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500作为长城汽车旗下的旗舰级越野车型,自推出以来便以其强大的越野性能和丰富的配置选项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长城汽车也不遗余力地将这些先进技术融入到旗下的越野车型中,坦克500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特别是其搭载的Hi4-T和Hi4-Z两套混动系统,更是将越野车的性能与新能源的环保、节能特性完美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本文将从结构层面深入探讨坦克500的Hi4-T和Hi4-Z两套混动系统的区别。
Hi4-T混动系统是长城汽车专为越野车型打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架构。从结构上来看,Hi4-T采用了一套并联式的混合动力架构,电动机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形成了P2构型的电混架构。在这种架构下,发动机和电动机保持相互独立的状态,二者均可以单独驱动变速箱。电动机主要负责车辆的纯电驱动、发动机启动以及动能回收等功能,而发动机则在车辆高速行驶时为车辆提供直接驱动。
Hi4-T的传动系统与普通燃油版车型保持了一致,即变速箱后连接分动箱,分动箱则一端连接前桥传动轴,一端连接后桥传动轴,分别为前后桥提供动力。这样的设计使得Hi4-T在保持越野性能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电动机的优势,提升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响应速度。特别是在纯电模式下,电动机的扭矩响应更快,能够迅速提升车辆的加速性能。
然而,Hi4-T的混动系统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保留了传统的四驱越野结构,如中央分动箱、机械传动轴等部件,Hi4-T在结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上相对较高。同时,这些部件也增加了车辆的重量,对车辆的能耗和续航里程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Hi4-T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偏高,这对于城市通勤等低强度用车场景来说,可能并不十分友好。
相比之下,Hi4-Z混动系统在结构上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和优化。Hi4-Z同样采用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架构,但其在电动机的布局和动力传输路径上进行了重新设计。Hi4-Z取消了传统的机械传动系统,转而采用了P2+P4+3挡DHT的混动结构。在这种架构下,电动机不仅位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P2电机),还在后桥上增加了一个独立的电动机(P4电机),实现了前后轴的完全独立控制。
Hi4-Z的3挡DHT混动结构是其核心亮点之一。通过将行星排与电机高度集成,Hi4-Z的混动系统长度比市场上的单挡混动结构缩短了20%,使得动力传输更加直接高效。同时,3挡DHT结构也使得Hi4-Z在不同工况下能够灵活切换动力源,实现更节能省油的效果。
在电池方面,Hi4-Z配备了充电功率高达163kW、放电功率高达600kW的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电池能量密度高达234wh/kg,是目前所有插混越野车中电池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使得Hi4-Z在纯电模式下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同时也为车辆的动力性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Hi4-Z还将动力电池安装在了大梁中央,这样的设计既优化了整车重量分布,又改善了车内空间。同时,由于取消了传统的传动轴和中央分动箱等部件,Hi4-Z在结构上更加简洁,有利于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从性能表现来看,Hi4-Z相比Hi4-T有了显著提升。Hi4-Z的前后电机功率分别达到了215kW和240kW,而2.0T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也达到了185kW。这样的动力配置使得Hi4-Z在加速性能上更加出色,0-100km/h加速时间可以控制在4秒级以内。即使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下,Hi4-Z也能在6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性能表现十分强劲。
在能耗方面,Hi4-Z也展现出了出色的表现。由于采用了更高效的混动结构和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Hi4-Z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也显著降低。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坦克500 Hi4-Z的亏电油耗低至8.6L/100km,相比坦克500新能源(Hi4-T版)的8.8L/100km有显著下降。这样的油耗表现对于城市通勤等低强度用车场景来说,无疑更加友好。
除了性能上的提升外,Hi4-Z还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驾驶模式和用车场景。Hi4-Z提供了纯电、混动和智能三种驾驶模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切换。在纯电模式下,Hi4-Z可以应对都市通勤的场景,无需担心油耗问题;在混动模式下,Hi4-Z能够兼顾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在智能模式下,Hi4-Z则能够根据路况和驾驶习惯自动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