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小鹏P7开订6分钟破万,何小鹏聊算力、视觉路线和交付那些事
新款小鹏P7刚放出预订消息那天,我还在车友群里闲扯,结果有人发了个截图,说99块钱下定,6分多钟就冲了一万台。群里立马炸锅,有人说这速度跟抢春运火车票似的,还有老王吐槽他去年买初代P7时还得等好几周提车,现在怕是不用再苦等。
发布会后听说何小鹏带着产品负责人Nick还有造型中心的王谭出来和媒体唠嗑,把不少内幕都摊开讲了。我琢磨着,这几年电动车换代比手机都快,以前一台平台能撑七八年,现在五年一变样。初代P7我表弟买过,他一直夸空间大,但空调出风口设计有点反人类,上次修空调还是找的小区门口那家修理铺,人家师傅拆半天直嘟囔“这玩意儿不太好整”。
新款P7瞄准20万以上轿车市场三强位置——这个目标挺野心勃勃。产能方面,小鹏现在库存期只有十来天,比起别家动辄几个月算是灵活。有意思的是,他们不是先生产堆一堆让经销商压货,而是提前摸清用户喜好,再做现车卖出去。这招省去很多中间环节,据销售顺嘴一提,这种模式下他们仓库里基本没啥积压。
智能驾驶部分,小鹏这回上了三颗图灵芯片,还把VLM(视觉感知)和VLA(自动驾驶决策)都安排上。据何老板说,自研算力其实考虑的是多场景适配,不只是某一个功能。他给内部定标准:VLA像老司机一样稳妥,VLM则要像管家机灵些。我之前试驾过朋友家的G3,那会儿自动泊车就挺有意思,不过偶尔遇到斑马线识别不准,还闹过一次误刹停,把后面司机急得直按喇叭。
至于行业趋势嘛,现在大家都在卷大算力。听技术员讲,今年底明年初,各厂牌估计都会搞更猛的芯片阵容。“特斯拉那套已经开始落地Robotaxi”,他说,“我们也快了”。不过真落地还得看路况,比如南方雨雾天气传感器容易蒙尘,我隔壁邻居去年冬天因为激光雷达进水报警,在4S店待了一礼拜才弄好。
顺便插一句,新款乐道L90最近也被拿来对比,小米SU7同样热度高。但何老板倒很实诚,说两辆都是值得看的选择。这话搁微信群里又被玩梗,有人问到底选哪个?结果没人敢拍胸脯,都说各有千秋,“你喜欢哪种风格自己掂量”。
情绪价值这个词,其实早几年没多少人提。中国新能源设计近两年越来越注重外观内饰氛围,但出口海外就未必吃香。当年第一批P7去欧洲,好多人嫌尾箱造型怪异、空气悬挂用不上。我亲戚在德国留学,说当地朋友觉得国产电动车科技感足,就是配置花哨但实际用处有限,比如加热方向盘、语音助手这些,他们反而更看重机械素质。
纯视觉VS激光雷达之争,也成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少老司机私下议论:“以前纯靠摄像头为啥总出问题?主要还是处理能力跟不上。”何老板原话差不多也是这么个意思——早些时候帧率低、分辨率差,看见障碍物慢半拍;现在芯片提升,一眼能扫清楚钉子这种细节。他甚至预测2027年前后,两条路线孰优孰劣可能根本不是事儿,到时候或许就是“谁算法牛谁赢”。
冷门配置方面,有师傅悄悄透露,全新P7增加了一项隐藏功能,可以远程诊断部分零部件状态——比如制动系统异常时直接推送到APP提醒用户预约保养。这点倒是方便懒癌晚期,不然平常刹车异响容易拖着不管。新版据说针对北方冬季续航掉电问题做了优化,用的是自适应热管理系统,我同事哈尔滨老家今年冬天正准备试试看效果咋样,到时候再回来八卦分享真实体验吧。
最后碎碎念一句,每次看到身边有人抢首发,总忍不住想起当年陪哥们凌晨排队买诺基亚N97……时代不同了,如今换成网上拼手速。不过,无论技术怎么升级,该修的地方还是绕不开维修工师傅的一句老话:“电子东西越复杂,你以后毛病可别嫌多。”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