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新款本田飞度亮相的新闻,我第一反应不是这车好不好看,而是赶紧查了下上个月的销量。
23台。
不是2300台,不是23万台,就是23台。
这个数字,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个纪元。23台是什么概念?就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汽车改装店,一个月经手的飞度都不止这个数。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进行一种非常后现代的行为艺术,主题是“一个工业巨头的倔强与迷茫”,展出地点在全国各大4S店,门票就是你点进来看这篇文章花掉的流量。
本田的操作,属于典中典的“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把墙撞塌了继续走”。他们为啥不舍得停产飞度?有一种说法是,这一代飞度的模具成本还没赚回来。
这个理由,就好像你开了一家包子铺,发现周围人都不吃包子了,全改吃分子料理了。但你坚持每天早上四点起来和面,因为你那个从清朝传下来的和面盆还没回本。
大哥,时代变了。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你请客吃饭我坐席的温良恭俭让了,这是黑暗森林,这是修罗场。隔壁比亚迪秦L上来直接把桌子掀了,说“我不过了,你们谁都别想好过”;小米SU7端着一盘佛跳墙冲进场子,然后宣布佛跳墙免费送,还得加个果盘;蔚来的乐道更是重量级,直接把餐厅的电闸给拉了,说“天黑,好办事”。
大家都在进行一场惨烈的闪电战,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时候你本田在干嘛?你慢悠悠地给飞度换了个前脸,相当于给一个马上要被拉去打仗的壮丁,换了件更合身的衬衫,然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精神点。
精神个锤子啊!对面开的是高达,你这边还在练金钟罩铁布衫,有用吗?
我作为一个曾经也对“平民超跑”GK5心动过的中年人,我必须得说,飞度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外观好不好看。它的问题是,它活在一个错误的次元里。
在十年前,我们买飞度,买的是什么?是驾驶乐趣,是改装潜力,是一种“我虽然钱不多,但我懂车”的身份认同。这是一种信仰。
但现在这个时代,信仰这玩意儿,是最不值钱的,也是最值钱的。特斯拉的车主,你跟他聊什么底盘悬挂,他直接跟你聊马斯克的火星梦,你俩的对话频道就不一样。奔驰的车主,你跟他说国产车配置多高,他会用那个三叉星徽告诉你什么叫“玄学”。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飞度的信仰,坏菜就坏在,它建立在一个非常脆弱的基础上——穷。
当年的年轻人,预算有限,想找点乐子,飞度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但现在呢?同样的预算,你能买到什么?空间大到能打羽毛球的国产SUV,配置高到能让你在车里唱K的国产轿车,甚至还有续航四五百公里的纯电小钢炮。
这些车粗暴不?非常粗暴。简单不?非常简单。就是降价,加配,再降价,再加配。加大,加大,再加大。
我楼下那台停了半年的飞度,车主好像是拿它当储物柜了,里面塞满了露营装备。你看,这就是现实。
所以本田给飞度换个脸,这操作简直是在侮辱消费者的智商!就好像一个垂死的病人,医生不给他上ECMO,反而掏出一张面膜,说“来,敷上,气色好一点”。这有什么用?能活吗?活不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本田比作一个恋旧的老头,好像有点欺负人了,但他这操作真的就很老头。他觉得问题出在脸上,实际上问题出在骨子里。这个时代,不再需要一个昂贵的、小空间的、配置朴素的燃油代步车了。
它想活,要么价格直接腰斩,打到五菱宏光的区间,用品牌和质量去降维打击。要么就彻底颠覆,出个混动或者纯电版,把油耗或者电耗做到极致,变成一个“压缩毛巾”一样的存在,用技术壁垒说话。
但能做到吗?做不到。因为本田的心态已经爆了,它既放不下“技术本田”的架子,又没有掀桌子的勇气。
所以你问我新款飞度怎么才能卖得好?
答案是,没办法。
它最好的归宿,就是体面地停产,把生产线改成食堂,给员工加俩鸡腿,都比现在每个月卖23台要强。然后把飞度这个名字,放进本田博物馆里,旁边立个牌子,上书:一代神车,生于黄金时代,卒于大混战纪元。
这就叫,求仁得仁。别再挣扎了,真的,大家都很忙的。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