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车企开始学中国造车快节奏

以前在德国车企里头,搞一辆新车,那叫一个慢工出细活。从图纸画到实车落地,五六年打底,有的项目拖个七八年也不稀奇。工程师们喝着咖啡、翻着数据表,一点一点抠细节,讲究的是“百年老店”的稳重劲儿。可现在?这节奏快得连自家人都坐不住了。

你瞅瞅中国这边,比亚迪、小鹏这些新势力,一款电动车从想法冒出来到开上马路,24个月搞定。啥概念?人家刚立项,德国那边还在开会讨论要不要立项。麦肯锡那份报告写得明白:传统车企开发周期普遍在40到50个月之间,有的甚至更长。而中国这批玩家,直接把时间砍掉一半还多,效率拉满。

这速度一出来,市场立马就炸了锅。投资者眼睛都亮了。过去十年,比亚迪市值涨了五倍不止,股东回报率干出了551个百分点的惊人数字。再看其他老牌巨头,平均才涨153点,差着一大截。特斯拉也算沾了“中国速度”的边——虽然它不是中国企业,但它在中国建厂、本地化研发,节奏也跟着提速了。

德国人懵了。大众最先反应过来,嘴上不说,行动早就跟上了。他们现在张口闭口就是“中国速度”。去年和小鹏牵手搞电子电气架构,直接喊出这是迈向“智能汽车中国速度”的关键一步。北京上海的研发中心,500多个软件大神闷头干了18个月,搞出一套全新的ADAS系统,大众自己都拿这18个月当招牌宣传。

不光是技术,连车型开发也开始提速。ID.1这款入门级电车,原本从启动到量产要50个月,现在目标压到36个月。价格更要往下跌,目标定价2万欧元左右,想靠“中国成本+中国速度”双杀局打开局面。

奥迪也没闲着。跟上汽集团合作,搞了个横跨中德的工程师团队,两地同步开发。首款车E5 Sportback,从立项到预售只用了15个月。啥叫闪电战?这就叫闪电战。上海车展亮相,转头就开始收订单,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

你以为这只是为了中国市场?错。这股风已经开始往德国本土吹了。比亚迪在德国卖得越来越猛,今年前七个月注册量涨了420%,小鹏更是同比暴涨2732%。领克也翻了近十倍。虽然市场份额还没法跟大众、宝马掰手腕——毕竟人家占着两成天下——但增长曲线那叫一个陡峭,慕尼黑车展上,德国厂商心里都有数:狼真来了。

现在德国车企开会,桌上摆的不再是工程蓝图,而是中国品牌的销量报表和研发周期表。谁都知道,再按老套路慢慢磨,等你车出来,市场早被别人抢光了。不是不想慢,是市场不给机会慢了。

所以你看,曾经被全世界当作工业标杆的德国汽车,如今反过来要学中国人怎么“快”。这不是丢人,是清醒。时代变了,赛道换了,油门踩得不够狠的,迟早被甩在后面。

德国车企开始学中国造车快节奏-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