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车时代终结,公安部新规出台,百公里加速超5秒将受限

最近,车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听了都挺纳闷的。

说的是公安部正在考虑一个新规定,以后咱们买的新车,在刚启动的时候,默认状态下从零加速到一百公里的时间,不能少于5秒。

这消息一出来,网上立刻就热闹了,大家讨论得特别激烈。

飙车时代终结,公安部新规出台,百公里加速超5秒将受限-有驾

有人觉得,这不就是把那些性能好的车的“腿”给绑起来了吗?

那买车图个啥,不就是图个动力好,开起来爽快吗?

以后是不是再也体验不到那种一脚油门下去,人被牢牢按在座椅上的感觉了?

但也有不少人拍手叫好,觉得这个规定来得太及时了,马路上的“愣头青”和“马路杀手”能少一点,大家出门开车也能更安心。

那么,这个听起来有点“一刀切”的规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真的要跟驾驶乐趣过不去,还是说这背后有更深远的考虑呢?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好好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

首先得把这个规定看明白了,最关键的词是“默认状态”。

这并不是说,以后市面上就不允许卖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的车了,更不是说你买了这样的车就不能体验它的全部性能。

它的意思是,当你每次发动汽车的时候,车辆的驾驶模式会自动设定在一个比较温柔、比较安全的“标准模式”上,在这个模式下,它的加速能力会被限制在5秒开外。

飙车时代终结,公安部新规出台,百公里加速超5秒将受限-有驾

这就好比我们用电脑,开机默认是省电模式,保证基本使用。

但如果你想玩大型游戏,需要电脑火力全开,你完全可以自己手动点一下,切换到“高性能模式”。

这个汽车的规定也是一个道理,它只是在你每次开车前,先给你一个“冷静期”,如果你真的想体验一把“速度与激情”,完全可以,但需要你自己去中控屏幕里或者通过按钮,主动选择切换到“运动模式”或者更激进的模式。

这个操作虽然只是多了一步,但意义却大不相同。

它相当于一个确认程序,提醒驾驶员:“你现在要释放这台车的全部动力了,请务必集中注意力,确保路况安全。”

那么,为什么要多这么一步呢?

这就要说到我们现在汽车市场的变化了。

在以前的燃油车时代,一辆车的百公里加速要是能跑进5秒,那绝对是超级跑车级别的存在,价格动不动就上百万,能买得起、开得上这些车的人,大多都是对驾驶有一定理解和敬畏之心的老司机。

可现在是电动车时代了,情况完全变了。

电动机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在起步瞬间就能爆发出最大扭矩,所以把加速时间做进5秒、4秒甚至3秒,对于电动车来说,技术上和成本上都比燃油车容易太多了。

飙车时代终结,公安部新规出台,百公里加速超5秒将受限-有驾

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以前要花上百万才能买到的性能,现在可能二十多万的普通家用车就能轻松实现。

这就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我们把过去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掌控的强大动力,一下子普及给了成千上万的普通驾驶者,这里面有经验丰富的老手,但同样也有大量刚从驾校出来、对车辆性能和道路危险认知还很不足的新手。

这就好比是,我们突然给每一个刚学会骑自行车的人,都配上了一辆专业级的公路赛车,还告诉他这车一蹬就能骑得飞快。

可想而知,对于一个还不能熟练掌控平衡和刹车的人来说,这么快的速度带来的不是乐趣,而是极大的危险。

近年来,我们总能看到一些“油门当刹车”导致的严重交通事故,很多事故的背后,就是驾驶员在紧张情况下,对车辆突如其来的强大加速能力没有准备,一脚下去,车子像离弦的箭一样窜出去,等反应过来已经为时已晚。

所以,这个“默认5秒”的规定,实际上就是国家从法规层面,强制给所有的大马力汽车安装了一个“安全锁”或者叫“新手模式”。

它用技术手段,在源头上引导大家养成一个平稳起步、温和驾驶的好习惯,大大降低了因误操作或一时冲动而引发交通事故的概率。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减少一次严重事故,就能挽救几个家庭的幸福,节省下来大量的医疗、保险和社会资源,这笔账无论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这个规定一旦实施,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开车的普通人,对整个汽车制造行业来说,更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和重新洗牌。

过去这些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大家比拼的重点之一就是“零百加速”这个数据。

飙车时代终结,公安部新规出台,百公里加速超5秒将受限-有驾

你出个3.9秒,我就要做到3.8秒,好像谁的数字小,谁的技术就更牛,车就更高档。

这种“加速军备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进步,但也让整个行业有点走偏了,过分强调了性能,而有时忽略了与性能匹配的安全。

新规定就像一根指挥棒,它告诉所有的汽车厂家:以后别光顾着在加速上做文章了,老百姓需要的不只是一辆跑得快的车,更需要一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护家人的安全车。

这股风向的转变,会促使车企把更多的研发资金和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关乎生命安全的领域。

比如说电池安全,以前大家买电动车最关心的是续航里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电池会不会自燃,热失控了怎么办。

新规定就对电池热失...控的监测预警、以及发生危险后如何保护车内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这就逼着车企必须在电池管理技术上下真功夫,谁能把电池做得更安全,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再比如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前很多宣传都有些夸大,让一些人误以为可以完全放手让车自己开,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脱手神器”这种危险的东西。

新规定就明确要求,车辆必须能准确识别驾驶员是否在专心开车,严厉打击了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未来的智能驾驶,重点不再是炫耀它有多“聪明”,而是要证明它有多“可靠”,能在关键时刻帮你一把,而不是给你添乱。

飙车时代终结,公安部新规出台,百公里加速超5秒将受限-有驾

还有车内的设计,比如规定开车时中控大屏不能播放视频,必须保留传统的机械门把手以方便紧急逃生,这些都是在引导汽车设计回归“安全第一”的本质。

最后,我们再回到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上:这对我们买车用车到底有什么影响?

会不会因为车企增加了这些安全配置,导致车价上涨?

从短期来看,这确实有可能。

因为无论是更安全的电池,还是更可靠的智能驾驶系统,都需要实打实的研发成本和硬件成本,这些成本最终会部分体现在车价上。

但是,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算这笔账。

我们多花一些钱,买到的是一个能极大降低事故风险、在危急关头能救命的安全保障。

这份投资,是为了自己和全家人的生命安全,它的回报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对于绝大多数把汽车当作家庭交通工具的普通人来说,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用户,车辆的安全性远远比那快一两秒的加速体验要重要得多。

当一辆车的设计理念,从单纯地“取悦你”,转变为首先要“保护你”的时候,它所带来的那种踏实和安心的感觉,是任何花哨的配置都给不了的。

所以,这项新规的讨论,其实远不止是一个技术参数的调整,它更像是一个信号,标志着中国的汽车工业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正在向着一个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它的最终目的,是为我们所有人,构建一个更有序、更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