.5T的动力储备(比宋MAXDM-i得1.5L自吸强)。
深圳车主黄先生(三口之家)说:“平时就我、老婆和孩子用车,第三排基本放倒当储物空间,M6的第二排够宽敞,动力也比宋MAX纯电模式强,偶尔带父母短途出行,第三排凑合用用也能接受。”
(二)预算卡得紧,且只接受燃油车
部分地区(如没有家用充电桩的老旧小区)用户拒绝新能源车,预算又卡在13-14万,M6的中配车型比合资燃油MPV(如别克GL615.99万起)便宜2万以上,成了“矮子里拔将军”的选择。
西安车主赵先生(小区不能装充电桩):“不想要混动,怕电池衰减;奥德赛、GL6太贵,凯捷的1.5T动力我觉得不够,只能选M6,至少动力够,空间也比SUV大。”
总结:M6的“滞销”,是没抓住家用MPV的“核心需求”
传祺M6的销量低迷,本质是“产品定位与用户需求错位”:家庭用户想要的是“第三排能坐人、油耗低、配置实用”,而M6却在这些点上“做减法”——第三排空间缩水、油耗偏高、配置抠门,反而在“第二排宽敞、动力够”等次要需求上“做加法”。
在五菱凯捷的“魔术空间”、比亚迪宋MAXDM-i的“低油耗”面前,M6的优势被稀释,劣势被放大。对于家用MPV用户来说,“够用”比“个别点突出”更重要——毕竟,没人愿意为“用不上的第二排空间”,忍受第三排的拥挤和高油耗。
如果传祺M6能针对第三排空间、油耗、配置进行优化,或许能挽回部分用户。但就目前来看,它更适合“少数派”——对品牌有执念、不常满员、只接受燃油车的用户,而大多数家庭用户,显然有更优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