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

国外几乎没人再搞新能源汽车了,我国如果继续走这条路,恐怕就是个大错。

我敢打包票,你在网上也曾看到过类似的说法吧,有些人觉得要是新能源汽车真那么厉害,为啥别的国家都不再折腾他们,是不是都脑袋糊涂啊?

哎呀,这个问题嘛,咱们国家还得继续推新能源汽车,原因可不少。首先呢,这玩意儿能帮咱们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能源安全那算一个大事儿。再者说了,发展绿色交通也符合环保大局,减少污染污染,空气质量得提升不少。而且啊,推动技术创新,搞新产业,也能带动不少就业岗位呢,经济增长的事儿。况且,海外那些国家也在竞相发展新能源车,咱不跟上,岂不是落后了?所以说,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环保的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咱们得坚持走这条路。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冰与火的现实处境

最近,车界掀起了一股怪异的风潮,一边是海水般的凉爽,一边又是火焰般的炽热。

说到这边,那可是咱们国家的新能源车市场哇。就在某年7月,出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那个月,新能源车在国内的渗透率,终于突破了51%,简直是历史性的一刻!

这就说明啊,街上的新车中,有超过一半都没装排气管了。要知道,年头的时候,这个比例才大概32.8%,如今一下子跳了这么多,真是挺厉害的。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这波热潮的推波助澜,少不了国产品牌的功劳。

你瞧比亚迪啊,今年前八个月的销量累积已经达到了286.4万辆,比去年同期多了23个百分点,增长得真快。

上汽集团也不差啦,8月卖出去的车里,新能源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至于吉利汽车,更是厉害,8月新能源的销量同比涨了95%。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数字说话,中国新能源车的年销量已经突破900万台,而且连续九年稳居全球第一的位置。这不仅在国内卖得火爆,出口也是成了常态。

去年整年,汽车出口量突破了500万台,而扮演主角的,正是这些带电的“小玩意儿”。

曾经高不可攀的丰田、大众这些老牌巨头,现在在销量排行榜上,可是被我们国产品牌一个接一个追了上去。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不过,到了大洋彼岸,情况可就不一样了。去年,苹果公司突然宣布放弃了他们已经搞了十年的造车项目,真是令人蛮意外。

这个消息简直像一颗猛炸弹,炸得圈里圈外都在议论纷纷。紧接着,那些传统车企的大佬们也都开始“踩刹车”了。

奔驰说,本来打算到2025年让电动车的销售占到一半,但这个计划要往后推一推了。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奥迪的CEO也换了个说法,否认了之前计划在2033年彻底退出燃油车的消息。福特和通用汽车更是直接表态:现在研发的重点,还是得放在燃油车上。

就连特朗普政府也曾发令,叫停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和政策激励,挺让人意外的吧。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一方面大发展得挺快,另一方面又纷纷“打住”,感觉是不是咱们走偏了?全世界都想着放弃新能源,唯独咱们还在死磕,真让人琢磨不透。

这事儿,没说是谁对还是错,更多的是各国在自己那块棋盘上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罢了。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中国的电车是生死题

要搞清楚一点,中国推动新能源车,压根儿不是摆个选择题,而是真正的生存考验。最关键的推动力,只两个字:安全。说白了,重中之重是能源安全。

咱们国家的原油进口依赖度高得惊人,超过75%。用个形象点的说法就是,差不多四分之三的油都得从外头买回去。这背后的数字更吓人,某一年统计显示,每年要从外国进口的原油达到了5.64亿吨,真是数不胜数。

这不仅意味着大量的外汇资金要流出国门,去换取外国的原油,还意味着我们的能源命脉在很大程度上被别人掌控着,靠别人帮忙把这片天撑起来。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更糟糕的是,这些宝贵的石油,绝大部分得经过马六甲海峡等重要航道才能运到我们这里。

如果地缘政治突然变得紧张,这条能源通道随时有可能被切断。对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来说,这样的风险实在不能容忍。

因此,把一部分汽车的动力从石油转到自己能生产的电,变得迫在眉睫,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其实,这不仅仅是被动应对,实际上更像是一场主动出击。在传统燃油车这块儿,别人已经混迹了一百多年,技术门槛又高又厚,要我们去追赶,可真是难上加难。

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基本上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次可真是难得一遇的“弯道超车”好时机。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汽车产业被说成是高端制造业的皇冠头,它不只带动了电池、电机到智能系统这些板块的整体升级,还能创造出大批的就业机会。

这关系到咱们能不能从一个“汽车大生产国”,真正蜕变成一个“汽车强国”。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人家有咱这条件吗

