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销量碾压比亚迪,80国市场被它拿下

最近大家一聊起中国汽车,话题中心总少不了比亚迪,它在新能源领域的成绩确实是现象级的。

不过,咱们今天换个视角,聊一个在海外市场“闷声发大财”的狠角色——奇瑞。

有些文章标题说它“干翻比亚迪”,这话可能有点火药味,汽车市场不是简单的单挑,更像是一场各有专长的全能竞赛。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销量碾压比亚迪,80国市场被它拿下-有驾

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得飞快,这是事实,但如果把赛道切换到“汽车出口”这一项,那奇瑞的表现,用“惊人”两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咱们先来看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这比任何形容词都有力量。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奇瑞集团全年的汽车销量,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高度,超过了260万辆。

这个数字已经很亮眼了,但更让人吃惊的是它的构成。

在这260万辆车里,有将近一半,具体来说是114万辆,是卖到国外去的。

这个出口量是什么概念呢?

它意味着奇瑞已经连续22年,坐稳了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的头把交椅。

二十二年,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运气,而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江山。

我们很多人对国产车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它努力追赶合资品牌的阶段,但人家奇瑞,早就在我们看不见的全球战场上,耕耘了二十多年,而且硕果累累。

这时候,很多人心里可能会犯嘀咕:出口这么多,是不是走的低价路线,在国外靠便宜来抢市场?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销量碾压比亚迪,80国市场被它拿下-有驾

毕竟“薄利多销”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商业模式。

如果真是这样,那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但奇瑞最有意思的地方,恰恰就在这里。

它非但没有在海外搞价格战,很多车型的售价,甚至比在国内还要高。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颠覆认知?

举个例子,在南美洲的巴西市场,一辆配置高一点的奇瑞瑞虎系列SUV,它的价格,可以跟当地的宝马入门级车型掰掰手腕。

而且,当地的消费者还挺认这个账,愿意花这个钱去买。

老外排着队买咱们的国产车,而且还是加价买,这种景象,放在十年前,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

那么,奇瑞到底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两个字:用心。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销量碾压比亚迪,80国市场被它拿下-有驾

这种用心,具体体现在一种被车圈人士称为“本地化研发”的策略上。

这可不是简单地把车造出来,再翻译一份外语说明书那么简单。

奇瑞的工程师团队,简直就像是一群“细节控”,他们会深入研究每一个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然后像“定制”一样去改造自己的产品。

比如说,车要卖到俄罗斯,那里的冬天是出了名的天寒地冻。

奇瑞的工程师们就会专门给出口到俄罗斯的车型加厚底盘,防止在极寒天气下金属变脆发生断裂。

同时,车里的加热系统也必须是“顶配”,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后视镜加热都给你配齐了,确保俄罗斯车主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里,一坐进车里就能感受到温暖。

再比如说,车要卖到沙特、阿联酋这些中东国家,那里常年高温,对空调的要求极高。

奇瑞就会把空调的制冷系统进行极限强化,压缩机功率要更大,出风口的风量也要更足,力求达到“一分钟进车,三分钟凉爽”的效果,让车主在沙漠的烈日下也能享受到清凉。

最能体现这种“死磕”精神的,可能还是在巴西市场的例子。

巴西的路况非常复杂,既有现代化的柏油路,也有大片的雨林和坑坑洼洼的土路。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销量碾压比亚迪,80国市场被它拿下-有驾

奇瑞的研发团队就真的把车开到当地的泥地里、山路上反复测试,根据实际路况去调整车辆的悬挂系统、动力输出和轮胎选择,确保他们的车既能在城市里开得舒服,也能在乡间小道上跑得稳当。

这种把功夫下在明面之后,下在用户实际体验中的做法,说白了,就是真正地把消费者当成了“上帝”。

你尊重一个市场,理解一个市场的用户,这个市场自然会用真金白银来回报你。

所以,当我们看到奇瑞去年一年的营业收入暴涨了50%,达到了4800亿这个天文数字时,也就不会感到意外了,这是它应得的回报。

那么,赚了这么多钱,奇瑞又会怎么花呢?

答案还是那两个字:用心。

只不过这一次,是用心在更深层次的地方——核心技术研发。

我们常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得自己有。

奇瑞的董事长尹同跃先生前段时间说了一句很硬气的话,他说奇瑞“不再客气了”。

这份底气,正是来源于他们在技术研发上的巨大投入。

中国车企新巨头崛起!销量碾压比亚迪,80国市场被它拿下-有驾

奇瑞有一个著名的“瑶光2025”实验室,这是一个计划投入上千亿资金的庞大研发体系。

这个实验室就像是奇瑞的技术“蓄水池”,专门攻克那些最难啃的硬骨头,比如新能源车最关键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还有未来汽车的大脑——智能驾驶系统和高性能芯片。

现在,我们看到奇瑞推出的新车上,搭载了像“火星架构”、“雄狮智舱”这些听起来就很科幻的技术平台,这些都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家“技术鱼塘”里一条条养大的“大鱼”。

手里有了这些核心技术,就等于在未来的汽车竞争中,握住了一手好牌,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可以自己决定游戏规则。

这样一来,奇瑞的发展逻辑就非常清晰了:在国内市场这个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把产品反复打磨好,然后带着成熟的产品去闯荡全球市场。

在全球市场,通过极致的本地化策略,去赢得当地消费者的心,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口碑,并且赚取比国内更高的利润。

最后,再把赚来的钱,毫不吝啬地投入到最前沿的技术研发中,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

这样一来,技术越来越强,产品力也越来越强,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形成了一个非常健康的良性循环。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是一条多路径、全方位的大进军。

我们需要像比亚迪那样,在新能源这条主赛道上全力冲刺的领跑者,也同样需要像奇瑞这样,在全球化的棋盘上深思熟虑、稳扎稳打的布局者。

他们共同向世界证明了一件事:中国制造,早已经告别了那个只能靠廉价劳动力赚辛苦钱的时代。

我们正在从“卖产品”升级到“卖技术”,从一个“价格屠夫”转变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品牌输出者”。

这条路,走得踏实,也走得漂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