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S05对比领克Z20:15万级纯电SUV体验实录
前两天在小区门口碰见老李,刚提了辆新车,远远一看还以为是深蓝S05。结果走近一瞧,是领克Z20那款后驱Max逐日版。两台车停一起,那画面还挺有意思——一个主打科技感,一个偏运动风。我家里正好最近也琢磨着换个纯电SUV,干脆借着机会仔细琢磨了一番。
说起外观,这俩各有各的路数。深蓝S05的前脸半封闭,看着就挺高级,不少邻居都说像科幻片里的飞船头。分体大灯,上面那道LED日行灯晚上点亮特扎眼,下边自适应大灯加上黑色包围,有点狠劲儿,但又不浮夸。我摸了下侧身,无框门开关手感不错,就是冬天北方容易结冰卡住(听修理厂师傅顺嘴嘟囔过,说这设计好看但偶尔出幺蛾子)。尺寸倒是够用,轴距2880mm,小区地下库拐弯得悠着点,不过空间确实宽敞。
再瞅领克Z20,一眼认出来就是那个H型大灯、悬浮顶配黑色漆面。这造型年轻人爱得很,我家表弟说他同事都盯这个样子买。他们无框门据说密封性做得更紧些,但我没细试过雨天表现咋样。腰线微微翘起来,有种蓄势待发的感觉,就是实际长度比深蓝略短些,不过回头率一点不输隔壁宝马X1。
内饰部分,两台风格完全不是一路货色。我进到深蓝S05里,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屏幕真晃眼”。15.4英寸悬浮屏,还带AR-HUD抬头显示,把仪表盘省了出来。据销售小王讲,这玩意能显示导航、歌词啥的,自定义功能多到你懒得全折腾明白。不过群友吐槽有时候阳光直射下HUD反光厉害,要调角度才行。另外他们座椅仿皮包裹,前排按摩加热通风都有,我媳妇坐副驾连按三遍才把按摩关掉,说太痒痒……颜色选项也多,我们楼上阿姨选了雾光蓝,据她讲耐脏。
至于领克Z20嘛,高级感明显往豪华靠拢,中控和门板软包厚道多了。有次朋友喝咖啡撒在中控上,用湿巾一擦就干净,不留渍。这车仪表盘传统10.2英寸液晶,加上一块同样大的中控屏,该有的信息全能查到。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翻毛皮座椅夏天透气要强一点,而且中央扶手下面储物格设计挺巧妙,可以藏不少杂七杂八的小东西,比如停车卡、零钱啥的,比我原来那台合资SUV顺手不少。
空间嘛,两辆其实都算宽裕,只不过深蓝S05轴距长那么一截,所以二排腿部伸展更随意一些。有一次拉四个人去郊区钓鱼,同事180cm坐后排腿还能跷二郎腿。而且6kW对外放电接口特别实用,上回露营直接接投影仪和烧水壶,全场最靓仔。但有人抱怨这个放电口盖板时间久会松动,需要定期检查一下螺丝(售后技师悄悄提醒过)。后备箱492L平整度高,大号行李箱轻松塞仨,还剩余地搁婴儿推车什么的。
相比之下,领克Z20虽然轴距2755mm稍短,可空间布局合理。同事177cm坐二排照样不挤,就是长途下来还是没有S05那么自在。他们450L常规尾厢其实够用,把后座放倒能扩成1410L,大件物品搬家也难不倒。但毕竟尺寸摆在那里,如果经常满载一家老小跑长途还是差点意思吧?
动力方面,两家的取向差别立马显现出来——我亲自试驾的时候印象贼清楚:深蓝200kW动力输出线性温柔,一脚踩到底零百6秒多,比燃油快,但没啥暴躁感,更像绵绵不断推你往前走。据维修站老刘讲,他们宁德时代三重安全防护做得靠谱,现在市里极寒天气-30℃还能启动预热功能,提高充电效率,也不用担心冬季趴窝问题。不过群友反映3C超充桩资源有限,经常被占位,要么就等半小时以上才能轮上自己……
而到了领克Z20,那250kW功率+373牛米扭矩是真的猛。一脚油下去推背来的太突然,我老婆吓了一跳,说以后别让她开这种“野马”。零百5.3秒,你要想追求速度刺激它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而且4.5C闪充技术确实厉害,在高速服务区亲测15分钟补370公里续航,比手机快。有趣的是,据某位老司机透露,如果连续闪充几次之后建议冷却一下,否则长期高功率输入可能影响寿命——虽然厂家没明说,但懂的人都知道不能总这么造……
底盘部分,其实都是五连杆独立悬挂为主,只不过调校思路不同罢了。以前听技师唠嗑,说麦弗逊+五连杆组合比较照顾舒适性,所以平时市内颠簸路段比如咱南城烂尾工程附近那些坑洼,它过滤震动效果明显;而遇到急转弯或者并线变道,也不会甩屁股太严重。当然啦,有人觉得软绵绵少点驾驶乐趣,不过家庭用户应该会喜欢这种设定。
至于领克那套五连杆,他们更注重操控稳定性,高速变道或遇横风时底盘稳如狗。在城市堵车频繁启停情况下反馈灵敏,不拖泥带水。但是跟修理厂赵哥聊,他私底下评价:“舒适度肯定比不上专注舒适派车型。”不过追求驾驶激情的人压根不在乎这些,“越硬朗越爽”他说。
辅助驾驶配置方面,其实现阶段大家该给你的基本都有,无非谁花活更多罢了。例如疲劳监测这类DMS系统,在深蓝身上属于标配,对经常夜跑高速司机来说真管用(邻居王叔去年夜间犯困幸亏被提醒及时歇息);而泊车入位与主动刹车则是现在纯电标配,小白司机再也不用担心剐蹭刮花新漆面。不过听微信群有人吐槽毫米波雷达偶尔误报,比如树枝飘过去报警音响个不停,需要OTA升级优化才算安生。
价格层面嘛,都在14-15万徘徊,各地优惠幅度根据渠道略有不同。当初我们咨询本地店铺时发现终端价普遍低于指导价几千块钱左右。如果单论配置丰富程度和实际使用场景拓展能力的话,我个人偏向空间大的选择;可如果天天上下班堵成狗,又喜欢偶尔冲刺撒欢,那种瞬间爆发力还是很诱人的。
最后插一句冷知识:据圈内朋友透露,今年年初曾经传出某批早期生产车辆因软件兼容问题导致AR-HUD死机,好在厂家免费召回升级解决,没有闹出大新闻。不然论坛估计早炸锅啦!
写完这些,再看看楼下一堆新能源牌照的小绿标,每辆背后的故事都各异,就像谁家的钥匙丢进沙发缝隙一样,各找各的位置,各图个方便踏实呗。今年春天社区搞活动,还见几个孩子拿移动投影仪插着新能源SUV放动画片,全场笑声不断。这些新鲜玩意儿啊,总归越来越贴近咱普通人的生活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