战略上的决心只是个开始,真正能大干一场的,还得靠底子。咱中国在新能源车崛起这块儿,铺了一块堪称“奢华”的土壤,这点在短时间内,西方市场想都别想复制。

咱们先算个最基础的经济账:油价现在随便炒到8块钱一升,而大部分老百姓用电,许多地方才三毛钱一度。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开个燃油车,一公里得花六毛到一块左右。反过来,如果开电动车,充个电可能也就几十块,跑一公里最多才两毛钱。

要是个普通家庭一年跑1.5万公里,开电动车的话,能省下六千到一万两千块钱,比开燃油车节省不少。

老百姓心里都明白,这笔账一算就清楚。巨大的消费成本优势,正是让市场能够迅速火起来的最直接原因。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反过来看美国,电价和人工费都高得吓人,这样一来,电动车的使用费用优势就大打折扣了。

消费者的热情自然就没有那么高了,现在新能源车的普及率也就差不多15%左右,还算是挺低的一个数字。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支持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早在2014年,国家就把发展新能源提上了重要位置,作为顶层设计的一部分,然后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全面的扶持措施。

购车补贴、免购置税,还有不限行、部分地方免费停车之类的实实在在的优惠,纷纷向消费者传递着一个信号,那就是电动车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大家都在被推动着向电动汽车转变。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更令人钦佩的是,我们那被称作“基建狂魔”的执行速度。西方还在为充电桩的建设争论不休时,我们的充电网络已像毛细血管一样密布开来。

全国的充电设备已经突破了1000万台,实现了“县有港、镇有站、村有桩”的全面布局。

如今不少城市,5分钟充电圈慢慢变成了现实,这事儿也让大家的续航担忧减轻了不少。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到头来,还是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坚实的技术壁垒。西方国家普遍遇到“产业空心化”的难题,想搞新能源,许多核心零部件还得靠进口。

相较之下,我们可就不一样了,整条产业链都掌控在自己手里,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智能驾驶系统,样样都有自主供应。像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华为的智能驾驶方案,这些都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

这种自主可控的本领,不仅能掌控成本,还能迅速更新技术,真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别被“放弃论”带偏了

咱们再回头看看西方车企那些“放慢步伐”的动作,也就显得清楚多了。网络上那些所谓的“外国放弃论”,很多其实只是一些片面、偏颇的新闻报道,把他们的战术调整当成了战略放弃。

媒体总喜欢炒作奔驰延后目标、苹果项目搁置这样的消息,因为这些话题容易引发热议,也更容易打造出“电动车没前途”的感觉。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不过,这只不过是事情的一个角度罢了。

另外一方面,宝马在慕尼黑车展上展示了新款电动车iX3,大众的CEO也坦言,非常渴望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甚至连宣布延后目标的奔驰,CEO也留了个后招,他表示,只要市场环境允许,到了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的决心绝对不会动摇。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懂了吧?这根本不是放弃,而是在承认中国市场暂时占优势之后的一种策略性后退。

打不过,暂时调整一下姿势,先把燃油车的利润阵地巩固好,同时储蓄实力,等待下一次的好时机。这不就是所谓的“以退为进”么?

更得当心了啊,一旦产品竞争不过去,他们就开始转道了。欧盟已经开启了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还打算提高关税呢。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这正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实力不容小觑,已经真的让他们觉得压力山大了。

所以,他们没有放弃争夺,而是在战场上变了个阵地,从市场转到了贸易规则和政策壁垒这块地方战斗。

而且,角逐的舞台也不止纯电这一条,丰田一直都把重心放在混合动力和氢能源技术这块。

这其实意味着西方并没有抛弃新能源,而是在尝试多种技术路线,不光是纯电,还包括其他不同的方案,目的就是找寻新的突破点。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结语

所以说,中西方在新能源车的发展路上出现分岝,并不代表谁的选择有错,而是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产业基础和战略需求,做出的必然又理性的抉择。

依靠能源安全和产业升级的“大命”,中国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制度优势、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基础,在纯电动车这块赛道上,确实实现了阶段性的明显领先。

迷失方向了吗?全球纷纷退出新能源车,中国为何仍坚定推进-有驾

而西方国家的“放缓”和“调整”动作,意味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比拼,会迈入一个更为多元、更加复杂的局面。

不再只是单纯比拼产品,反倒变成了在技术标准、供应链安全、贸易规则这几方面的多层次较量。

所谓的“退潮”或许只是新一轮更深层次竞争的开始,这场大戏,还远没有到收尾的时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