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集团新棋局:岚图汽车港股上市,新能源汽车巨头崛起记!

8月25日,停牌十个工作日的东风集团股份复牌,股价迎来显著攀升,原因就在其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即将在港股上市。这一消息不仅让资本市场眼前一亮,也让整个汽车行业多了一份期待。从 "介绍上市+私有化" 的资本操作,到岚图汽车的高成长性和技术实力,这一切仿佛都在告诉我们,中国新能源赛道已经驶入快车道。

东风集团新棋局:岚图汽车港股上市,新能源汽车巨头崛起记!-有驾

岚图汽车的上市没有采用传统融资方式,而是以“介绍上市”的形式登陆港交所。这种模式在资本界并不多见,亮点就是“不发行新股、不涉及融资”,仅将现有股东持有的股权挂牌交易。这和东风集团的私有化操作形成了一次完美“组合拳”——股权分派、吸收合并多步操作的背后是一盘深思熟虑的资本大棋。可以说,这一招,不仅让高端新能源资产得以独立发展,也帮助东风集团从传统燃油车的“老路”中脱离出来,轻装上阵。

这个操作看似复杂,背后的逻辑却很清晰: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燃油车消退、新能源车崛起的转型时期。在传统车企普遍面临燃油车利润下滑、新能源车增长乏力的困局下,东风集团的玩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传统资产以“现金对价”回购,新能源车资产单独拆分、理清估值逻辑,一边安抚了资本市场的中小股东,一边为岚图汽车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这种存量优化而非增量扩张的模式,恰恰是央国企资产盘活的一种标杆操作。

东风集团新棋局:岚图汽车港股上市,新能源汽车巨头崛起记!-有驾

从行业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从政策支持到技术突破的转折点已经到来。2017年以来,燃油车销量逐年下滑,而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则急速攀升,如今已占据国内新车销量的40.9%。在能源革命和消费升级的双重作用下,新能源车不再是市场的小众选择,而是一个新时代的主角。而岚图汽车的独立上市,正是为这部剧情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岚图汽车不是市场上的“新面孔”,自2019年成立以来,它就被视为东风新能源转型的“尖刀部队”。从一开始,它就选择了一条“自找麻烦”的道路:核心技术自研,从空气悬架到超快充设备,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国产空气悬架——这套高端配置过去只有百万级豪车“专享”,岚图却让它下探到30万级市场,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对高端市场技术垄断的直击。

东风集团新棋局:岚图汽车港股上市,新能源汽车巨头崛起记!-有驾

当然,除了“硬底气”,技术的智能化也是岚图的一大杀手锏。今年,岚图首发了“天元智架”,这是全球第一个L3级智能驾驶架构,不仅能多场景适应复杂路况,更强调了用户的行车安全。毕竟在智能驾驶这条赛道上,岚图的逻辑很明确:安全性永远是第一优先级。别人的智驾是“好用”,岚图则是“既好用又可靠”。

而新发布的岚海智混技术,更是为新能源汽车混动领域树立了新标杆。纯电续航一周不用充电、5分钟能跑123公里的超快补能速度,这些性能无疑补齐了新能源车的“中长板”。从这些“硬磨难”中不难看出,岚图汽车是在用技术实力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它让投资者明白:这不是一家讲故事的公司,而是一家用技术兑现承诺的企业。

东风集团新棋局:岚图汽车港股上市,新能源汽车巨头崛起记!-有驾

来到市场表现,岚图并不是追求销量的“价格战玩家”。从岚图FREE到梦想家,每一款车都精准卡住细分市场的真需求。比如在新能源MPV领域,岚图梦想家以“双侧电动滑移门、豪华航空座椅”一举拿下多项销量桂冠,甚至撼动了燃油车“霸主”别克GL8的地位。至于SUV市场,岚图则以“智能化配置”和“混动续航”重新定义性价比标杆,稳居销量前三。在这里,市场份额和品牌溢价并不是对立面,而是一脉相承的路径。

此外,岚图的国际化布局也是一大亮点。自2022年出海以来,它已经打开了欧洲、中亚和中南美等多条线路。在内销打底的基础上,岚图正在为自己构建“第二增长曲线”,而这也是众多中国车企梦寐以求的国际化路径。

东风集团新棋局:岚图汽车港股上市,新能源汽车巨头崛起记!-有驾

不过,岚图汽车能成长至此,更重要的是打破“央企传统”的销售和用户运营模式。通过直营逻辑,岚图不仅减轻了渠道压力,还打造了自己的用户生态圈,比如“用户共创委员会”,真的让买车人拥有话语权。这种运营方式,不仅改变了国企以往刻板形象,还为品牌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资产。

从这次资本运作来看,岚图不仅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迈进了一步,还为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转型提供了全新范本。从“技术为先”到“市场认可”,岚图正在诠释高端智造的中国路径。而它在香港上市的背后,也承载了一个更大的梦想:自主品牌能否从国产制造蜕变为全球“高新范本”?资本市场已经打开大门,答案根植在岚图的技术实力,以及国人对高端品牌的期待。

东风集团新棋局:岚图汽车港股上市,新能源汽车巨头崛起记!-有驾

当站在变革关口,传统与创新难免冲突不断,而如何在纠葛中闯出一条光明大道?这或许才是整个新能源行业需要深思的命题。而不禁要问,站在蓄势待发的当下,中国新能源车的未来会止步于追赶,还是乘势实现超越?这个答案,谁又来书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