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上市记:三款新车,售价区间全曝光,对标Model Y的夏日试驾碎念
6月26号那天,雨点落在窗台上,我还在家琢磨晚饭吃啥。手机一震,小米汽车又有大动作——小米YU7正式发布了。说是“三兄弟”齐上阵,价格25.35万起步,一路拉到32.99万封顶。我心里嘀咕,这回小米是真的要跟特斯拉Model Y掰手腕了。
这车我盯了一阵子,从SU7火起来后就等着看它SUV会怎么整。YU7用的是摩德纳平台,中大型轿跑SUV定位,一看数据4999x1996x1600mm,还真不算矮胖子。轴距3000mm,那空间应该挺能装人和行李箱的。
外观第一眼还是有点熟悉感,就是那个SU7风格,但细节多了不少讲究。前脸半封闭造型配个矩阵LED大灯,说是水滴形状还搞3D雕塑工艺。我没太懂啥叫贯穿式风道,不过朋友老刘喜欢研究空气动力学,他说这玩意加起来能让风阻做到0.245Cd,比他那辆老油车省电多了。
还有那个蚌式铝质机舱盖,据说3平米多,看着像壳儿一样包住发动机(准确说是电机)。底下主动进气格栅支持100挡自动调节,这科技感一出场,就有种“新势力”范儿。
侧面线条低趴+溜背造型,我第一次看到实拍图的时候,还以为是哪家豪华品牌借壳上线。这次无框四门门设计也没缺席,还有UWB超宽带互联功能——靠近就自动解锁、离开自己落锁。有意思的是高性能Max版居然给配电吸门,以前只有老板座才见过这种配置,现在年轻人买SUV也能体验到了。
轮毂标配19英寸,要追求视觉冲击还能选20或21英寸的轮圈。不光如此,9种颜色里头,有橙、有紫、有绿,还有深海蓝和珍珠白……如果让我选,大概率会挑影青色金属漆吧,看着低调但不单调,总比黑白灰强些意思。
再转到尾部,是环形贯穿尾灯组加22°鸭尾扰流板,下方熏黑饰件呼应前脸。这年头运动属性都得往死里堆,不然年轻用户根本瞧不上眼。不过讲真,这样的设计晚上停车场找车倒挺方便,一亮灯就知道哪个是自家的Y U 7 了(中间空两格,因为名字容易打错)。
内饰嘛,也是另一番景象。一进驾驶舱,被1.1米超宽全景屏晃了一下神——三块Mini LED拼一起,各种信息直接反射到挡风玻璃下面。据称什么108PPD高清显示、1200nits亮度,全局900多个分区控光。我实际摸过类似配置,在太阳直晒时确实清楚,不至于眯眼开车瞎蒙路口。而且方向盘平底三幅式握感扎实,上手很快适应;电子怀挡换挡机构用起来顺滑,也不用担心误操作卡档位的问题。(之前某次租别家新能源,被奇怪旋钮搞得原地懵圈)
四套内饰配色我最想试珊瑚橙,但媳妇觉得松石灰更耐脏,说家里孩子爬来爬去不会留指印那么明显。座椅材质仿皮和Nappa真皮可选,高性能Max版主副驾零重力按摩座椅听着就想赖在里面睡觉。一键躺倒+10点按摩功能,对腰不好的人来说简直救星。如果哪天堵高速,有这个估计都不会烦躁太久……
配置方面也是卷出了花:双层隔音玻璃、电动后尾门、256色氛围灯、三区独立空调,还有80W无线充电(顶配),甚至连冰箱都塞进去了。我脑补一下夏天出游,把饮料冻好放进去,到郊外打开喝上一瓶冰汽水,那滋味应该比商场冷饮店还爽快一点点吧?
辅助驾驶部分,小米把Xiaomi HAD端到端系统直接全系标配,用的是英伟达DRIVE AGX Thor芯片,说700TOPS算力够各种传感器协同运作。有激光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一颗4D毫米波雷达,再加11个摄像头组合拳,高速NOA/城区NOA/自动泊车这些基本操作通通安排妥当。据官方介绍,全系支持1000万Clips版本辅助驾驶,理论上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但作为老司机,我还是习惯关键时刻自己掌控方向盘,只不过偶尔堵城里的时候,让它帮忙缓解下脚累手酸,也未尝不可哈!
动力系统方面选择不少:入门后驱235kW马力320匹,加速5秒88破百;中阶四驱Pro提升至365kW功率496匹马力,零百只需4秒27;而高性能Max则暴涨508kW 690匹马力,仅需3秒23即可破百,而且极速253km/h,比很多传统燃油轿跑还猛一些。不过对我来说续航更重要——835公里纯电续航真的够远,北京-济南来回一次不用慌张找桩充。如果你常年长途自驾可能还是要考虑沿途补能效率,好消息是800V快充技术全部标配,大容量磷酸铁锂与三元锂两套方案灵活切换。其中101.7kWh三元锂车型据称15分钟可以补620公里,对于时间焦虑症患者来说非常友好……
底盘结构也做足文章,“智能底盘”架构搭载CDC连续阻尼减振器,可变转向比,再叠加双腔空气悬挂(仅限四驱版),舒适性与操控兼顾。有段时间试驾别人的SU系列,就发现他们对悬挂韧性的理解比较接近欧洲品牌,并不是一味软绵绵,而是在支撑性和过滤颠簸之间找到平衡。如果未来城市道路遇上下雨或者烂路面,这样的设定会让人信心足一些,不怕突然打滑或弹跳甩屁股现象出现。(当然每个人喜好不同,有朋友喜欢极致硬朗,也有人偏爱云端飘浮)
市场竞争嘛,无论谁买新能源中大型SUV绕不开特斯拉Model Y,同价位还有智己LS6以及智界R7纯电系列。今年5月份销量榜单摆在那里,各家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但小米YU7刚上市优势就是新鲜劲十足,又赶上暑假旺季,看朋友圈已经有人晒提车照发九宫格照片了。他们聊起智能化体验时,总爱拿手机互联做文章,比如CarPlay、小米手机映射这些功能,在HyperOS系统上一插即用,没有卡顿拖延那种尴尬瞬间。这对于习惯数字生活的人是不是一种新的仪式感呢?
其实写这么多碎碎念,也是因为身边陆续有人开始关注纯电动SUV,他们问我的最多一句话就是:“你觉得这类新势力产品值不值得买?”我的答案一直没变,每个人需求不同,如果追求空间大一点、省事省钱、省心维护,同时又愿意尝鲜科技配置,那么像小米YU7这样的车型确实值得去亲自看看甚至试一把。不一定非得立刻决定,多比较、多体验才是真理呀!
最后扯远一句,上周末陪父母逛商场正巧遇见展厅静态展示,两位老人围着那台宝石绿金属漆转悠半小时,对无框门兴趣浓厚,还问销售员:“这个冬天关不上怎么办?”销售笑答现在密封条升级好多层,即使东北严寒天气问题也少见。当晚吃饭时爸妈讨论起“以后换代步工具是不是考虑一下新能源”,让我意识到时代变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慢慢发生啊……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