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版极氪001到店,内置“星空顶”+后排娱乐屏,续航最高可达810公里,价格应更具竞争力迎合高端用户需求

焕新版极氪001到店这个事儿,真让我咋舌。你看,现在这个市场,做得好的纯电车,除了特斯拉,还有一些国产厂商拼死拼活抢市场份额,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要留住粉丝,除了颜值和技术,价格更关键。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极氪001月销量能稳定在一万台左右,那个时候还得益于新鲜感和科技感强的广告攻势。可是今年,一多半是排队等车变成排队等降价。细想想,很多买家,看的还是性价比。你说这车贵,没办法,毕竟用料是真豪华,内部装配的配置也够用料十足,但一对比同级别的,售价就有点贵队友,尤其是,特斯拉Model 3、BYD汉EV在价格战上撕得你死我活。

焕新版极氪001到店,内置“星空顶”+后排娱乐屏,续航最高可达810公里,价格应更具竞争力迎合高端用户需求-有驾

这次焕新版我觉得它真是升级不少,不仅在外观细节、个性涂装、内饰豪华配置上下了很多功夫,还升级了动力平台,把续航最高推到了810公里。这个数字,我真觉得有点小惊喜,毕竟,去年记得体感续航只有700公里不到,经过这次升级,连续续航超过800公里也不算太遥远了。比起一些平平无奇的同类车型,我觉得极氪001算是有了技术硬核。

不过(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在想,实际销售价格能不能撑得住?毕竟,别看它硬实力就强,但市场里风云变幻。门店的实际售价,怎么样在100-130万区间内合理操作?我猜测,之前面对的价格折扣不到位,导致销量受挫。现在厂商要是不给点优惠,消费者怎么买账?有一些同行,说得对:光靠配置堆砌,不一定就能赢。

对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车价,甚至连到130万,但实际到店优惠真的很少,消费者是不是会觉得肉疼?尤其是在二线城市,有些朋友会直接算算:百公里成本、保值率,大概心里就有数。而且,档次够高了,心理价位是不是也会发生变化?毕竟,像我这样折腾汽车行业的,心里总有个档次线。

焕新版极氪001到店,内置“星空顶”+后排娱乐屏,续航最高可达810公里,价格应更具竞争力迎合高端用户需求-有驾

讲到供应链和研发,其实我对极氪001的底子还是挺认可的。你知道吗,它的电池包其实跟比亚迪的合作也不错,像我有个修理工朋友说:这电池包还挺耐操,充放电循环也比较给力。至于研发的话,那个激光雷达+31感知点的设计定位其实挺高端,意味着它未来在自动驾驶上的潜力更大一些。让我想起去年一位销售告诉我一句话:这车不只看颜值,关键是技术储备扎实。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在想,不知道焕新版的内饰用料是不是按照豪华车配置做的。这次加入的星空顶真的很潮,晚上打开天幕,星星点点,确实挺浪漫。再说,后排娱乐屏的加入,可能会吸引一些商务用车的客户。但实际上,后排乘客的感受才是真的落地,我这朋友开过之后说:坐在后排,能看到别人说‘哇,真的是豪华体验’,但你要真坐一下午,别的细节的舒适性才最重要。

我记得,之前我跟朋友聊到:这样的豪华配置,成本比例大概在15-20%左右。它的售价如果在130万左右,加上销售政策、经销商折扣,也不一定能拿到手价。这个折扣区间到底在20-25%左右?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但如果价格再高点,尤其考虑到新势力们的激烈竞争,比如哪吒、极氪旗下的其他车型,甚至比亚迪得像汉系列,价格是不是会发散?我无法确定,但总觉得未来市场会更细分。

焕新版极氪001到店,内置“星空顶”+后排娱乐屏,续航最高可达810公里,价格应更具竞争力迎合高端用户需求-有驾

讲到底,我其实更在意用户心理。买这车的,绝大部分应该不是纯追求性价比,而是看中这个品牌的感觉,或者说科技感和未来感。这次焕新确实给了极氪一些差异化的技术点,续航的提升,娱乐体验的升级,还有自动驾驶硬件加码……但我心里隐隐觉得:价格是不是要打个折?否则,怎么能跟那些还不错但便宜点的竞争对手正面对抗。

毕竟,我觉得很多消费者,还在算账——我花这钱,能不能找到更实在的享受?

焕新版极氪001到店,内置“星空顶”+后排娱乐屏,续航最高可达810公里,价格应更具竞争力迎合高端用户需求-有驾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会有这种小算盘在心里。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经常觉得,车子就像穿衣服,贵不贵,最吃穿着的舒服。配置跟不上,嘿,坐起来就不自在;价格再低,配置硬伤,还是不能心安。现在极氪001升级了那么多东西,续航短板解决得差不多,娱乐配置更丰富了,但这款车的目标用户群是不是还是很有限?我猜,可能还是偏年轻,喜欢科技,追求个性的人。

不过我也没想过,未来的高端市场,究竟这个价格阵营会不会变得更激烈?像我身边一些买车的人,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大家都在问:这次焕新版,值不值这个价?我倒觉得,这可能要看后续的实际喜欢了。

焕新版极氪001到店,内置“星空顶”+后排娱乐屏,续航最高可达810公里,价格应更具竞争力迎合高端用户需求-有驾

对了,你觉得国产品牌的旗舰配置是不是也会逐渐变成标配呢?还是说,未来每家都要有点特色创新,才能吸引眼球?这其实挺难的,因为市场的逻辑,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买得起质量好的,才叫胜利。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