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四环跑了120公里,这台40万的美国车底盘让我连续4次急刹车测试,最后一组数据是36.2米
上周四下午,四环辅路上突然窜出个外卖小哥。
我下意识一脚刹车踩到底,车速从80直接拉到0,整个人往前一栽,安全带勒得生疼。等回过神来,发现车停得稳稳当当,没有那种“点头”的狼狈感。副驾的朋友脸都白了,缓了半天才说:你这刹车够猛的。
我当时没吱声,只是盯着仪表盘看了好一会儿。这台CT6的底盘反应,跟我之前开过的几台德系车真不太一样。
后来特地找了个空旷的地方,反复测了四次紧急制动,最短的那次刹停距离大概三十六米多点。车身姿态控制得相当不错,没有明显的侧倾或者甩尾,就那么直挺挺地停住了。这要是搁在以前,我对美国车底盘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软绵绵”那个阶段。
事情得从更早说起。朋友托我帮他看车,预算四十来万,想买台够气派、开着也舒服的行政轿车。我当时第一反应是那几台德系常客,毕竟这价位闭着眼睛选也不会错到哪去。结果试驾那天,销售顺手递给我钥匙,说要不也开开?我心想反正来了,就当陪跑吧。
没成想,这一开倒是开出点门道了。
底盘离地间隙确实不高,刚上车那会儿我还嘀咕,这要是碰上个高点的马路牙子不得刮底?结果跑了趟环路加城区,倒也没出什么幺蛾子。仔细观察了下,该包的位置都用护板护住了,真要托底也不至于伤筋动骨。这设计思路倒是挺实在——既要低趴的姿态,又得顾着城市通勤的实用性。
真正让我琢磨的,是那套磁浮底盘。路过那种修修补补的破路面,车身晃动明显比传统悬挂要少,而且那种晃悠劲儿很快就被“摁”住了,不会让你产生那种“还在余波未平”的感觉。后来翻资料才知道,这套系统每秒能调整一千次阻尼,怪不得反应这么快。
前几天高速上超车,方向盘打得稍微急了点,车身侧倾控制得相当不错,不像有些同级车那样晃晃悠悠的。朋友坐副驾还纳闷:这么大的车,怎么感觉还挺灵活?我说大概就是底盘调校到位吧,毕竟人家全铝车身架构摆在那儿,车身刚性和重量分配都跟钢制车身不太一样。
后轮转向这配置我之前也就在百万级的车上见过。这个价位给配上,倒是有点意外。市区掉头的时候,明显感觉转弯半径小了不少,五米多长的车身竟然也能一把打过去。这对经常在老城区转悠的人来说,或许算是个实用的小惊喜。
动力方面,2.0T配10AT,开起来还算顺。市区走走停停也没觉得特别费油,表显油耗大概在7个多,对这么大一台车来说,似乎也说得过去。加速谈不上暴力,但该有的底气还是在的,高速超车什么的不会让你觉得肉。
车机那块33寸屏幕,分辨率确实挺高,显示效果也还清楚。不过说实话,功能再多,日常用得最多的还是导航和音乐。好在系统反应够快,不会让你产生那种“点半天才有反应”的烦躁感。
开了几天下来,我倒是觉得这车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把一些原本只在更贵车型上才有的技术,装到了这个价位段。磁浮底盘也好,全铝车身也罢,后轮转向也行,这些东西单拿出来都不新鲜,但凑到一起,再配上这个价格,倒是让人有点重新审视的念头。
当然了,这车也不是说完美无缺。品牌调性这事儿见仁见智,保值率可能也不如那几台德系车。但如果你真的在乎底盘质感,在乎开起来的那种“整”劲儿,或许可以找个周末,自己去试试。毕竟有些东西,光听别人说是没用的,得自己踩下油门才知道。
至于我那朋友最后选了哪台?他说还得再考虑考虑。不过我注意到,他试驾回来之后,翻手机的频率明显高了。嗯,大概率是在看配置表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