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

越南街头,摩托车轰鸣如潮,曾经有一抹中国红席卷市场,出口额高达19.2亿,风光无限。然而,短短几年,这股热潮却如沙滩上的城堡,迅速崩塌。日本品牌卷土重来,中国摩托车却黯然退场。是什么让中国品牌从巅峰跌落?答案并非技术的落后,而是人性的贪婪与短视,葬送了来之不易的辉煌。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越南街头,摩托车的天堂

越南是个摩托车跑天下的地方。据统计,截至2019年,越南全国有超过6000万辆摩托车,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平均每两人就有一辆在路上跑。

这种两轮车文化,根植于越南的地理和经济现实。国土狭长,山地丘陵占了四分之三,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虽平坦,但道路窄,高速公路少得可怜。汽车价格高昂,税收重得像座山,普通家庭根本买不起,摩托车自然成了老少皆宜的交通工具。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摩托车在越南不只是代步工具,更像生活的延伸。城市里,年轻人骑着摩托穿梭在胡志明市的夜市,乡村里,农民用摩托车驮着稻谷、竹筐,甚至几只活鸡。行业数据表明,摩托车产业撑起了越南经济的半边天,从制造到维修,产业链吸纳了无数就业岗位。

2019年,越南摩托车销量突破300万辆,稳居全球前列。日本品牌如本田、雅马哈早已扎根,生产线设在越南本地,靠着廉价劳动力和丰富原材料赚得盆满钵满。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中国摩托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嗅到了商机。1995年前后,重庆力帆、济南轻骑、湖南宗申等企业开始试水越南市场。当时,日本品牌凭着品牌知名度和质量,牢牢占据市场高地。一辆100cc的本田摩托车,售价高达2100美元,而同类型的中国摩托车只要700美元,价格优势像一记重拳,迅速敲开了越南消费者的心门。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到1999年,中国品牌开始批量销售,销售网络像蛛网一样铺开。2002年,仅重庆地区对越南的摩托车出口额就达到3.2亿美元,中国摩托车市场占有率从几乎为零飙升到80%,成为街头巷尾最常见的风景。

贪图速利,内斗自毁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中国摩托车的辉煌来得快,去得也快。表面上看,价格低廉让中国品牌在越南市场风生水起,但这背后藏着致命的隐患。企业为了抢占更多份额,掀起了惨烈的价格战。重庆力帆的摩托车,单车利润一度低到只有30元的水平,简直是赔本赚吆喝。

为了压低成本,厂家开始在材料和工艺上动歪脑筋。钢材用薄一点,零件用次一点,生产线上的工人被催着赶工,质量控制成了空话。一辆刚出厂的摩托车,可能在胡志明市的湿热气候下,几个月就生锈,链条松动,引擎异响。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更离谱的是,中国企业内部的竞争手段让人瞠目结舌。一些厂家为了打压对手,竟然向合作经销商提供劣质零部件,存心让对手的摩托车出问题。

比如,某品牌发往河内的配件箱里,化油器密封不严,装上后漏油;发往岘港的螺栓,尺寸不对,根本拧不上。这些“阴招”让经销商叫苦不迭,消费者更是怨声载道。越南街头,买了中国摩托车的用户发现,车子骑不了两年就得大修,相比之下,日本品牌的摩托车虽然贵,但至少能稳稳当当跑上十年。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越南政府也坐不住了。中国摩托车的低价策略把本地小厂挤得喘不过气,2004年前后,政府对进口摩托车加征关税,从30%猛增到100%。 认证流程也变得更严格,进口商得提交一堆文件,稍有差错就得退货。中国的中小厂家,利润本就薄得像纸,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仓库里堆积的摩托车滞销,资金链吃紧,不少企业只能咬牙撤退。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反观日本品牌,策略完全不同。本田在越南的维修中心遍布城市乡村,技师培训有条不紊,配件供应从不缺货。雅马哈虽然价格高,但质量稳定,消费者骑上几年也不用担心大修。 他们的品牌广告铺天盖地,宣传的是耐用和信任。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越南消费者渐渐回过味来,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个省心的车。到2006年,日本品牌重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份额一路滑到谷底,2016年仅剩1%。这场溃败,归根结底不是日本品牌有多强,而是中国企业自己作茧自缚,贪图眼前利益,毁了长期口碑。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电动新生,稳扎稳打

越南的摩托车市场在2010年代开始转型。城市交通拥堵,尾气污染让河内的天空常年蒙着灰霾。2023年,越南政府提出要在2026年逐步限制城市中心燃油摩托车的使用,电动车成了新风口。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电动摩托车充电一次只要0.25元的电费,续航50-70公里,电池价格200-250元,能反复充电400次,性价比完胜燃油车。 越南的电动车市场虽然起步晚,但需求旺盛,目前全国电动摩托车保有量约300万辆,相比6000万辆燃油摩托车,潜力巨大。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中国企业吸取了当年的教训,带着更谨慎的姿态重返越南。雅迪在河内投资2000万元建厂,月产1.2万辆电动摩托车,产品配有减震装置和数字仪表盘,专为越南的坑洼道路设计。绿源在兴安省砸下300万美元,年产5万辆,生产线上的工人经过严格培训,确保每辆车质量过关。

从出口19.2亿到折戟越南,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本,而是人性的恶-有驾

这些企业不再一味追求低价,而是注重售后服务,在胡志明市和海防开设维修点,配件供应及时,保修政策也更完善。越南政府也给了甜头,电动车进口关税下调,外商投资还能享受四年免税。

如今,中国电动车品牌在越南逐渐站稳脚跟。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车开始挤占日本燃油摩托车的份额,消费者对价格实惠、功能多样的中国产品接受度越来越高。 企业学会了放长线,钓大鱼,不再急于求成。曾经的教训像一面镜子,提醒中国品牌:只有踏实做产品,赢得信任,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走得更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