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买爆中国电动车,政策发力,售后服务待完善

说起电动汽车,这两年在全球可是风头正盛,可谁会想到,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国尼泊尔,竟然成了“买爆中国电动车”的黑马?

咱们都习惯了欧美国家在新能源领域“高歌猛进”,更会提起遥遥领先的挪威,仰视一番。

可要说三线小国尼泊尔,GDP还不到挪威的零头,长期被国际媒体忽略,能和绿色革命沾边?

说实话,刚听到这消息,多少有点不信——你敢想这地方,路上最多见的不是小轿车,而是一家子叠在摩托上横冲直撞,活脱脱“人车叠罗汉”现实版。

再加上前几年那破充电桩状况,三天两头停电,多少国外新能源巨头都瞧不上这地儿,谁敢往里扔钱呀?

但尼泊尔人就是这么任性,2023年电动汽车的新车销量居然达到76%渗透率,比肩欧洲,反杀印度与日本汽油车老将。

你问这背后有啥“神秘力量”?

别急,咱们今天就像扒悬疑剧那样,层层抽丝,从用户选择到政策转折,再聊聊背后的风向与隐忧,看看中国电动车如何卷出一场跨国“买爆”奇观。

其实故事还得从工程包工头Bibek Dua说起。

尼泊尔买爆中国电动车,政策发力,售后服务待完善-有驾
尼泊尔买爆中国电动车,政策发力,售后服务待完善-有驾

这哥们不是啥大富豪,就是个有点追求的小老板,平时带着工具、样品穿街走巷,见客户、干活、拉兄弟们出门采购一把抓。

他要求的新车标准?空间得能装,科技要够酷,最好还能让客户一坐就眼睛一亮——合着当交通工具也要撑门面,生意嘛,哪能随便对付?

早些年,丰田、日产最吃得开,好开耐糙,但稍微讲究点智能体验,那就别提了。

本土的印度塔塔虽说SUV搞得蛮火,可感官体验、配置啥的,就有点差火候。

兜兜转转,心里总觉得差了点味道。

可没想到,从某天起,秀外慧中的中国电动汽车,就这么闯进了他的视线。

什么未来派造型、巨大显示屏,操控又轻便,能穿巷子也能爬山道,别说,看的那叫一个入迷。

尼泊尔买爆中国电动车,政策发力,售后服务待完善-有驾

不管别人说什么智商税,Bibek一咬牙,直接把上汽名爵ZS开回家。

外人还觉得新奇,说这人不是头铁就是猎奇,愿意当小白鼠搞电车。

事实上,在尼泊尔这地方,车子对普通人来说,比房子差不了多少贵重,动辄掏空几年存款,能不小心么?

但你说懒得买燃油车的理由,其实很简单。

能源对他们来说,不是给钱就能痛快买,2015年可不是吹,印度一掐燃油进口,整个国家就干瞪眼,摩托车也一度趴窝。

所以,他们劲头十足地琢磨着怎么花最少的钱,跑最远的路。

算起细账,尼泊尔人用电动车,每个月的电费顶多2千卢比,算下来就顶多7桶本土薯片的钱,可油车呢?

直接1万卢比起跳,谁还能心安理得去加油站?

而且这电——那可是尼泊尔的强项。

各路雪山溶雪发电,国际投资都冲着水电来,尤其中国手把手教装的水电站,直接把家庭用电覆盖率生生拉满。

本地银行也懂事,贷款利率从13%砍到七八个点,电动车进口税也才10—30%,对比油车搞到三倍税收,价格还便宜个16%。

加上政府强制老汽油车报废、出租车换电车,还放话2025年电车销量占到25%,都是硬指标。

你要是中产,买辆中国电动车还嫌贵?

比印度车便宜还省油、科技感足、空间大,说白了就是国民实用车的升级款。

不知不觉间,Bibek又给自己添了辆长安深蓝S07,这次没人说他怪了,街上随便找五台新上市电动汽车,四台被“中国制造”包圆。

你要问,这风潮咋就这么猛?

