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佟在汽修厂待了快三十年,照他的话说,这年头想见辆纯日本造的车也不太容易。厂里偶尔拉来辆右舵进口皇冠,往往都得多叫两个人围上——部件都是没见过的号,不懂日本那边最近这两年日子怎么有点紧。师傅们凑过来,小声嘀咕着听说美国那边关税涨得一锅端,人家日本车出口愈发难做,价格往下砸,质量咬着没动,零头却开始抠门了。
有回我邻居老李买了台马自达,原想着日本车皮实,结果前杠还没开半年,就剐蹭裂了。李哥直挠头,说修这马自达杠还得订原厂件,光从横滨漂洋过海都等了快一月。他嘟囔着:现在日本车出口咋比以前慢这么多?微信群里一个哥们看了新闻才告诉他,说美国今年给日本车加了一道从2.5%跳到27.5%的税,亏得丧心病狂。
其实日本车企确实日子不太好过。六月那会儿,听台里的货运师傅说,九州多一家老码头都冷冷清清的,今年六月出口直接掉了两层还带拐弯。光马自达第二季度亏得狠,据销售顺嘴一提,“损失吓死人,和前两年的光景比完全俩样。”我自己琢磨,别说降价了,利润早就没影儿,很多厂只能硬担关税,价格往下摁,赚头全给美国海关和运费分了。
还有一回听县里的小杜提丰田新普锐斯,说这代车型一些配置在日本本土是标配,运到外头就莫名其妙被砍了。啥远程加热座椅之类的没了,问销售,销售只说:“出口压力大,能省就省咯。”八卦一点,师傅还爆过空气滤芯缩水小一圈,反复拆装都磕磕碰碰。保有量多的新一代卡罗拉连空气净化装置都成了选配,说白了就是一笔一笔小算盘。
但你也不能只看日本,韩国这几年也怪得很。我朋友圈里有段子,“韩系车卖不动也要跟电跑的比”。现代起亚新能源车走得疯快,有个师傅和我讲,别看韩国轮子不响,光电动车今年搞出三十八万五千多辆出口。电车、插混、还有氢能源,全试水过。我自己以前觉得韩系车外形挺有一套,开起来嘛,中看不中使,方向打重一点就有点散,不像老伊兰特那种紮实劲。
不过,韩国现在路数变了,新能源输出直接甩开传统燃油系列。欧盟买得多快三成了,中东也跟着增量。美帝虽说紧着关税加码(25%盯到那儿),可韩国朝欧洲、阿联酋这些地儿折腾出了新天地。听老金讲,他在法兰克福,无意中看到现代的新KONA和IONIQ瀑布一样停着,“德国小伙都爱看!”有人说以后美国同意把关税降下15%,韩车也许能回点血。
有意思是中国这两年风光得不得了。去年起出口就跨最大的一道坎,全国第一。厂里有台比亚迪海豹刚整回来,灰色那款,说什么群友自测二挡起步比特斯拉稳,又提到比亚迪出口直接翻倍。师傅开玩笑,这批车碰撞警报灵敏过头,“隔条狗都哔哔叫”。
中国的出口大头,全靠新能源,一百多万辆植根海外。我听做零部件的小孙讲,他们厂活儿都快忙不过来,全是给南美、东欧拼装线供货。比亚迪、奇瑞老钱们成天琢磨哪家先冲上天。还有一则趣事:据说有段时间西班牙的警车都试用中国电车,朋友圈里轰动过,“以后老外警察都开奇瑞巡逻?”
值得一提,中国有些小牌子被低估。比如AITO那几款,配置花样特多——方向盘加热、夜视成像、带通风的后座,方向盘自动调节,外头都稀奇得很。这些国外老品牌,有的十几年前就玩过头,在国内却没人搭理,反倒淹没在新势力崛起潮里。
当然,漳州路上跑的大多是国车。新能源补贴以后,奇瑞小蚂蚁到处窜,平时小区充电桩都要提前占位。有邻居跟我吐槽,说他儿子用的欧拉黑猫,“雨刮电机换起来费劲,拆了半天没配件,最后淘宝海运零件,告诉他要等快半月。”可车群里始终对比亚迪赞不绝口,说啥出口订单被疯抢,比原国内版本模块还做新升级。
再念叨一句,记得有年五一,回老家乡下,山道上碰见辆进口三菱,师傅一看“这年头三菱都快成孤品。”在村口蒸汽面馆,听见人说日本车熬不过关税,韩国车水土不服。“以后开电车,连发动机漏油都成回忆咯。”
插一句所谓“出口风水轮流转”,玩惯老车的都盼政策别乱变,提新车师傅总唠叨一句:行情扑朔迷离,今天红的是中国,明天还不一定。至于谁能一直领头,这事儿怕是还得慢慢看看。
资料就散在师傅口袋、车友群,以及“金融界”和“中汽协”几记老新闻里。不用抠太紧,新故事估计过阵子又能添两段。
全部评论 (0)