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车展出来,手里拿着饮料,突然看到一辆全新蔚来ES8静静停在那儿。车身线条很硬朗,但又不失未来感。对,就是那个大块的Skyline天际线屏幕,感觉像是在展示科技的脸。我顺手摸了摸两侧的玻璃,看起来隐私屏幕挺炫的,但其实我最关心的还是空间,其实我还记得之前朋友说过 —— 这车真能坐进去6个人吗?(这段先按下不表)
它的尺寸,估算比上一版大点,长了50多毫米,宽也宽一点,轴距大了点——大概估算面积增加了5-7%(样本少,不大准),但开起来感觉还挺稳当。刚才看了个车模,空间大到我都觉得一瞬间可以在后排躺一会,真的。
我也试了一下车门,开合挺顺手,尤其是前备厢自动降车身的那一瞬间,空气悬架降低了一点点,像个会呼吸的车。你知道,很多时候都嫌开车太麻烦,开起来还饿着肚子,比如我每次装个大行李箱,觉得容量不够,哪怕卖相不错——(这段先收下来)
对比我记得的同级SUV,像理想的那个,大空间是有,但它的后排头部空间就没这么宽裕。ES8的空间配置,尤其是第三排,130度靠背角度,我看得出设计师还是在研究如何让空间用得更灵活。这点挺加分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一张车内的细节拍摄。那个细节挺奇特的,是那个飞机式的飞航功能岛,一排实体按键,似乎可以一键操作很多功能。想问,这设计到底是不是为了便捷?还是觉得按键越多越有豪华感?坦白说,我惯用触控屏,实体按键总觉得容易误触……(又打个岔)
说到科技,NOMI的AI助手,情感表达这一块,听说能自然对话,我倒挺好奇,是真的能聊天,还是只是个智能小玩意?我还想到,以前用音响里的智能助手,就是个会说话的磁铁,不过这个情感功能,感觉是个为了看起来更人性化的卖点。
我还特别关注一件事:这个车搭载的900V高压平台,效率应该比之前版本高了不少。以我实际的猜测,续航几乎水平比起上一代提升了大概20%左右(体感/估算),如果说搭电池成本和充电速度相比平衡得不错,百公里用电成本可能会在0.28元左右(这段存疑,没算得很细)。你问我,这能用多久?这个也得看道路条件和驾驶惯了。
你有没有想过,一辆这么大的SUV,竟然还能轻盈驾驶?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这么多传感器和调节系统,出了问题咋整?我就设想,如果某个传感器失灵,车会不会就变得失控?这想法其实有点夸张,但说不定,真有人遇到过类似状况——
最让我意外的其实是它的动力,双电机707马力,峰扭700N·m,跑个0到百公里用时3.97秒。从数据上看,很爆款。但我在想,这样的性能,大部分车主开走更在意十公里的油耗/电耗,估算下来,按复杂的路况,百公里电能消耗在22-28度电之间(这段估算偏大),实际成本可能还是挺友善的。
我还在想,既然都能做到自动调节悬架、智能领航和泊车,驾驶过程中是不是就会越来越懒?真实的体验里,到底会不会像那些电影里描写的AI全控,把司机变成了个判断者?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看得出来,蔚来在研发细节上确实做了不少功夫。一方面,供应链的小削减其实挺正常,但我觉得,他们也得考虑长远的人性化设计——毕竟,真正让人愿意买单,是体验本身,不能光靠科技堆砌。
那你觉得,像这种大块的屏幕和复杂的系统,日常维护难不难?我身边有人嫌麻烦,可能好几个月都懒得弄系统更新。真要出事,修起来不比传统车贵多了?但是一想,又觉得,可能还是科技越先进,故障几率越高。这算不算我偏见?
最后我想问,未来的车会不会变得更像移动的家,不用担心空间、电子设备都能自己打理好,只剩下我坐在里面,打个盹。这辆车的每一个细节,似乎都在向那个方向靠近。或者,问题就是:我们还能真正拥有这些科技吗?还是说,终究还是得被科技绑架?
(这段我没仔细想过)——可能真的是,越智能的东西,越得有一个人控制的底线。否则就像那些科幻片里的机器人反叛预言一样。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