原因嘛,等会再说。

现在,咱得讲点路人看不见的门道。

中国汽车厂商这波出海,玩得真叫溜。

以前外国车厂都是把老掉牙的车型出口给“落后”市场:配置就是能跑能刹,啥智能、啥舒适配置能砍就砍,完事。

可中国不玩那套。

比亚迪、智己、小鹏、哪吒、广汽、上汽名爵……

一个个排队上,加德满都的汽车展上一溜排,中国展台最热闹,人家门口围着人群的都是真想试车的主。

尼泊尔买爆中国电动车,政策发力,售后服务待完善-有驾

比亚迪甚至专门给尼泊尔车型做了高底盘和避震优化,车主上山下沟不用再愁托底。

你要知道,加德满都那些路,一个急转弯就是半米深的坑,土路开起来地震仪都得报警。

雨季要是真摊上泥石流搞山地狂飙,普通轿车一顿原地搓泥,可中国电车的牵引、坡起辅助还真给力,不敢说秒天秒地,但省心多了。

还有行业八卦说,比亚迪模型的动力特意卡在100千瓦以下,就是为能避开更高进口税,直接给本地消费者实惠。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你妈妈买菜,发现新来的小贩不仅菜新鲜、还能根据家常菜口味特地备货。

同一个产品,中国做给欧洲、也做给尼泊尔,不分谁大谁小,只看谁用得舒心。

说了这么多好听的,其实这场突围也有不少后院着火的地方。

最大的问题嘛,二手车市场还没成熟。

你要知道,尼泊尔这种地方,日本二手车、印度淘汰车流通量非常大。

二手燃油车便宜、配件充足,修车方便,换新成本低。

而中国电动车,虽然新车卖得火,可老一批交出去的车,一旦核心配件坏了尤其是电池,要么配不上,要么要等半天,修起来贵不说,影响二手车残值。

尼泊尔买爆中国电动车,政策发力,售后服务待完善-有驾

谁买新电车也多少琢磨,万一三五年想换车,剩这么大一坨钱卡在手里卖不出去,划算吗?

更别说有些厂家售后服务还有待提升、配件供应不稳,日系、印系品牌多年深耕,早就买通了各种修配服务站,你新来乍到,光拼颜值还不够。

中国电动汽车出海,前面有蓝海,但怎么把售后做上去,信任铁粉养出来,这都是硬杠杠。

说到底,买车和谈恋爱差不多,能一见钟情不稀奇,过日子还得看久了放心。

还有一个悬念——那就是政策的稳定性。

尼泊尔政坛那叫一个“戏精联盟”,好多政党轮番坐庄,每回大选都能换一波新玩法。

电动车政策是现任政府拍胸脯要扶持,哪天政策撒手不管,进口税想涨就涨,咱中国厂商还能不能“躺赢”?

尼泊尔买爆中国电动车,政策发力,售后服务待完善-有驾

但咱中国人也不是吃素的,按政府思路,鼓励建厂、拉本地投资、给政策优惠、税收减免一条龙。

你要真敢进来建个组装厂,六年所得税减四成,同时带上本地劳动力,不仅能降低民族主义风险,还跟本地官员、企业、上下游捆个结结实实,有事一块扛。

倒是相比印度车厂的慢半拍,一些中国企业已在这里扯开了步伐。

比亚迪十年前就试水了,名爵2020年投放新车,后面极氪、零跑也都上马。

反倒是吉利、蔚来、理想等巨头,还处于犹豫不决阶段。

有些本地车商甚至放出消息,主动邀请中国车企赶紧出海,别等着国内卷死了才想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尼泊尔买爆中国电动车,政策发力,售后服务待完善-有驾
尼泊尔买爆中国电动车,政策发力,售后服务待完善-有驾

终归一句话,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你想补上售后短板、配件供给,得在本地多下苦功,不能光靠价格和配置,就盼着吃干抹净,啥都不管。

虽然现在中国电动车在尼泊尔横扫千军,如今“买爆”只是一时风头,后头要想站稳——拼的是服务耐力,还有对当地复杂生态的把握。

谁能看得准下一个风口,谁就能活得更久。

要我说啊,这场跨国“电力革命”就是中国汽车出海最生动的教科书。

不光是产品卷新、价格卷低、适配卷本地,更卷服务卷生态。

最后还得回到一句俗话:全世界都在上新能源的车,中国造的,尼泊尔人也正努力“卷”进来。

但卷得久不久,卷得深不深,能不能从一锤子买卖做成真正的共生关系,这才是中国电动车要面对的终极考验。

想想咱们国内新能源的竞争有多卷,出海也是一场“见招拆招”的拉锯战。

你觉得在类似尼泊尔这样的新兴市场,中国汽车还有哪些机会和挑战在等着?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神预测,和大家一起“脑洞大开”聊聊我们的电动车世界观。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