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辆智能车,结果还得自己盯着‘智能’怕它掉链子,咱这是花钱买块心病吗?”
说来你还真别不信,那可是11.6万台新鲜出炉的小米SU7,刚上市没多久,车主们还没来得及炫耀,就被官方给一锅端,拉进了召回名单的行列。这数字要是放在楼盘宣传册上,都够印一页大红榜了。结果这回是“被关爱”,理由听听,“L2高速辅助驾驶反应慢”,极端路况下系统认不全,不及时提醒,驾驶员一不留神就能撞个大跟头。厂家说了,先OTA升级,远程补漏洞,连4S店都省了。你说这安全能靠“网上打补丁”解决吗?心里这点事,真是隔夜饭越琢磨越难以下咽。
其实这种“先卖车再补窟窿”的操作,小米也不算初犯。去年11月那回,自动泊车功能失灵,官方也是召回了3万台SU7,脱口秀似的就一句“系统有点瞎眼”。车主们在群里连发语音,“买智能车结果比老年代步车还省心不了,图啥啊?”那场面,个个吐槽似一锅水煮杂烩,热气腾腾全是失望。
怎么就出了这么大个安全漏洞?案子就发生在安徽,没错,就咱中国的安徽。今年三月底傍晚,三个刚毕业的小伙子开着新提的SU7,高高兴兴奔着毕业旅行去的,一路上顺手开了智能辅助驾驶。但这智能玩意儿,一遇到前方施工的水泥隔离桩,系统直接掉链子,等劲爆的预警声响起来,人的反应已经来不及。等他们想急打方向,啥都成泡影,车毁人伤,旅途未启先“翻车”。你说这“智能”智能在哪?就这种“慢一拍”的反应,再快的手都补救不过来。
评论区那可劲儿热闹了,键盘侠们一个比一个有劲。有人挖苦说“买车的时候小米销售吹成神仙,说解放双手比老司机还稳,结果连个隔离桩都不认。”还有人算着账头,“11.6万,差不多是小米一年半卖出去的六成整车,这规模叫小问题?”这种疑问,谁听了谁没点儿火?
其实很多普通车主,就是奔着智能辅助能省事去的。谁不想早晚高峰,自己能歇口气、带家人出门不至于提心吊胆?购车听广告片,销售一口一个“解放双手”、一口一个“不用你操心”,画面里人都快成了无人驾驶咖啡师,手都不知道放哪儿好了。结果一上路,真遇到状况,这“智能”像放假似的,不请愿不接招。北京那车主就说了,“销售保证过系统提前识别锥桶,结果高速上临近才报警,把我心都吓到嗓子眼。”有点农村背景的小哥也吐槽,乡下没标线,系统直接硬画中线顶着开,对面来车都不带减速的。人家说,“早知道你智能系统就是个摆设,我哪还不买辆普通油车?”
这活儿其实挺考验大家智商。宣传吹得天上有地下无,真一遇事就甩锅成“辅助驾驶‘只是辅助’,还得靠你自己盯着”,话说这不是羊毛出在猪身上吗?卖车的时候画大饼,等掉链子了全成了模糊地带。实际效果就是,车主信了“智能”,结果买回来的还是“半自动+全靠你”,等升级、等补丁全成了日常操作,就差没让车主自己编代码补漏洞了。
再说这OTA升级,看看手机就知道,升级一半死机还能重来,车要是高速上一卡,真不是闹着玩。一老车主直说了,“要是升级失败,系统瘫痪,老百姓谁赔命?”有车主上次OTA后预警声音变小了,高速遇紧急都差点撞车,去4S店人家说“适配再优化”,就问你这一来一回,是拿安全当试点吗?还有车主担心,升级几十万辆车,服务器压力山大,会不会出错甚至直接系统瘫痪?假如下雨天雷达识别掉链子,你说算谁的账?
其实,谁都不反对技术升级,大家怕的是被拉去做“测试员”,自己家的车学术性“蹭”个漏洞,日常出行全成了“赌运气”游戏。这不,咱车主买车就是图个安心,别一年下来学一身“故障排查技能”。最崩溃的还是“新势力造车”那套“赶工期重销量”毛病,小米这两年造车速度比老牌车企快得飞起,却没人琢磨里程和路测能不能跟上。行业内用打地基做比喻,你说盖楼都只钻三米地,真遇大风暴能撑几秒?安全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差不多行了”能糊弄过去。
现在呢,自家工厂、北汽代工都栽在一个屁眼子,算法全掉链子,不是个别案例,是整体技术缺口。有上海车主说得明白:“手机有个小米式‘快速迭代’,出问题就重启,汽车要是出事,可不是重新刷机那么简单。”对厂商来说,也许是一台车的流水线,车主肩上背的却是全家人的安全。这车一旦真有啥事儿,所有利益全成了泡沫,谁都扛不起。
这回召回名单一推出来,网络上吵得可热闹。大家关心的不只是“升级补漏洞”,更想知道“智能驾驶是帮扶还是添堵”。还有人替厂商说话,“新技术都是不断完善,不能一口否了。”可市场不会等你慢慢调试,像安徽那三个年轻人,就是一秒疏忽、一生遗憾。行业惯例如果都这么做,安全底线是不是早就被人踢翻了?
有网友一针见血,“别拿惯例说事,安全永远要放第一,咱没谁活着愿意当小白鼠。”毕竟谁都只是普通家庭用户,不是厂家技术员。新车天天鼓吹辅助驾驶,买回家又被告知“随时接管”,说明书的风险警告,用蚊子腿字体写,谁能真实看到?真出事要维权,你还得自己举证,想证明厂家早知道缺陷可不是闹着玩的,法院查都头大。
有人不平,“妈妈今年五十八,买了智能车学了俩月,还怕不会用。前几天又召回,我叮嘱她‘别信系统’。可你说日常驾驶哪能随时分辨系统如今靠不靠谱?”这些普通用户的焦虑,你厂家一句升级能带走吗?
归根到底,这争议还在于车企是不是能多些良心,别一味催产量抢市场,先把安全检测扎牢点。新功能没测透别拿出卖,别把“事后补丁”当万金油。毕竟,技术是真的让人省心好用,才叫进步,“省心成心病”,那叫打鸡血式焦虑营销。
以后再买车,到底得擦亮双眼,是不是得远离“辅助驾驶”这俩字?还是继续和厂商一起“紧急补漏洞”?只要卖车速度压过了检测速度、利润盖过了安全底线,谁敢保证下个召回、下个事故不是落到自己身上?那些车企头口一句“咱是为用户着想”,厂家能不能真把车主当人,而不是技术“小白鼠”?你说呢?你还敢信哪家的智能驾驶,敢说“放心”俩字?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