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中国汽车圈炸了锅,一下子17家车企集体表态:积极落实账款支付新规。这事看着似乎很日常,但其实背后藏着不少门道。我们是不是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等到行业协会出来倡议,这些企业才突然很积极?是惯例,还是难得的集体“觉醒”?我们都知道,企业要发展靠的是上下游协作,如果整车厂商跟零部件的合作只能是“拖账期、拖付款”,最后其实损害的是整个产业的健康。
说到这儿,有点常识的人都清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这次的“倡议”本质跟一场行业“动员令”没区别。它要求大企业别仗着体量大、话语权强,就在付款时间上对供应商使绊子,恶意拖延账款。实话说,这种事在各行各业其实没少见过。大厂,尤其国企、头部私企,经常靠着自己的地位让小伙伴们干了一堆活,交了货,却迟迟不肯掏钱。小企业没办法,只能硬挺着,资金链一紧,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大伙都懂这个逻辑,却总是觉得这事“正常”,好像谁厉害谁就能为所欲为。
这回不同了,行业自发说要改改毛病,据说还要把“供应商账期统一压缩到60天”。你要是搞过生意的,肯定知道,这事其实挺难得。很多行业,账期都有“潜规则”,经常四个月、六个月,甚至一年以后才给钱。大公司还能扛得住,但底层供应商天天为资金链发愁。一家公司干不下去了,行业也要跟着遭殃,最后很多聪明人把供应链风险转嫁到了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
我们就翻翻这17家企业,比如一汽、东风、长安、广汽、上汽这种国企体系,还有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再加上吉利、奇瑞、长城,比亚迪、赛力斯、小米、零跑等等,无一例外都公开承诺要把付款时间“卡死”在60天之内。有人可能觉得:这不就是个口号嘛,说说就得了。可这次不一样,企业纷纷拿出细则,有的承诺流程自动化,有的说明不会用商业承兑汇票“耍赖”。为什么突然出现这种“团结一致”的场面?
说到底,是近年来的大环境逼出来的。过去几年,经济周期变幻,汽车行业爆发式发展但产能也严重过剩,资本市场趋冷,融资难度大增。尤其新能源的龙头们,动不动就要金刚钻的人才、最新技术与复杂供应链支持。一旦行业失序,上游小工厂就可能倒闭、核心零件断供,再牛的整车企业也得卡脖子。所以,现在谁要还按老办法拖账、压款,实际上就是在“自断粮道”。

咱们换个角度问:大企业凭啥不能拖账时间?为什么这时候非得一视同仁,大家一起进步?其实相互依赖和信任才是行业的“护城河”。现在信息透明了,谁欠款、谁失信,大数据一下全知道。行业里比的已经不是“谁能耍赖皮”,而是谁有信用谁能把产业链盘活。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谁要搞点小动作,不光是丢脸,很可能就是丢命。厂商们都想把自己搞成“生态圈”,搞生态、搞协作、搞共赢,这不是口号,是操作细节的变化。
另外还有个值得思考的点:这么多企业表态,是真心实意还是表演一把?会不会只是一拨“官方交作业”?你要说一汽、东风、长安这些国企,大概率是响应上面指示,为了“稳链强链”多做表率。新势力和民企则是真怕失信以后没法吸引资本和优质供应商流入。大家一哄而上,讲诚信、谈责任、秀细节,比的不止是速度,更是态度。这才是中国汽车行业真正成熟的标志。
还有人问,这次整车企业纷纷表态,短期之内供应商真的能受益吗?答案其实是有,当然不是“立竿见影”,但至少说明行业风向开始转变。过去那种“拖着不付钱,供应商爱来不来”的年代逐渐过去了,虽然不敢说100%兑现,但行业大佬公开拍胸脯,以后真出了违规事情,口碑、信用全都受损。这对供应商而言是很大的筹码,毕竟有规则护航,有平台做保障,比赤裸裸“扛不住就倒闭”好多了。


再想远一些,账期短、支付快,不只是给供应商“舒一口气”,其实也是整个行业变强的信号。你看看日本、德国那种强大的制造业,核心供应链企业基本不会担心资金链断裂,哪怕遇到全球经济危机也能快速恢复。而我们呢?以前一遇到风吹草动,零部件企业倒闭大批,拖资金、拖设备、拖人才,最后“损失不可估量”。现在行业主动亮明态度,哪怕是为了合规,也不得不变得透明、高效,有助于营造更好的商业环境。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承诺60天付款,是不是就万事大吉?能不能真按时打款、流程通畅?会不会表面顺畅,暗地里还是老问题?大家心里有数,口号是口号,落地还是各家自己的事。人家广汽、比亚迪、吉利明确拒绝商业汇票,开出流程自动化、平台可视化这些“硬措施”,说白了是用技术来保持信用。以后再有谁敢拿流程拖延当理由,也难免要被群嘲。
这一切其实还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在转型中的一个新思路。以前讲“做大做强”,现在开始讲“做精做久”。大企业明白只有供应链稳定,才有技术创新和品牌成长的空间。小企业也明白,被拖欠苦了一时,若能靠规矩活下去,就是活到明天见太阳。行业里像蔚来、理想、小鹏、小米这种新势力,更是靠信用和生态,把上下游绑紧一起发展。“大家同舟共济”,这句话终于变得不是虚的了。
我们还可以思考下另一个事,为什么行业必须“主动自律”,而不是靠一纸法律来强制?答案其实也简单,法律能“救急”,但不能让所有企业都彼此信任,更不可能把复杂的合同和结算全都完全标准化,行业自律反而能让所有参与者都形成自己的规矩,互相约束,提升效率。中国汽车行业要走向世界,光靠技术和规模不足,商业信用才是真刀真枪的本事。
最后你要问我,这次17家车企表态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觉得,这是一场“行业自救”的表演,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成熟的分水岭。大家开始明白,“合作共赢”不是嘴上说说,要落到付款时间、订单流程、信用体系这些具体细节。以后不管谁再想耍小聪明,行业自有惩戒,不只是法规,更有口碑和商业机会的优胜劣汰。这对整个中国制造业其实都是好事情:规矩立起来了,行业变强了,公司赚钱了,员工有饭吃了,供应商活得好了,市场也更有信心了。
所以说,让钱流得更快、让信用立得起来,才能让整个行业活得更久、更有劲儿。行业协会倡议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每个企业都拿出真金白银,靠自己的行为让这个循环变得健康。等哪天大家都不用因为账期发愁了,中国制造业也就挺直了腰板,走在路上也能自信点。在这个意义上,加鸡腿的不只是小编,其实每一个把规则当回事的人都值得一个鸡腿!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