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轰鸣早已不是最响的声音。2025年7月的某个普通清晨,我站在某4S店展厅,自动门刚开,员工们忙着擦拭那台新到的吉利银河E5。阳光透过落地玻璃,照在车身,倒映出不远处一台无人问津的大众ID.3。展厅里没什么人,但空气中弥漫着微妙的紧张:销售在核对着新上市车型的资料,门外的横幅还写着“进口品质,合资保障”,但目光还得盯着那些“猛涨71%”的销量快报。透明橱窗不止照见了车,也照见了国产与合资的此消彼长。现场安静,却像埋了一箱悄然作响的雷管——每一次成交、每一次榜单刷新,都在中断过去三十年的“传统排位”。
如果现在给你200,000元,只能挑一辆买来自己开——你是选贴着大众、丰田的车标,还是那些前几年还被亲友嫌弃“碰碰上路”的国产品牌?
这道选择题现在已经没有悬念。因为摆在案头的证据,实在太密集,密集到像一沓验车单,从不撒谎。
今年7月的车企销量榜,已经不是一场比赛,更像是一场“换代宿命”:吉利零售销量20.2万辆,同比暴涨71%,比亚迪新能源批发量37.7万辆,奇瑞突破10万,长安紧随其后。合资昔日巨头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分别11.1和8.3万辆,第一次跌出前五。本田半年暴跌2成,日产三年“腰斩”进急诊室,甚至要靠降价6万、打折“脱臼”才能找点存在感。和过去“合资车撑门面,自主车经济适用”的老江湖格局,彻底对调了。
这个转折不是昨天发生的——也不会明天被逆转。说到底,这是三场比拼:一是价格,二是技术,三是品牌信仰——前两项,自主品牌用了五年时间把合资巨头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后者嘛,轮到合资车被当“国潮青铜”,拍着灰尘走下神坛。
技术降维打击,是最扎心的真相。首先是“电动革命”。比亚迪刀片电池横空出世,把行业本来的“贵族游戏”变成了全民运动会——华为的智驾、地平线芯片,让你再也不用捏着丰田、本田的“耐用老底”过日子。曾经车圈流行语叫“买发动机送车壳”,现在变成了合资品牌绞尽脑汁“油改电”,然后在8155芯片和激光雷达面前成了“古董手机”。丰田、本田的混动,这两年被自家员工形容为“带点智能的自动洗衣机”,一腔热血都堵在了屏幕卡顿上。
当然,不只国产打得红火,合资的挣扎也有点黑色幽默——譬如,凯美瑞混动15万贴地趴,买车送保险,好像谁差你套轮胎。大众ID.3降到12万,月销还远赶不上“白菜批发”。用户吐槽归吐槽,但合资品牌们还得靠宣传:“品质传承”“经典延续”,像一张旧卡带,不停复读。
至于利润,那更是一笔清帐。比亚迪拍拍地,一辆车挣一万。吉利能进20万以上市场,蔚来、仰望轻松定价百万,还供不应求。对比上汽大众,ID.3贴地卖,还得备足战略亏损金。身份的优越感,还是挡不住资本的“明算账”。
中国品牌的逆袭,是材料科学+软件工程+营销战略的三明治夹击。说起来容易,实则过程比“连环杀人案还要环环计较”。市面上,吉利去英国买了路特斯,蔚来出海挪威,比亚迪成了泰国街头新标配。谁说国产品牌只会“窝里横”?现在,中国每出口三辆车,里面就有一辆新能源,叫合资巨头闻风而逃。丰田高管皱眉,大众CEO苦笑,这场“电动革命”早已打到北美、欧洲的家门口。
品牌信仰的崩盘,则是最后的防线坍塌。“为啥买大众?安全稳定!”“为啥要比亚迪?智能、便宜还保值。”一句话,能砸碎三十年广告费积累的认知堡垒。有意思的是,这场战役主力军不是70、80后,而是那些更介意App兼容、L2级自动驾驶、座舱语音,还乐得尝鲜的00后。他们呼喊着:“支持国产不是情怀,是理性消费。”换言之,信仰塌了,体验上了。合资标,不香了。
这里不乏现实的黑色幽默:每当车圈巨头喊“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我脑袋里总浮现出一些“祖传CVT、20年前的Button”还在新车上“混日子”的场景。搞技术的都知道,基础研发和自主创新,比背书考试累多了——可一旦你“死磕”出来,利润和话语权的回报,绝对不止价格优势这么简单。
当然,问题没全解决。对于“国产销量碾压合资”这组喜人的数据,背后也有一些冷静的问号。自主品牌下沉如此之快,能否在海外市场持续抢下蛋糕?会不会像日韩品牌当年那样,红极一时、遭遇贸易打压?国产车正在卷参数、拼配置,但打不打得下来用户心智上真正的“豪华”“高端”?归根结底,技术短板补齐,品牌长板还在努力。每次参加行业会,身旁工程师小声感叹,今天的吉利、比亚迪们,正是在老路上走出新花样,却还没到能“花式炫技不出错”的程度。日本欧洲,毕竟不是国内造梦。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看惯数据和现场的人,见证自主汽车产业翻篇,既感慨也无奈。中国制造业涅槃重生的不只有汽车;政策扶持、核心技术、供应链重塑,都是战局背后的影子操盘者。围剿还没结束,或许未来3-5年还会有变数。但有一点太清楚了,这场角逐不会再回头。
有时候在夜里翻看行业数据,我还是会想,如果明年榜单出炉,合资品牌只剩个位数,中国车遍布马德里的环路、底特律的展厅,这算是胜利么?或者,等到自主品牌“碾压全球”,我们会不会遇见新的“围剿者”?——谁是下一个被包围者,谁又有勇气自我颠覆?这个剧本,还远未落幕。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