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你刷手机,有没有感觉新能源车上市的新闻,跟楼下新开的瑞幸一样,多得有点麻木了?
今天这家A轮,明天那家Pre-IPO,后天又一家敲钟敲得像过年。大家卷生卷死,亏钱亏得理直气壮,拿着PPT和投资人的钱对着烧,就为了在资本市场里搏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
但最近有个哥们叫岚图,也跑去港交所排队了,画风却很清奇。
它没搞路演,没发新股,一分钱不从市场拿,搞了个“介绍上市”。
这操作就像你跟朋友吹牛逼说要开个大公司,结果第二天你只是把你爹的公司法人代表换成了你的名字。主打一个自己人玩自己人,突出一个形式感。
更骚的是,这家伙在上市前居然已经盈利了。
这就好比互联网圈里,一个创业者跑到VC面前,一拍桌子说,我商业模式跑通了,现金流为正,今天来不是找你要钱的,就是想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牛逼。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
一个不差钱、甚至已经开始赚钱的“车二代”,急吼吼地跑到港交所门口“裸考”,它到底图个啥?
这背后,藏着一盘比造车本身更刺激的资本大棋。
要看懂岚图这波操作,你不能只盯着岚图,得看它背后那个庞大又有点拧巴的“爹”——东风汽车集团。
东风,共和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之一,根正苗红的央企。家大业大,但也有着大公司的通病:转身慢,偶像包袱重。在新能源这波浪潮里,比亚迪们都快冲到诺曼底了,东风还在琢磨怎么把拖拉机改成电动的。
眼看自家阵地快被新势力们偷光了,东风急了,必须得立个新山头,于是岚图诞生了。
岚图从出生那天起,就被寄予厚望。它就像一个百年望族里的嫡长孙,家里最好的资源、最硬的技术都往他身上堆,指望他能考个状元,光宗耀祖。
但问题是,东风集团自己,也是个上市公司。它的股价表现,怎么说呢?就跟它的转型速度一样,稳如老狗,纹丝不动。
资本市场是很现实的,它不看你过去多辉煌,只看你未来有没有故事讲。东风的故事,显然有点旧了。
于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出炉了:“股权分派+吸收合并”,最终把岚图送上市,顺便把东风集团股份给私有化了。
这一套组合拳,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我(东风集团)把手里最值钱的资产(岚图的股份)分给我的股东们,然后我再花钱把股东们手里的东风股份买回来,让他们以后直接持有岚-图-的-股-票。我自己(东风集团)就从港股退市了。
这操作骚不骚?
这就像一个家里有老宅和传家宝的老头,他对孩子们说:“这破老宅子以后不值钱了,我把它卖了,钱归我。但你们也别亏,我把咱们家那个价值连城的传家宝(岚图)拿出来,给它成立个公司,你们以后当这个新公司的股东。”
里子面子全有了。
东风集团通过这波操作,把自己从一个估值不高的“传统车企”的壳子里解脱出来,而岚图,这个浓缩了集团所有新能源精华的“传家宝”,则被单独拎出来,用一个更性感、更符合时代潮流的“高端智慧新能源”身份,去接受资本市场的重新审视和定价。
所以你看,岚图这次上市,表面上是自己风风光光敲钟,实际上是给老父亲的资本重组当“过墙梯”。主打一个孝心,突出一个“我为爹扛大旗”。
它不需要从市场拿钱,因为它爹有钱。它只需要一个上市公司的身份,一个能被单独估值的代码,来完成这盘“金蝉脱壳”的大戏。
这就是为什么它要“快种快收”,从宣布计划到递交申请,不到40天。因为夜长梦多,资本市场不等人,老父亲的转型更是刻不容缓。
当然,光有孝心是上不了市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岚图如果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东风这盘棋也下不活。
那么,岚图到底有没有这个实力,去撑起一个新故事?
我们来看它的体检报告。
首先是技术。现在造车,没点技术专利,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岚图在这方面,属于那种平时不吭声,但兜里全是硬货的理工男。截至今年7月底,人家手里攥着1500多项已颁发专利,还有4700多项在排队,专利增速行业第一。
这就像打拳击,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岚图发布的那个800V超混技术,纯电续航干到三四百公里,综合续航1400公里,充电12分钟就能回一大半血。这基本就是把用户的续航焦虑按在地上摩擦,告诉你什么叫“央企的严谨”。
然后是智能化。这年头,车已经不是四个轮子加个沙发了,而是四个轮子加个手机。岚图很识时务,直接抱上了华为的大腿,乾崑智驾+鸿蒙座舱全家桶给你喂到嘴里,还跟华为在搞L3级别的自动驾驶。这就很聪明,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就找最会的人来干。
其次是财务数据。这部分最见真章。
很多新势力讲的故事是:“给我十年亏损,还你一个万亿市值”。而岚图的故事是:“不好意思,我好像不小心已经赚钱了。”
2024年第四季度,岚图首次实现了单季度盈利。毛利率从两年前的8.3%干到了现在的21.3%。
这个数据有多恐怖?
它意味着岚图成了近年来唯一一个在上市前就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当大家还在为了市场份额打价格战,卖一辆亏一辆的时候,岚图已经悄悄地把卖车的生意做成了正经买卖。
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在别人都P图P得妈都不认识的时候,它居然亮出了几块货真价实的腹肌,虽然不大,但货真价实。
最后是产品线。岚图的打法很稳,SUV、MPV、轿车,主流市场一个不落。从FREE、梦想家、追光,再到知音,产品迭代和上新速度非常快。计划是未来每年推1-3款新车,到2026年把车型扩充到6-9款。
这套逻辑,就是典型的“先站稳,再扩张”。不像有些品牌,上来就搞个百万豪车,结果发现是瞎积薄发,把自己玩崩了。
技术有料,财务健康,产品规划清晰。
岚图用行动证明了,它不仅是东风的“过墙梯”,自己本身也是一辆能打的好车。
那么,这一切串起来,我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了一个老牌汽车帝国,在新能源时代的挣扎与智慧。它没有像有些巨头一样,选择直接把新业务分拆出去融资,而是用一种更复杂、更精巧的资本手术,试图完成一次彻底的价值重估和自我救赎。
岚图的上市,不是一个简单的“车二代”创业故事,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老钱换新钱”的资本魔术。
它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商业逻辑: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再庞大的身躯,也可能被瞬间淹没。你唯一的选择,就是主动敲碎自己身上的旧壳,哪怕过程再痛苦,也要把最鲜活、最能代表未来的那部分血肉,推到阳光下,让市场重新给你定价。
所以,别再简单地把岚图上市看成又一个新能源车企的狂欢了。
这更像是一场父辈的断腕求生。
它图什么?
图个名声?还是图个热闹?
都不是。它图的是给背后那个庞然大物,一次金蝉脱壳的机会。
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能看到这样教科书级别的资本运作,顺便还能买到一辆技术和财务都还不错的车。
挺好的,不是吗?
毕竟,神仙打架,凡人看戏,还能顺手捡点实惠,这才是吃瓜的最高境界。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