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采埃孚8AT,除了换过油,从来没闹过脾气。在修车厂干了十五年的老师傅王明,指着一台跑了40万公里的宝马5系,话里带着一种见惯了世面的平静。角落里,另一台从出租车上退役的丰田卡罗拉,里程表已经不情愿地滚过了80万公里,它那颗爱信6AT的心脏,跳动得依旧沉稳。
二手车市场里,这玩意儿就是硬通货。一个车商朋友直言不讳:变速箱就是二手车的‘定心丸’,懂行的人宁愿多花个万把块,也要买个放心。车况相似的车,就因为肚子里装的是采埃孚8AT、马自达6AT或是爱信6AT,身价立马就能高出5%到10%。这背后不是玄学,是真金白银和血淋淋的市场教训。
说起采埃孚8AT,那简直是豪华车的灵魂伴侣,宝马、保时捷、路虎这些品牌的驾驶质感,有一半的功劳得记在它头上。四个行星齿轮加五个离合器的精密结构,换挡速度快到0.2秒,比老款的6AT还能省下6%的油。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它100万公里的设计寿命,这得绕着地球跑25圈才能把它开废,对绝大多数家用车来说,基本等于终身质保了。
日本人在这个领域里,硬是抢下了三强中的两个席位,这就很有意思了。爱信6AT横扫全球,成了丰田、雷克萨斯甚至沃尔沃的心脏。超过50个品牌、300多款车型都在用它,0.3秒的换挡速度几乎感觉不到顿挫,故障率低到让修车厂都觉得头疼。而马自达6AT,则被称作平民车的技术天花板,在创驰蓝天技术的加持下,它把CVT的平顺和DCT的迅捷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油耗比传统的5AT还低了7%,60万公里的寿命设计,也让马自达3、CX-5这些车成了二手市场的保值神器。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一方面是死磕技术路线。当德系在大力推广双离合(DCT)的时候,日产、丰田这些厂家就认定这玩意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容易过热,不够稳定,于是扭头就扎进了CVT无级变速和传统AT的优化里。另一方面,更要命的是他们的垂直产业链垄断,丰田系的爱信和日产系的捷特科,几乎控制了全球七成的自动变速箱市场,从研发到生产自己全包了,别的车企想用?那得看人家产能够不够,心情好不好。
反观我们自己,虽然也有了长城9AT、吉利7DCT这样的产品,但在高端市场,还是得依赖采埃孚和爱信的供应。国产变速箱的痛点很现实,材料精度差一点,电控算法弱一些,这些差一点累积起来,就成了寿命普遍在30万公里内,和国际巨头之间那道明显的鸿沟。
燃油车变速箱的落后,可以说是过去几十年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短板的一个缩影。不过,赛道正在改变。新能源车的崛起,给了我们一个绕过传统技术壁垒的机会。比亚迪的e3.0平台,直接用一个高度集成的电驱系统取代了复杂的多档位变速箱,结构一简化,故障率也跟着直线下降。双积分政策又催生了混动专用变速箱(DHT)的爆发,吉利、奇瑞的3挡DHT,油耗表现甚至比日系混动还要出色。
当然,内燃机还远没到说再见的时候,至少在未来十年内,那些耐用可靠的变速箱,依然会是无数燃油车的心脏。对国产车企来说,既要抬头拥抱电驱的未来,也得低头继续补燃油车时代留下的课。毕竟,在技术的棋局上,任何一块短板,都可能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决定最终的输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